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总部传讯聚星火,智取矿料避锋芒
王铁柱蹲在兵工厂的废料堆前,手里捏着个变形的子弹壳。这壳子已经复装过三次,边缘磨得薄如纸片,再用就得炸膛了。旁边的木箱里堆着几百个这样的废壳,像座小山,压得他心里发沉。
“周先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把弹壳扔回箱子,“复装子弹的精度越来越差,新造的子弹又跟不上消耗,再打两场硬仗,怕是真要回到‘三枪八路’的老日子。”
周先生正在调试新修的轧钢机,闻言直起身,满手油污地叹气:“铁矿的矿石就够炼三天钢,阳泉那边的铜料这周只送来二十斤,连复装弹壳都不够。要不……把半自动步枪的配发停了?先保证火箭筒和迫击炮的弹药?”
“那不行!”王铁柱摆手,“战士们刚适应新枪的节奏,停了只会影响士气。再说,火力上去了就不能再降下来,这是要命的事。”
他在废料堆旁踱了两圈,忽然停下脚步:“我得给总部写封信,把情况汇报上去。八路军这么多部队,说不定能有办法。”
通信兵带着信出发时,王铁柱特意叮嘱:“路上别耽搁,告诉总部的同志,这不是咱一个根据地的事,是所有换装部队都会遇到的坎儿。”
信送出去的第十天,总部的回信终于到了。送信的是个骑快马的通讯员,身上还带着硝烟味,说是一路从冀中穿过来的,打了三仗才到云蒙山。
王铁柱拆开信,上面是总部参谋长的笔迹,字里行间透着果决:“同意你部方案,已通电各根据地:凡有条件的部队,均可收集弹壳、破损枪支,送往云蒙山兵工厂,按‘十斤弹壳换五斤新子弹’‘三支破损步枪换一支新步枪’的比例兑换。另派三名军械专家带设备支援,七日即到。”
最让他振奋的是后面的话:“矿场暂不硬碰,可袭扰运输队,夺其矿料。日军飞机大炮虽猛,却难防夜袭与游击,避实击虚方为上策。”
“总部这眼光,真是透亮!”王铁柱把信递给周先生,“你看,不光帮咱解决弹药,还点醒了咱——打矿场不如劫矿队,守据点不如扰运输,这才是现在该走的路。”
周先生看着信,激动得直搓手:“有各根据地支援,弹壳和旧枪肯定少不了!三名专家带来的设备里,说不定有精炼矿石的家伙,那咱的铁矿利用率能提三成!”
消息传出去,各部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陈二牛的一营打伏击时,专门让人捡弹壳,哪怕是炸变形的都装袋里,说:“这玩意儿现在是硬通货,一颗都不能丢。”赵大山的游击队更是把收弹壳当成任务,每次袭扰据点,临走前都要在战场转一圈,连日军的弹壳都捡回来。
半个月后,第一批兑换物资到了。冀中根据地派来的运输队,赶着二十辆马车,拉来半车弹壳、三十多支破损步枪,还有几箱西药。带队的干部笑着说:“我们那边刚打完一仗,战士们听说能换新枪,捡弹壳比捡战利品还积极,连老乡都帮着搜罗。”
王铁柱让人把弹壳倒进熔炉,看着通红的铜水浇铸成新弹壳,心里热乎得很。周先生则拉着军械专家研究设备,原来那是台小型精炼炉,能把劣质铁矿里的杂质炼掉,一下子让云蒙山的铁矿够用半个月了。
“你看这弹壳,”周先生举着新铸的铜壳,“用总部送来的弹壳回炉,杂质少,延展性好,复装次数能多两次。”
解决了弹药的燃眉之急,王铁柱把精力放在了劫矿队上。他让人摸查了大同铁矿到太原的运输路线,发现日军每天都有两支矿队:一支白天走公路,押着三辆卡车的铁矿石;一支夜里走铁路,挂着四节矿料车厢。
“先拿公路矿队开刀。”陈二牛主动请战,“白天好隐蔽,打完就能撤,还能缴获卡车,那玩意儿改改就是运输车辆。”
他带了一个连,埋伏在公路旁的山坳里。这山坳两侧是陡坡,中间只有一条路,卡车进来就像进了口袋。李铁蛋的火箭筒架在坡上,瞄准点选在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室——只要打坏车头,后面的车就堵死了。
中午时分,矿队果然来了。三辆卡车慢吞吞地开着,前后各有一辆摩托车护送,车厢里装满了黑沉沉的铁矿石,押车的日军有二十多人,端着枪四处张望。
“等第一辆进坳里。”陈二牛趴在草丛里,看着卡车前轮碾过预设的标记线,猛地挥手,“打!”
