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说来也怪我醉了酒,这才拖累了你,你放心,若他哥寻你的麻烦,咱给你挡下。”
待朱标走后,王德立马就凑了过来。
王德也是酒醒以后才知道昨晚发生的事,不管怎么说,郭岳都是为了给自己拿水才进的宴会厅,这才撞见醉酒的常升起了冲突,于情于理他都得站出来说两句好听的。
“兄长不用放在心上,常二郎对我早有怨气,我与他的冲突是早晚的事,再说了,昨儿个是我赢了。”
别人怕常茂,郭岳可不怕,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早已经对常茂失望了,若不是他还顶着个国公的爵位,早就不知道被发配到哪里去了。
就连太子朱标巡视地方这等大事,常茂作为皇长孙亲舅,赋闲在家的情况都没派他跟随,反而带了不少其他勋贵二代,皇家对他的态度可见一斑。
“不管怎么说,事情是因为你进宴会厅给为兄拿水引发的,大家伙也都知道了这回事,该咱担的责任咱肯定接着。”
“兄长放心,表兄那里小弟会去说明情况的。”
蓝春刚安慰好常升后也走了过来,听到王德的话也对着郭岳拍了拍胸脯。
按道理来说他和常升是亲表兄弟,常升和郭岳出了矛盾他肯定要向着常升,但因为朱标的关系和蓝玉的嘱咐,他最近这段时间和郭岳相处的还不错。
毕竟自己父亲可是说了,郭岳在云南一直跟着他,在他的手下学打仗,还是朱标亲自安排的,他不是蠢货,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
“都散了吧,回去收拾收拾,明日还出发回应天了,该采买的采买,出来一趟都不用给家里人带东西的嘛。”
郭岳看着身边的人越聚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再这么聊下去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万一朱标杀个回马枪都得倒霉,急忙招呼众人散开。
“见过长孙殿下!”
“见过长孙殿下!”
朱雄英不知道什么时候手拿软弓从校场外头走了进来,众人纷纷施礼。
“雄英见过诸位叔伯兄长,不必多礼,我是来练弓箭的。”
朱雄英说罢,竟当着众多武官的面,拉着郭岳的胳膊往靶场走去,丝毫没有在乎常升的脸面。
“表叔,听说你打了二舅舅,能告诉雄英你为什么要和二舅舅打架吗?”
朱雄英拉着郭岳没走多久,便开口问了昨晚的事,看来郭岳打架的事情动静闹得真不小,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呢。
“这个问题长孙殿下不该问卑职,也不该问常千户,因为不管我二人孰是孰非,你从我二人口中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说辞。”
“为什么?”
朱雄英虽然啥都明白,但他还是装模作样的问了一句,事情经过他已经了解了,孰是孰非已经定下,他这么问只不过是想要试探一下郭岳的为人品行罢了。
“这个问题需要长孙殿下自己去寻找答案,明辨是非对于殿下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等学会了明辨是非,殿下还需要学会处理问题。”
“那我可以问王德将军吗?”
“不可以,因为王德统领是偏向卑职的,殿下从王德口中听到的,一定是对我极为有利的。”
“我大概懂了,表叔是想让我找中立的武官问这件事,从他们口中得到的答案才有可能是真实的回答。”
“殿下聪慧过人,说的没错。”
郭岳非常满意朱雄英的智慧,几乎所有事情一点就通。
朱雄英也很满意郭岳的回答,不枉自己一直装模作样的问问题试探他,郭岳果然没让自己失望,不是自己舅舅那种小人。
……
“臣左佥都御史范敏,有事启奏。”
“范爱卿何事?”
“臣受陛下所托,就吏部官吏卖官鬻爵一事现已彻查完毕,这是臣整理的名单,每个人每件事都查得一清二楚,所查之人皆已认罪。”
“做的不错。”
朱元璋接过走过翻了翻,他发现上面的内容挺让自己满意的,大多数人都被处死了,被发配的只有七八个人,至于无辜之人是一个都没有。
尤其是最后一点,没有吏部的官吏被无罪释放这点太让自己喜欢了。
“臣还有一事!”
“还有何事?”
“臣近日偶闻,郑国公常茂,于上月闹市纵马,细查之下,还发现郑国公于应天府周围多有不法之事。”
“其中强迫良家女子为妾三起,时间地点分别为洪武十四年末南郊细柳村,洪武十五年二月南郊平安镇,洪武十五年四月北郊桃花镇,纵容家奴打杀三人,时间为……”
“另外,臣还查到,郑国公府有一管家,此人买卖私盐,多掺细沙……”
范敏正气凛然,口若悬河的说着他查出来的罪行,每一件事都说的有理有据,时间,地点,人物全都说了出来,一听就令人信服。
“上述种种,不过是微臣花费七日所查,其中内情令人发指,其不法之事骇人听闻,臣请陛下下旨彻查郑国公!”
开国勋贵做这种事非常正常,泥腿子骤然富贵,有几个能把持住自身的,不嚣张跋扈怎么显得自己厉害呢。
范敏说的内容只有买卖私盐是最致命的,侵占田地都不致命,国朝新立的时候老朱对自己的老兄弟也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人弹劾他,他基本不会过问。
“此事交由刑部查办,锦衣卫配合搜集证据。”
朱元璋对此事早已经见怪不怪,最近两年弹劾淮西勋贵的折子是越来越多了,以前还有胡惟庸帮忙遮掩,胡惟庸倒台朱元璋已经不记得处理过多少次了。
就拿常茂来说,上一次罚他好像就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但常茂还是死性不改。
自己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范敏又退回了队列当中。
虽然他不知道恩主为什么要让自己弹劾郑国公,但郑国公所作所为确有其事,他也乐的弹劾这帮子嚣张跋扈之辈。
“陛下,臣有本奏。”
“奏来。”
“太子殿下奉命巡视开封归来,如今已至应天府百里,约摸明日傍晚便至,是否安排文武出迎?”
“此事交由礼部负责,书信太子,明日到了应天府,让武德卫在城外十里处等候,后日朝会退后再让太子进城。”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