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徐夏夏还在担心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
经过此一遭,这个书院,两个孩子是不想去了。
但是学还是得上。
赵安说要把孩子带去县学,跟着他读书。
但是徐夏夏不是很同意。
因为县学的学子,都是要考秀才或者举人的。
那么小的两个孩子,去了不得压力巨大吗?
再说,县学入学也是有规定的。
考过县试和府试,才能入县学学习。
虽然他们有特权,但这特权,还是少用为妙。
赵煜云道:“娘亲,你就别担心了,我和小江哥哥还是去书院读书好了。”
“婶婶,现在肯定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赵小江握紧拳头道;“谁再敢骂小煜弟弟,我就喊叔叔和爹 去揍人!”
“好,”徐夏夏笑着将赵小江抱在腿上:“小江最厉害了!”
等沈县令回来后,几人又说了一下两个孩子读书的事。
沈县令却道:“小煜这么厉害,学什么都快,跟着同龄人学起来太慢了,我已和其他人重新更改了入学制度。”
“每隔一月进行入学考试,若是能跟得上,入县学也不是不可。”
毕竟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走科举。
科举之路,宜早不宜迟。
有能力的学子,尽管往上走就是了。
虽然大人们的想法是这样的,但是到底怎么样,还是要问问两个孩子的想法。
赵小江看了一眼爹娘鼓励的眼神。
他举手道:“我已经识字了,想去学更多的知识。”
赵煜云也举手道:“我也是!”
沈县令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考试得你们自己努力,”沈县令又补充道:“考试我可帮不了你俩。”
两个孩子手拉手握拳:“祖父,您就放心吧,我俩一定会成功的。”
入学的事暂且告一段落。
过几日,沈时玉准备启程前往长安了。
此次同行的还有赵安和赵有才。
高奕的书信已经提前一步传了来。
他祖父同意了丝绸合作的事,江南那边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货,即日起启程运往长安。
他们也得尽快去长安做准备了。
徐夏夏此次不同行。
因为秀才考试,还需两月才能放榜。
这两月,家里考完试的两个人暂时没事干。
但儿子要上学,所以徐夏夏得在县里。
但赵有才回家了,还没回来,所以他们还得等一等。
-
话说赵有才当日就驾着马车回了村。
到镇上的时候,去找到沈时玉说了这件事,所以沈时玉才一下就赶到了县衙。
但他准备回村的时候,却被人拦住了。
“有才弟弟,你这是要回村吗?”
说话的人是和他一个村的杨翠翠。
别人都称她为杨寡妇。
赵有才看了一下四周,周围都是人。
他这才问道:“杨嫂子,什么事?”
“你回村的话捎我一程吧,”杨翠翠指了指手里的东西:“我走路回去有点拎不动。”
“这不方便,杨嫂子还是去搭村里的牛车吧。”
赵有才说完后,没管周围人打量的目光,将从镇上买来的肉放在车里后,便径直驾马车离开了。
杨翠翠气的在后面直跺脚。
她丈夫死了都不知道多少个年头了,家里还有一老一少两个拖油瓶。
想找个合适的夫婿,别人都嫌弃她是个寡妇,怕克死自己。
杨翠翠将东西往地上一放,自己就这样坐在旁边,思索了起来。
之前他看上了赵安。
赵安之前只是个服兵役的,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
但他不仅回来了,还娶了个媳妇。
而且自从赵安服完兵役后,就超级有钱。
别人家都在挖野菜的时候,他们家就已经建起了新房子。
更何况现在赵安又在考秀才。
这可是秀才啊!
赵家村这么多年,就没出过一个秀才。
杨翠翠想,等赵安考上秀才后,她也不是不愿意屈身做妾。
但现在她改变了主意。
因为上次牛车上的交锋,让她觉得,徐夏夏并不是好惹的。
与其找一个已经成婚了的,不如盯上赵有才这种还未相看姑娘的。
此次赵有才直接跟着赵安去了县里。
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估量。
若是不抓住这次机会,下次他回来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杨翠翠想清楚后,就拎起东西上了牛车。
虽然坐牛车的这一文钱,很难赚,但是等她将成了赵有才的妻子。
应该就能和王柔柔一样,怀了孩子就能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干。
-
赵有才回了家后。
屋里果然没人。
他没急着出去找爹娘。
而是将马车上的东西都搬了下来,全部收拾整齐。
看了眼时间,又烧起柴火,做起了饭。
今日镇上买了肉,趁着新鲜赶紧做了吃。
要不然等他走了,爹娘又囤着不吃。
赵伯父和赵伯母还在忙着摘果子。
柿子都长好了,光他们俩压根忙不过来。
光村里人,就雇了十几个帮忙摘柿子晾柿子。
杨翠翠得了个巧。
她家那老不死的婆婆还在帮赵安家洗柿子。
她直接上去找人了。
“娘。”
赵老婆子总共就一个儿子,还死了。
现在家里就剩下一个孙子,和一个守寡的儿媳妇。
她对这个儿媳妇还是不错的,毕竟就他们仨过日子了,再刁难,又能刁难到哪去?
“翠翠啊,你今日不是去镇上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杨翠翠带着害羞的语气道:“我遇到了有才弟弟,他驾着马车回来的。”
杨翠翠没有说她是怎么来的。
但这句模棱两可的话,已经够村里人八卦一段时间了。
赵伯母刚好听到这话,她听见儿子回来了,一时高兴,也没去细想。
“我和老赵回家看看去,”赵伯母高兴的笑道:“今日我们的活就做到这里,明天再找你们。”
众人纷纷笑着应了。
走的时候,赵伯母道:“烂掉的柿子可以带回去喂喂鸡鸭鹅,好的也能拿上一两个,但是别拿多了,要不然明天不找你们了。”
“知道知道。”
众人也都笑着应了。
等人都走的差不多后,赵伯父和赵伯母把赵安家的院门前前后后一锁,便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