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官之捷的余温尚未散尽,南线失郑的阴霾已如附骨之疽,侵蚀着晋国的霸业根基。赵盾以铁腕强行压下的朝堂争议,并未真正平息,反而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酝酿着更汹涌的暗流。这暗流,最终因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轰然爆发。

事件的起因,是一桩军粮贪渎案。

晋国连年征战,国库消耗巨大。赵盾推行“峻法”,对赋税征收、物资调配要求极为严苛,试图以高效集权保障战争机器运转。然而,高压之下,必有铤而走险之徒。负责从河东地区征集、转运军粮的一名中级官吏,与当地有封地的卿大夫梁益耳勾结,克扣粮秣,以次充好,中饱私囊。此事本不算惊天大案,却因牵扯到梁益耳这等卿大夫,以及正值国家用度紧张、南线将士因后勤不继而颇有怨言的特殊时期,变得异常敏感。

案件被赵盾直属的刑狱官吏查获,人证物证确凿。按赵盾所立之法,贪墨军资,贻误战机,主犯当处车裂,从犯及包庇者依情节轻重或斩首或削爵流放。赵震(赵盾族弟,时任司刑官)拟定的判决,正是要将那中级官吏处斩,并奏请晋襄公,剥夺梁益耳爵位与封地,全家流放北狄边陲。

判决尚未公布,风声已然走漏。

梁益耳惊恐万分,自知求赵盾绝无生理,连夜奔走于诸卿大夫府邸,尤其重点拜会了与赵盾素有间隙的狐偃、以及一些对赵盾政策不满的旧族元老。他不仅献上重金,更抛出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说辞:“赵盾此举,名为执法,实为铲除异己!今日能因区区粮草流放我梁益耳,明日就能以其他罪名加害诸公!长此以往,晋国岂非成了赵氏一家之天下?先君文公所立之‘尚功’‘分权’之制何在?!”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狐偃等人内心最深处的忧虑。他们未必看得上梁益耳的品行,但更警惕赵盾借司法手段不断扩张的、不受制约的权力。

次日朝会,赵震依律奏报案情及判决。赵盾端坐于百官之首,面无表情,只待晋襄公例行准奏。

然而,狐偃出列了。

他并未直接为梁益耳开脱,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判决本身,以及背后的立法精神。

“司寇立法,以严刑峻法督责百官,其心或可称公。然,”狐偃声音平缓,却字字千钧,“法若过苛,则失民心;刑若滥施,则伤国体。梁益耳有罪,依先君旧例,夺爵、罚金、禁足足矣,何至于举家流放,使其先祖勋绩蒙尘?且,粮秣之事,转运官吏为主犯,梁益耳至多是失察、受诱,判罚如此之重,岂能令人心服?恐非‘明刑弼教’,而是‘以刑立威’也!”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静,许多旧族大臣纷纷低头,以示赞同。

赵盾眼中寒光一闪,他知道,狐偃终于将彼此的政见分歧,摆到了朝堂明面之上。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狐偃,继而环视众臣:

“狐大夫此言差矣!当今晋国,外有秦楚虎视,内有奸宥潜伏,存亡之秋,岂能沿用承平之旧例?峻法非为立威,实为求生!姑息一梁益耳,则万千梁益耳将效仿!军粮不继,则前线将士饥寒交迫,何以御敌?国法不彰,则奸邪横行,社稷何以稳固?此判,非为惩一梁益耳,乃为儆百!为告谕天下:乱我晋国法度者,虽大夫必惩!”

他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至于先君旧制……时移世易,若旧制不足以强国家、御外侮,则变之何妨?!臣,一切所为,皆为我晋国社稷永固,霸业重光!若有异议,可直面君上!”

他将“霸业重光”四个字咬得极重,再次将话题引向了国家生存的高度,试图压过狐偃关于“立法精神”和“权力边界”的诘问。

晋襄公坐在君位上,脸色苍白。他听着两位重臣的唇枪舌剑,只觉得两边都有道理,却又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他既担心执法过严导致内部离心,又害怕法度松弛使得国家崩坏。最终,他习惯性地选择了倚赖在他看来更能解决问题的赵盾。

“梁益耳……罪证确凿……便、便依司寇所判。”晋襄公的声音微弱,却一锤定音。

狐偃深深地看了赵盾一眼,不再言语,退回班列。但那眼神中的失望与决绝,却让赵盾心中莫名一沉。

梁益耳被剥夺爵位封地,全家押赴北疆。案件了结,赵盾再次赢得了胜利。但朝堂之上的气氛,却降至冰点。一场围绕“法”与“权”、“旧制”与“新政”的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这场风暴,很快便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宣泄口。

