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小陈如同网络上的幽灵,在海量的数据中筛选着可能的蛛丝马迹。周洪斌和孙启明则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分别前往省内有代表性的几个偏远县区进行摸排。
两天后,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引起了小陈的注意。
他在梳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内部非公开信息共享平台时,发现了一条由“青林市河湾镇卫生院”上报的“药品质量疑问记录”。记录显示,该卫生院于一周前接收的一批“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部分疫苗瓶身标签有轻微磨损,且入库时记录的外部运输温度监控数据,存在短暂超出2-8摄氏度冷链标准的情况。
上报人是卫生院防疫科的一名老医生,备注栏里写着:“虽经检验外观无损,但出于谨慎,暂缓接种,申请上级复核。”
这条记录本身属于正常的质量管控流程,并未引起药监部门的特别关注,复核流程也还在走。但“河湾镇”、“标签磨损”、“冷链异常”这几个关键词,结合部里的通报,让小陈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他立刻将这条信息标记出来,汇报给了陆野。
“河湾镇…”陆野看着地图上那个位于本省边缘,与邻省交界处的偏远小镇,“通知老周和启明,重点查一下这个地方!小陈,你继续深挖这家卫生院近期的疫苗采购渠道和来源!”
命令下达。已经在外摸排的周洪斌和孙洪斌立刻调整方向,赶往河湾镇。
河湾镇卫生院条件简陋,一栋三层小楼就是全部家当。周洪斌扮成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在接种室外观察。孙启明则借口找熟人,在卫生院里转悠,观察后勤和药房区域。
周洪斌注意到,接种室的护士在取用疫苗时,似乎对某个批次的疫苗有些犹豫,反复查看了瓶身,还和旁边的医生低声交流了几句,才谨慎地进行操作。这与小陈发现的那条“疑问记录”隐隐对应。
孙启明则发现,卫生院的后门处,偶尔有非本院标识的、看起来像是私人运营的面包车短暂停留,司机与药房的人有接触,但动作很快,不像是正规配送。
两人将观察到的情况通过加密通讯反馈回来。
与此同时,小陈那边也有了进展。他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河湾镇卫生院近期一部分二类疫苗(非国家强制免费接种,需自费)的采购,并非通过市疾控中心统一配发,而是来自一家注册地在省城,名为“康顺生物科技”的经销公司。
“康顺生物…”陆野记下了这个名字。正规的疫苗流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由疾控系统逐级配送。这种绕过市级疾控,直接由商业公司向基层卫生院供货的行为,本身就存在违规嫌疑!
“查这家康顺生物!背景、资金、主要人员、上下游客户!”陆野立刻下令。
线索,开始向一点汇聚。河湾镇卫生院和这家“康顺生物”,成为了撕开黑幕的第一个可能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