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后的红星轧钢厂大礼堂,庄严肃穆。
全体干部职工、上级领导、事故调查组、清华师生及鞍钢代表济济一堂,参加这场决定工厂未来的安全生产暨人事调整大会。
雄壮的《国际歌》后,是长达一分钟的静默,悼念工亡的贾东旭同志。
沉痛的气氛笼罩全场。
事故调查组代表首先通报结论,这是一起“本可以避免的”责任事故。
贾东旭操作失误、安全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暴露了厂里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部分领导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痼疾。
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紧接着,市委组织部领导上台,宣读关键人事任免决定。
“任命李怀德同志为红星轧钢厂厂长!”
热烈的掌声瞬间爆发,这是众望所归。
李怀德起身,郑重鞠躬,脸上是沉静与责任。
“原分管生产副厂长周怀民同志,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免去其职务,调离轧钢厂。”
会场一片寂静,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随后,任命郑长策为分管安全副厂长,王路强为分管生产副厂长,巴雅尔为分管后勤副厂长。
空降了一位安全副厂长,彰显了上级扭转安全局面的决心。
李怀德从领导手中接过任命文件,紧贴胸前,声音洪亮:“请组织放心!我一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红星轧钢厂完成任务!”
市工业局周副局长随后讲话。
他严厉批评了旧有的麻痹思想,同时肯定了事故后厂领导班子处置得当,特别是“联合善后工作组”和家属安置方案,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他明确指出‘厂校合作’不仅在技术上革新,更在管理上树立了新标杆!。
他为工厂指明方向,深化合作,建成自动化示范线,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企业。
李怀德代表新班子表态。
他誓言化悲痛为力量,绝不让同志的鲜血白流。
他描绘了蓝图,要坚定不移推进“厂校合作”,以自动化示范线为核心,带动技术革新和管理升级,建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职工幸福的现代化企业。
接着,他宣布即日起,《红星轧钢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生产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从今天起,安全是我们生产的最高红线!任何产量、效益,不得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违者严惩不贷!”
这标志着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
大会尾声,李怀德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坚定:“同志们,贾东旭同志的血不能白流。他的不幸,警示我们必须将安全落到实处;而他的家人,组织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他随即宣布:“经厂领导班子研究,并联合工会、街道共同决定:第一,设立‘职工家庭重大变故互助基金’,贾东旭同志的子女将成为首批受助对象,直至他们成年……”
这一系列迅捷而周到的安排,如同暖流,驱散了事故带来的部分寒意,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担当与温暖。
这不仅是对贾家的救助,更是给所有工人的定心丸。
轧钢厂领导班子的威望与人心凝聚力,在此刻达到顶峰。
大会在昂扬的氛围中结束。
人们走出礼堂,神情复杂,有对逝者的哀思,更有对变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职工大会结束后,市委组织部王部长、市工业局周副局长一行,在红星轧钢厂新老班子成员的簇拥下,移步来到了实践基地车间。
与礼堂内的凝滞截然不同,车间里涌动着蓬勃的活力。
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喧哗迎接,只有墙上密密麻麻的图纸、系统框线,以及设备上尚未完全擦拭干净的油污,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经历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激烈争论。
李怀德亲自担任讲解。
“王部长,周局长,这就是我们清华大学与红星轧钢厂联合课题组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技术验证的中试平台。”他伸手指向那条生产线,“从坯料上线、对中送入轧机,到在线矫直、飞剪定尺,再到喷码分级、自动输送,整个流程已实现自动化连贯运行。它虽然老旧,却是我们蹚出中国自己工业自动化道路的起点,也是贾东旭同志等全体轧钢工人奋斗精神的延续!”
他特别提到了贾东旭,巧妙地将在场所有人的思绪从事故的悲痛,引向了化悲痛为力量的技术革新征程上。
随着李怀德的示意,课题组演示了一遍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流程。
王部长、周副局长看得非常仔细,他们时而凑近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时而俯身查看刚刚产出的成品板材,时而与身旁的刘星海教授、沈青云低声交流几句,脸上紧绷的线条,渐渐变成了惊叹。
“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王部长忍不住赞叹,用力拍了拍身旁的轧机基座,感受着那沉稳的振动,“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自动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你们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蹚出了一条新路!李厂长说得对,这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精神的体现!”
他对刘星海教授道:“刘老,您和清华的师生们,真是为我们首都工业立下了大功啊!这‘厂校合作’的路子,走对了,走实了!”
参观完毕,一行人移步至实践基地的会议室。
刘星海教授、沈青云、赵老师、方教授、汤渺副教授、钱工、孙工等核心技术人员已然在座,吕辰、钱师姐、王卫国作为优秀青年代表,也被安排旁听。
座谈会的气氛,比起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多了几分庄重与热切。
王部长率先开口,他语气诚挚而有力:“同志们,辛苦了!刚才的大会,气氛是沉重的,我们失去了一位工人兄弟,教训极其深刻。但一走进你们这个车间,来到你们中间,我们感到的,是无比的振奋和希望!你们这里,代表着我们首都工业的未来,是‘产学研’结合最生动、最成功的实践!”
他略微停顿,强调道:“组织部,不仅是管干部的,更是管人才的,是为国家事业集聚英才的!看到刘老这样的学术泰斗亲自坐镇指挥,沈工这样的鞍钢专家倾囊相授,清华的师生们和我们的工人师傅们融为一体,废寝忘食地攻坚克难,我们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们国家工业化的脊梁!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周局长的话更加具体务实:“王部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市工业局,就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无论是已经取得突破的‘全流程自动化’项目,还是刚刚立项的‘电子耳朵’、旗舰课题‘热处理线’,都将正式纳入市重点工业项目目录。我们在政策、资金、物资调配等资源上,一定会给予重点倾斜和保障!你们放手去干!”