太史令董狐,那个曾在先轸葬礼上被赵盾气势所慑、却依旧秉持史笔的年轻史官,依照惯例,将梁益耳一案记录于史册。在他的竹简上,赫然写着:

“(晋襄公)六年,夏,大夫梁益耳坐贪墨军粮事,司寇赵盾请于君,流之北狄。盾曰:‘法行自上,虽贵不贷。’然,朝议哗然,狐偃等以为‘刑过其罪,非国之福’。”

这段记载,平铺直叙,看似客观,却隐晦地指出了赵盾专断、刑罚过重以及引发的政治风波。

按照规制,重大事件记录需呈送执政卿过目。当赵盾看到董狐的这段史文时,脸色瞬间阴沉如水。

“董狐!”赵盾将竹简掷于案上,声音冷冽,“汝之史笔,可知‘秉笔直书’真意?梁益耳罪有应得,本司寇依法而断,肃清奸佞,以正朝纲!汝何故书‘朝议哗然’?又何故独引狐偃悖逆之言?此非实录,乃挟私怨,乱史实,惑乱人心!”

面对赵盾的滔天威势,董狐面色微微发白,持简的手因用力而指节泛白,但他依旧挺直了脊梁,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

“回司寇,史官之责,在录其实。梁益耳案,朝堂确有争议,狐偃大夫确有谏言,此皆事实,下官不敢不录。下官所书,字字据实,并无一字虚妄。若……若因权贵好恶而增删史实,则史册何存?后世何以知今日之真貌?”

“好一个‘据实’!”赵盾怒极反笑,“汝之‘实’,便是专挑那些不利于国、不利于法的言论记录?为何不书本司寇力排众议,维护法度之艰难?为何不书此案震慑宵小,以安前线的功绩?汝之笔,偏矣!”

董狐深吸一口气,仿佛积聚了全身的勇气,抬头迎向赵盾锐利的目光:“史笔如铁,唯问真伪,不问功过利害。下官……只录当时之景,当时之言。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司寇若以为下官所记不公……可杀董狐,不可改史!”

“不可改史”四字,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厅堂中炸响。

赵盾死死地盯着董狐,杀机一闪而逝。他深知,杀一史官易,但诛杀秉笔直书的史官,将会给他的声誉和权威带来何等毁灭性的打击。那将坐实他“权臣”“跋扈”的指责,甚至可能引发更剧烈的政治反弹。

良久,赵盾眼中的厉色缓缓收敛,化为一种深沉的冰冷。他挥了挥手,仿佛驱赶一只苍蝇。

“罢了。汝既执迷,便留着汝的史笔。然,需知:晋国之安危,系于法度之严明。若因汝等迂腐之见,动摇国本,届时,莫怪国法无情!退下!”

董狐躬身,默默拾起地上的竹简,一步步退出厅堂。他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但手中的竹简,却握得前所未有的紧。

赵盾独坐案前,面沉如水。他赢了判决,却似乎输掉了一场更重要的东西——舆论,或者说,历史的评判。董狐那看似微弱却坚不可摧的“史笔”,如同一根尖刺,扎入了他的权柄之中,提醒着他,在这晋国,并非所有人都屈服于他的意志与律法。

董狐的风波尚未平息,另一根“尖刺”便接踵而至。

秦穆公派出的细作,在绛都活跃起来。他们利用晋国新旧势力矛盾激化的良机,大肆散播流言。流言的核心,直指赵盾:

“赵盾欲效仿齐之田氏,架空公室,独揽大权!”

“狐偃等老臣忠心为国,却遭赵盾排挤,长此以往,晋国将不国!”

“南线失郑,皆因赵盾刚愎自用,战略失误,却诿过他人!”

“彼之‘峻法’,只用于异己,赵氏子弟及其党羽,何曾见惩?”

这些流言虚实结合,恶毒精准,在绛都的街巷、坊市、乃至部分低级官吏中悄然传播。它们如同毒雾,不断侵蚀着赵盾本就因梁益耳案和董狐史笔而受损的威望。

更让赵盾震怒的是,他安插在狐偃府外的眼线回报,近日确有形迹可疑之人,暗中出入狐府侧门!虽无法确定是否为秦谍,但此讯息本身,已足以点燃赵盾心中的猜疑与怒火。

“好一个狐偃!内结党羽,外通敌国乎?!”赵盾在密室中,对心腹赵穿(赵盾堂弟,军中悍将)低吼道,眼中杀意凛然。

“兄长,不如……”赵穿做了个切的手势。

赵盾沉默片刻,缓缓摇头:“时机未到。狐偃树大根深,无确凿证据,动之必引大乱。且……秦楚在外,此时内讧,无异自毁长城。”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杀意,“加强监视,严密排查城内细作!凡有散布流言者,抓!凡有私通外敌嫌疑者……杀无赦!”

