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麻已经不知道自己这是第几次麻木了。
自从发现明军南征后,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现在明军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就在江对岸,梁王那个蠢货还在为自己开脱,也不想办法筹集粮草。
现在元军在白石江整整十二万大军却只有七日之粮可用,一万多匹战马,战兵三万!其他的全是臭鱼烂虾,让他拿什么和对面明军拼!
“司徒大人,我派出去的哨骑基本没有回来的,就是回来的也都死伤惨重,没什么有用的消息。”
“没有消息!没有消息!明军的哨骑就在营地外看着我们!在看着我们!我们呢?!我们呢!!”
达里麻被气的脸色涨红,这等规模的战斗他还是第一次指挥,心里本来就没底,结果对面的信息他一无所知。
骑兵多少?战兵多少?人数多少?怎么布置的他全都不知,这仗还没开打,自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失败。
“明军在浅滩驻扎了很多骑兵,还有不少在江边巡逻的哨骑,我们的勇士别说过河了,只是进了弓弩的射程就会被明军攻击,实在是没有好的办法,请恕末将无能。”
“呼……”
达里麻刚准备长呼一口气,只觉脚下一软,头晕目眩,无力的跌坐在地。
“司徒大人!司徒大人!”
来人急忙上前将达里麻搀扶起来,营帐外的护卫也被这声响惊动,急忙走了进来。
“别扶我!”达里麻推开身旁几人,随便找了个桌案坐了上去,右手手掌按住自己的额头,一股无力感和恐惧感涌上心头。
他本就不是什么战场老将,他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全凭忠心和资历,但眼下大明军队人数众多,仓促之间竟直接赶到了白石江北岸,以至于全军上下包括他都心生恐惧,他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达里麻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他自知对军队的掌控远不如对面的明军将领,经验也是如此,所以他选了个最为保守的白石江作为防守点,此法不算最优,只能算是中庸。
但方才他才知晓,白石江江水竟如此之浅,可他提出这种战略之事全军上下竟无一人出来反对,这说明什么?说明元军要完蛋了,自家的地形这帮本地人都不知晓!或者说知晓了也不敢说!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阵型已经拉开,将军已经对垒,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守了,这个时候再退,明军定然顺势渡江,以骑兵冲杀,真到了那个时候元军不战即溃。
“传我的令,大军集结,不可懈怠,更不可让明军过江,若明军准备过河,可先行放过来万余人,半渡而击。”
达里麻说完,却发现营帐内毫无动静,那负责元军哨骑的官员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他。
“你还在此作甚!我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吗!还不快去!”
“是是是!属下这就去。”
这人小心的低头从营帐内走出,心底却不停的咒骂达里麻,老子是管哨骑的,又不是传令兵,谁知道你是和谁说的。
……
“我们在这,元军在这。”白石江北岸明军大营内,傅友德在帅帐中指着桌案上的舆图,右手食指轻轻划过白石江流域。“我们的人已经把适合渡江的浅滩全标出来了,一共七处,若同时渡江,骑兵夹杂步兵,一炷香的时间大军主力就可全渡。”
“渡是能渡,但渡过白石江后要么立即进攻元军,要么生火给将士们取暖,不然这刺骨的凉水可不是闹着玩的。”
白石江是蓝玉的属下亲自查看的,所以他说的话无人可以轻视。
“有没有办法可以绕过去?”沐英看着舆图,指了指元军的两侧问道。
“元军的主帅是达里麻,此人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也不可小觑,他选的地方不是不知兵的蠢货能选出来的,这种错漏怎么可能留给你,即便是能绕过,也定然会有元军重兵把守。”
傅友德摇了摇头,否定了蓝玉的想法。
“可以试试!”
此话一出,众人立刻抬起头来,心想这是谁那么没眼力劲,敢直接顶撞大将军。
沐英无视了众人的目光,他挤开人群来到了桌案中间指着舆图说道。“元军西侧是廖廓山,山路崎岖,他们的东侧也有白石江,大部队想要绕后是不可能了,但可虚张声势。”
“如何虚张声势?”
“这里。”沐英指了指元军东侧,接着右手一滑,手指顶在了元军后侧。“找一些人水性好的将士,人可以不用多,但要多备旗帜战鼓和号角,从元军东侧涉水,保证旗帜不湿,绕至元军后侧山峰,多竖旗帜,击鼓呼号乱其军心。”
“可行否?”
“可行!永昌侯不是也说了吗,方才大雾散去之时,元军见我军势大,已然阵脚大乱,这个时候若是身后再出现一股数量不明的明军,击鼓之时我中军再涉水过江,元军定不敢冒着被夹击的风险迎敌,我料定元军定然后退!”
“妙计!”蓝玉看着桌案上的舆图,脑海中幻想着沐英的计划,忍不住拍案叫绝。“到时候他前军变后军,定然阵脚大乱,我可先遣骑兵渡河站稳跟脚,哪怕事后鞑子反应过来了,那我们也差不多全都渡过白石江了。”
“没错,只要五万!三万!只要三万!我军只要渡过白石江三万兵马,我就有把握挡住元军,给大军争取到足够的渡河时间!”
沐英眼神中全是自信,从他到云南开始,他就觉得这元军不会打仗,很多适合伏击的地形元军一个都没用到,郭岳那小子用兵都比元军主帅强。
“我觉得可以,即便不成,也不过是千余人涉水过河罢了,元军如若不退反进,那咱们再退回来便是,都是骑兵,过河也快。”
“我同意,左右不过是找些人虚张声势罢了,我们的旗帜还少嘛。”
“如果大将军没有其他主意,不如试一试西平侯的法子。”
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方法可以一试,三十万大军南征,大明也不是什么地主老财,现在吃的是一天不如一天,后面的粮草也十分紧缺。
“好!既如此!那便试上一试,鼓声为号,先锋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