锁定这辆频繁更换马甲的银灰色五菱宏光,让专案组精神大振。技术支队集中所有算力,以这辆车的特征(细微划痕、轮毂盖缺失等)为核心,对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海量交通监控数据进行回溯追踪。
这是一场数字世界的猫鼠游戏。凶手极其狡猾,不断变换车牌,频繁驶离主干道,利用乡间小路、废弃厂区道路来规避追踪,轨迹时断时续。
但在【跨省协作指挥】系统的强大整合能力和技术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下,一条相对完整的行动轨迹,开始逐渐从混乱的数据中被剥离出来。
轨迹显示,这辆幽灵面包车,以北州市为圆心,频繁活动。其活动范围不仅覆盖了四个抛尸城市,还多次出现在之前发现金杯车的那个废弃采石场附近!
更重要的是,通过比对不同卡口抓拍到的零星高清照片(尽管司机刻意躲避,但在某些角度和光线下,依旧捕捉到了一些瞬间),技术人员初步勾勒出了司机的部分特征:男性,年龄大约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驾驶姿势稳定,对道路极其熟悉。
“看这里!”一个眼尖的技术员指着一段在某个县道路口抓拍到的视频,“在他抬手调整后视镜的瞬间,袖口缩上去了一点,手腕上好像…有一道明显的疤痕?或者是纹身?”
图片被放大增强,在司机右手腕部,确实能看到一截深色的、不规则的痕迹,但由于画质和角度问题,无法确定是伤疤还是纹身。
“还有这里,”另一个技术员调出另一张图片,“在他通过北州市某个卡口时,车里副驾驶座位上,好像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深色的箱子?有点像…工具箱,或者…乐器盒?”
这些细节都被一一记录,纳入对凶手的画像中。
陆野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看着那辆幽灵面包车的行动轨迹被一点点描绘出来,如同看着一条毒蛇在它的巢穴周围游弋。凶手的谨慎、耐心和对地理的熟悉,令人心惊。
“他的老巢,一定就在北州,而且很可能就在采石场周边这片区域!”陆野指着地图上被重点标注的区域,“他把车频繁开到这里,绝不仅仅是弃置金杯车那么简单!这里一定有他更重要的据点!”
结合刘明便利店的位置(也在北州,且与采石场、各抛尸点交通便利),一个以北州市特定区域为核心的“解剖者”活动网络,变得越来越清晰。
“申请对采石场周边区域,进行更大规模的、更细致的秘密排查!”陆野向指挥部汇报,“重点寻找符合以下特征的场所或人员:拥有独立封闭空间(车库、仓库、地下室)、近期有陌生人或车辆异常出入、可能存放特殊工具或化学物品、且住户或使用者为中年男性,手腕可能有疤痕或纹身,可能携带特殊箱体!”
一张更加精准的搜捕大网,悄然撒向那片看似平静的城乡结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