绛都的天空,阴云密布,肃杀之气弥漫。一场针对秦谍,也可能波及政敌的清洗,即将展开。

与晋国内部的剑拔弩张相比,东南吴国的气氛,则是一片昂扬。

吴王阖闾在梅里宫中大宴群臣,庆贺此前对楚边境袭击的胜利。虽然只是试探性攻击,但吴军展现出的崭新面貌和强悍战力,足以让整个吴国上下振奋不已。

“孙将军练军有方,伍大夫谋略深远,我吴国崛起,指日可待!”阖闾举爵,意气风发。

伍子胥却相对冷静,他起身道:“大王,此次小胜,仅掀波澜,未动楚国根基。楚之国力,十倍于我。彼之主力仍在北线与晋国对峙。我吴国当下之策,仍当是继续‘疲楚’‘误楚’,积小胜为大胜,待其北线僵持不下,国内疲惫空虚之时,方可寻求决战之机。”

孙武亦颔首补充:“然。兵者,诡道也。下一步,我军可变袭击城邑为骚扰其粮道、水运,破坏其春耕秋收。同时,可遣使联络楚国周边那些受其压迫的小邦,如唐、顿之类,许以利益,使其牵制楚军。我吴军则继续深挖洞、广积粮,苦练兵马,尤其是水军与山地行军之能。”

阖闾虽然渴望更大战果,但也深知二人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那便依此策行事!孤要将这东南之地,搅得天翻地覆,让那楚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就在这时,近侍来报,越国使团再次抵达梅里,进献了比以往更加丰厚的贡礼,以及越王允常极其谦卑恭顺的国书。

阖闾览毕国书,志得意满,对伍子胥、孙武笑道:“看来,越人是真的怕了。如此恭顺,倒省了孤南顾之忧。”

伍子胥微微皱眉,他对越国始终心存警惕:“大王,越人狡诈,允常、勾践皆非甘居人下者。其表面恭顺,内里如何,尚未可知。仍需于边境陈设重兵,以防不测。”

阖闾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子胥多虑了。越国贫弱,岂敢拂逆我吴国兵锋?待孤收拾了楚国,再回头慢慢料理他们不迟。”

宴席继续,丝竹管弦,觥筹交错。吴国君臣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却忽略了南方那道看似驯服、实则暗藏剧毒的目光。

越国会稽山下的秘密营地里,太子勾践正在观摩一支特殊部队的演练。这支人数不过五百的部队,装备并非最好,但人人眼神狠厉,动作矫健敏捷,尤其擅长林间匿踪、淬毒暗杀、破坏袭扰。

“吴军已亮剑,楚国被牵制,我越国的机会,快要来了。”勾践对身旁的心腹大将稽郢低语,声音冰冷,“父王遣使再次示弱,正是为了麻痹阖闾。我等更要加紧准备。”

他指向那支正在演练的部队:“这样的‘死士’,要再多练!不仅要熟悉越地山林,更要学会在吴地的水网、城邑间行动。搜集吴国军政情报,绘制其山川地形图,收买其边境官吏……所有事情,都要加速进行!”

“诺!”稽郢沉声应道,“只是,吴国有伍子胥、孙武在,恐不易欺瞒。”

勾践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再聪明的人,也有盲点。阖闾的盲点在于他的骄狂,伍子胥的盲点在于他对楚国的执念。而我越国,有的就是耐心和……隐藏在暗处的毒牙。告诉所有人,继续蛰伏,继续磨砺我们的毒牙。总有一天,这毒牙,会咬断吴国的咽喉!”

会稽山深处,阴云积聚,暗流在更深的黑暗中涌动。

晋国的史笔与权杖激烈碰撞,秦人的毒计渗透着绛都的砖石,吴国在胜利的喜悦中磨砺着更锋利的戈矛,而越国则在最深的恭顺下,淬炼着最致命的毒液。天下这盘大棋,每一步都愈发惊心动魄,杀机四伏。时代的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冲刷着旧有的格局,奔向那未知而惨烈的未来。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破晓之征晨曦红楼野心家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灵气大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我意外穿越来到了大唐葬元三国:最强谋士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楚汉争鼎开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现场直播器焰嚣张帅教官职场沉浮录苟在妖武乱世修仙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大周第一狠人明末少年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