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指令下达,部级协调机制启动,如同给原本就已高速运转的“猎影”专案指挥部,注入了一剂强效肾上腺素,整个系统的力量和权限瞬间完成了质的飞跃。
指挥部依旧隐匿在省厅那处经过特殊处理的保密区域,但内部已然不同。线路接入了公安部的核心数据网络,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与部里经侦、网安、反洗钱、国际合作乃至更核心的业务局,进行近乎实时的数据交换、情报共享和协同研判。无形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开始向这个指挥中枢汇聚。
陆野作为前线总指挥,感受最为明显。他感觉自己脑海中的【战略级案件统筹】功能,仿佛瞬间连接上了一个规模庞大、算力惊人的国家级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来自部里经侦局的、能够穿透十几层离岸公司迷雾的精准资金分析报告;来自网安局的、对全球特定匿名网络节点和加密通讯流量的监控摘要;甚至是通过某些特殊国际协作渠道,艰难获取的、关于特定离岸金融中心的有限但关键的账户信息碎片……这些更高层级、更广维度、更具战略价值的信息流,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涌入。
这些庞杂而高端的信息,经过他自身经验的过滤和系统功能的辅助梳理、关联提示,与他手中掌握的、从G省本地挖掘出的线索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交叉印证和逻辑拼接。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位站在巨大、精密且动态变化的电子沙盘前的最高指挥官,眼前那幅原本还有些朦胧的【犯罪网络图谱】,在这些高质量“养料”的滋养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清晰、丰满、立体起来。原本模糊的连线被加固,隐藏的节点被点亮,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运行逻辑,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他的“视野”之下。
对“鼎峰资本”这个关键节点的调查,也随之进入了最核心、最敏感,也必然是最危险的攻坚阶段。在部里派来的、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多条侦查战线以更加专业、更加隐蔽的方式同步秘密推进:
针对“鼎峰资本”几名核心决策人员的通讯监控(经过最严格的法律审批程序),不再是泛泛的监听,而是有了更精准的目标和策略;对其控制的、遍布境内外的复杂账户网络的资金分析,开始了更深度的穿透,试图厘清每一笔大额资金的最初来源和最终去向;对其所有对外投资项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了拉网式的审查,寻找那些精心伪装在正常商业行为下的利益输送和洗钱通道。
陈凯领导的虚拟侦查小组,得到了部里网安局提供的、更强大的技术工具支持和更高级别的全球网络溯源权限。他们如同得到了更锋利的手术刀和更先进的探测仪,开始向“鼎峰资本”可能使用的、更加隐秘(例如基于特定硬件的加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匿名通讯等)的通讯渠道和数据存储方式,发起了新一轮的、悄无声息的破解尝试。
张猛的外线小组,则在部里行动技术部门的专业配合下,行动更加如鱼得水。他们对“鼎峰资本”那几位核心高管的盯控,达到了近乎“像素级”的精细刻画。不仅摸清了他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固定的社交圈子,甚至连他们情妇的住址、子女就读的贵族学校、常去的私人俱乐部都了然于胸。
正是在这种极致精细的监控下,他们成功捕捉到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线索:“鼎峰资本”的常务副总,与省发改委某位手握项目审批实权的处长,在一次看似偶然的、位于郊野的私人高尔夫球会上,有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同组竞技”和“亲密交流”。这场“偶遇”被长焦镜头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发现,无论是资金流向上一个微小的异常波动,还是一次看似平常的会面,都被迅速而精准地标注在陆野脑海中的虚拟图谱,以及指挥部那面巨大白板上的实物图谱对应位置。
网络的脉络正被一点点理清,那个一直盘旋在中央、代表着最深层次黑手的巨大问号周围,开始隐约浮现出几个模糊的、暂时只能用代号指代的影子——“高尔夫”、“学究”、“管家”……这些影子,或许就是隐藏在“鼎峰资本”背后的真正操盘手,或者,是连接着更高级别保护伞的关键节点。
然而,猎手的高效推进,似乎也引起了黑暗中猎物的本能警觉。专案组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到,“鼎峰资本”近期的资金调动变得异常频繁,路径也更加复杂,呈现出一种“化整为零、多路转进”的态势;其几名核心高管,以考察项目、参加论坛等名义进行的非必要海外出差明显增多;同时,他们与北口市赵德彪那边的联系,也变得几乎完全“绝缘”,不再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通讯与资金往来,仿佛那条线从未存在过。
这是一种在巨大压力下产生的、基于生存本能的高度警惕?还是对方那无比灵敏的“触角”,已经隐约感知到了来自黑暗中的、被刻意压抑的呼吸声?
无形的战场上,硝烟味在弥漫,博弈的层级和烈度都在悄然升级。猎手布下的网正在收紧,而狡猾的猎物也绷紧了神经,开始在巢穴周围布置更多的预警和障碍。
双方都在绝对的静默中屏息凝神,凭借最细微的动静判断着对方的方位和意图,等待着对方先露出那足以决定生死的一丝破绽。
寂静,比枪声更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