李铁蛋的火箭筒先响了,榴弹精准地钻进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室,“轰隆”一声,车头燃起大火,司机当场毙命。后面的卡车急刹车,还没等日军下车,山坡上的“铁扫帚”就响了,子弹像泼水似的扫过去,押车的日军成片倒下。
战士们冲下坡时,剩下的日军还想反抗,却被半自动步枪的速射压得抬不起头。不到十分钟,战斗就结束了,三辆卡车被缴获,车厢里的铁矿石足足有三十吨,足够兵工厂炼半个月钢。
“把矿石卸下来,卡车烧了。”陈二牛让人把矿石装上赶来的马车,“不能留着给鬼子当靶子,咱要的是料,不是车。”
第一次劫矿队就大获全胜,让战士们信心大增。赵大山的游击队则盯上了铁路矿队,他们趁夜里摸到铁轨旁,用炸药炸断铁轨,等矿车脱轨,就冲上去抢矿石,得手后用麻袋把矿石扛进山里,天亮前能运走十几袋。
有次他们遇上日军的巡逻队,赵大山让人把矿石麻袋堆成掩体,用半自动步枪打游击,硬是拖着日军周旋到天亮,不仅保住了矿石,还缴获了两挺机枪。
劫矿队的次数多了,日军也学精了。公路矿队加了护卫,从二十人增到五十人,还配了掷弹筒;铁路矿队则改在白天行驶,加挂了装甲车厢。
“他们加人,咱就多派队伍;他们用装甲车厢,咱就炸铁轨的弯道,让矿车翻车更彻底。”王铁柱在会上说,“鬼子想护着矿料,就得分散兵力,这正好给咱其他部队创造机会。”
他让陈二牛和赵大山轮流袭扰,今天劫公路,明天炸铁路,后天再去端个小据点,让日军顾此失彼。日军的矿料运输量越来越少,从每天两车降到半车,太原兵工厂的炼钢炉都快停了,急得日军指挥官在电报里直骂娘。
军械专家带来的精炼炉也派上了用场。周先生用它处理大同铁矿的低品位矿石,炼出的钢质量竟和优质铁矿差不多。他又琢磨着用铜矿的尾矿提炼铜,虽然麻烦,却让铜料的缺口小了不少。
这天,王铁柱去兵工厂看新造的子弹。车间里,工人们正把总部换来的弹壳压制成型,旁边的箱子里堆满了新子弹,金灿灿的,看着就让人踏实。周先生拿着一支新造的半自动步枪,说:“这枪用的是精炼钢,枪管寿命比以前长一倍,射程也远了五十米。”
王铁柱接过枪,拉了拉枪栓,手感顺滑得很。他走到靶场,对着百米外的靶子连打十发,子弹全落在靶心。“好枪!”他笑着说,“有了这玩意儿,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子弹,咱就能跟鬼子好好周旋了。”
夕阳下,兵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熔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运输队的马车从各地赶来,拉着弹壳和旧枪,换回新子弹和步枪;游击队的身影在铁路旁穿梭,扛着沉甸甸的矿石,脚步声在夜色里格外坚定。
王铁柱知道,弹药的难题只是暂时缓解,铁矿和铜矿的根本问题还没解决。但他更明白,总部的支持和各部队的配合,已经让他们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不靠硬拼靠巧取,不贪阵地求实效,用所有人的力量聚成星火,终能燎原。
远处传来日军飞机的轰鸣声,飞得很低,大概是在搜寻劫矿队的踪迹。王铁柱抬头看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想找到?再练十年吧。”
他转身往练兵场走去,那里,新兵们正在练习用新步枪射击,枪声清脆,充满了希望。云蒙山的夜还很长,但只要弹药不断,勇气不减,总有一天,他们能把所有侵略者赶出这片土地,让这里的每一寸矿脉,都为中国人自己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