李怀德代表实践基地的具体负责人做了简要汇报。
他重点突出了“掐丝珐琅”电路板在强电环境下的突破性应用,以及全流程自动化中试线成功运行的里程碑意义。”
他话锋一转,将更大的功劳归于合作:“各位领导,我们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离不开鞍钢-清华-红星厂‘三方合力’的巨大威力!特别是沈工带领的鞍钢团队,不仅带来了宝贵的稀缺物资和雄厚的技术底蕴,更以其严谨的系统思维和理论深度,为我们项目的稳健推进提供了关键支撑!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建成一条属于自己的自动化示范线,更是要通过与鞍钢、清华的深度合作,形成一套真正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为全国钢铁工业的自动化升级,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符合国情的道路!”
刘星海教授接下来的发言,则将整个项目的意义提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
“王部长,周局长,孙书记,我们在这里追求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我们是在试图构建一套‘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全新的工业系统。它将工程师的抽象理论、老师傅的宝贵经验、一线工人的实践智慧,都巧妙地固化、融合在这套系统里。这不仅仅是技术叠加,更是一种工业技术的体系化创新,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进化。”
他望向在场的年轻学生们,眼中充满了期许:“这个实践基地的价值,或许更在于它正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顶尖大学,究竟应该如何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在这里,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将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稳定运行的设备上,写在不断提升的产量和质量数据中!写在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征程上!”
沈青云的发言则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坦诚与深刻反思。
他语气严肃:“各位领导,不瞒大家,我初到红星厂时,内心是带着鞍钢的傲气,某种程度上,是抱着‘挑毛病’的心态来的。但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深深震撼和教育着。‘掐丝珐琅’电路板,看起来是‘土法上马’,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解决了我们这些死抠理论的人可能束手无策的工程难题。刘老一针见血,诊断出困扰我们许久的‘电-机耦合振荡’,更是让我见识了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高境界,受益匪浅!”
他语气变得坚定:“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工业自动化,绝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理论的空中楼阁,必须走一条扎根中国大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基层创造力的道路!因此,我已正式向部里和鞍钢领导打报告,申请延长技术支援时间,希望全程参与板材车间生产线的改造建设!这个项目,挑战巨大,但意义非凡,我沈青云,愿意与红星厂、与清华的同志们,并肩战斗到底!”
方教授接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领导们解释了“电子耳朵”项目的原理和巨大潜在价值。
“……王部长,周局长,您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现在给生产线装上了‘大脑’和‘手脚’,但它还不会喊疼。我们这个‘电子耳朵’项目,就是要给这台钢铁巨兽装上遍布全身的‘神经末梢’,让它一旦哪里不舒服,比如轴承磨损了、螺丝松动了,就能立刻‘喊疼’、会‘报警’。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锦上添花,更是对操作这台巨兽的工人兄弟生命安全,最直接、最坚实的一道保障!”
汤渺副教授则拿出了最新烧制成功的陶瓷基板样品,向领导展示。
“领导请看,我们材料组攻克的,不仅仅是一块能用的电路板,更是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体系和工艺路线。未来,凭借这套技术积累,我们甚至可以反过来,为鞍钢这样拥有更高温度、更苛刻环境的大型企业,提供特种耐高温、耐腐蚀的陶瓷部件,实现真正的技术反哺和产业升级!”
听着各方代表的汇报,王部长和周局长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不时交换着赞许的眼神。
王部长当场表态:“太好了!听到各位专家、师生的发言,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对于在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清华的,还是鞍钢的,我们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将统一考虑,优先纳入‘北京市重点人才库’!在户口进京、住房分配、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最优先的保障和支持!”
他特别将目光投向吕辰、王卫国等年轻面孔:“对于像同学们这样,又红又专、经过生产一线淬炼、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同志,我们也会大胆培养,优先发展!我们会给你们压担子,搭台子,让你们尽快成长起来!”
周局长也抛出了更具诱惑力的政策“礼包”:“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市里正在积极筹划设立‘工业技术创新基金’!第一期资金规模不少于五百万元!你们‘红星-清华’实践基地,凭借已有的卓越成绩和清晰的规划,将是第一个试点单位!我要强调一点,不要怕花钱,要怕的是思想不够解放,不敢想不敢干!只要项目有价值,方向正确,市里就敢投钱!”
他最后宣布:“下半年,工业部要召开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进步交流会。你们要好好准备,把‘全流程自动化’、‘掐丝珐琅’工艺、‘电子耳朵’,还有你们这个‘三方合力’的模式,好好总结,去大会上做报告!要把‘红星-清华’这面旗帜,响亮地打出去!”
座谈会的尾声,厂党组书记孙涛代表轧钢厂班子做了郑重表态。
“请王部长、周局长和各位领导放心!我们红星轧钢厂新班子,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厚爱,绝不辜负刘教授、沈工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辛勤付出!我们就是头拱地,脱层皮,也要把‘全流程自动化’这条路彻底闯出来,把安全生产的篱笆扎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请组织看我们的行动!”
座谈会在一片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结束。
领导们的此次视察与座谈,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不仅驱散了事故带来的阴霾,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并给予了实打实的政策与资源支持。
一个注重技术革新、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新时代,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