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厚一家经过数日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了繁华的京城。阳光照耀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给陈德厚一家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他们来到了陈德厚提前在京都购置的三进宅子前。这座宅子虽然不算宏伟壮观,但却古朴典雅,透露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气息。宅子的门楣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用苍劲有力的笔迹书写着“陈氏府邸”四个大字,彰显着陈家的尊严与荣耀。
陈德厚一家站在门口,望着这座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宅子,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喜悦。陈德厚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宇泽,咱们陈家终于在京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这里将成为你追求仕途的起点,也是咱们全家共同奋斗的新篇章。”
陈宇泽望着父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在这里努力学习,争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陈家争光。”
安顿好住处后,陈宇泽开始全心备考。
第二日,陈德厚收到消息,江可玉带着两个儿子前来探望。众人相见,分外亲切。江可玉紧紧地握住妹妹江可莉的手,激动地说道:“可莉,你们终于来了!我早已期盼多时,咱们两家终于可以在京城团聚了。”
江可莉笑着回应:“姐姐,我们也盼着这一天呢!一路舟车劳顿,可算到京城和你们相聚了。往后咱们两家在这京城相互有个照应,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她们说了一会话后。
江可玉又拉着陈宇泽的手,满眼心疼:“宇泽啊,姨母听说你为姨夫的事这般上心,姨母心里感动。”
陈宇泽笑着说:“姨母,这是我该做的。姨夫为人正直,不应受那等委屈。”
陈宇泽的姨夫,李云鹤,为人刚正不阿,性格耿直,这在朝中既是他的优点,也成了某些人心中的刺。正因如此,一些对他心生忌惮的同僚,便设法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称李云鹤虽忠诚有余,却不懂变通,恐难担任江南道御史台监察御史一职。皇上听信了这些谗言,便将他调往了一个偏远且贫穷的地方任职,这一去便是五年光景。
尽管外界对李云鹤的仕途多有非议,认为他在那等荒凉之地难有作为,但他却毫不在意,依旧兢兢业业,为百姓谋福祉,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然而,远离京都的繁华,身处贫瘠之地,李云鹤的心中难免也有几分孤寂与无奈。
在这五年间,李云鹤的妻子江可玉带着两个儿子,在京都的一处名为“静雅轩”的宅邸中安身立命。这静雅轩虽不及权贵之家那般奢华,却也清幽雅致,环境宜人。江可玉性情温婉,治家有方,将宅邸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儿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慢慢长大虽然年龄小,但是有担当。
江可玉点头,又道:“你姨夫在那偏远之地也常念叨你,盼着你能有出息。如今你有这份志向,他知道了定会欣慰。”
她的16岁大儿子李成杰也说道:“宇泽表哥,你若考上,咱们一起想办法帮父亲。”
陈宇泽应道:“定当如此。有大家一起,姨夫定能早日归来。”
江可玉眼眶微红,满是感激之情继续道:“这五年来,多亏了妹夫你时常的接济,我们才能在这京城中安稳度日。不然,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定是举步维艰。云鹤他也时常提起,说在那偏远之地,虽然条件艰苦,但心里想着有你们在京都支持着他,还时常给他寄银票和物质,他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你们的恩情,我们真是无以为报。”
说着,江可玉拉过身旁的12岁的小儿子李成龙,让他也给小姨夫行礼道谢。李成龙虽然年幼,但也乖巧懂事,学着哥哥的样子,向陈德厚恭敬地行了一礼,奶声奶气道:“谢谢小姨夫,我和哥哥都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
陈德厚连忙扶起李成龙,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笑道:“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客气。云鹤兄为人正直,我们相助也是应该的。只盼宇泽能争气,早日考上功名,也好让云鹤兄早日归来,咱们一家团聚。”
陈宇泽在一旁听着,心中更是坚定了要努力学习,为姨夫平反的决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负众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让李云鹤能够早日回到京都,与家人团聚。
江可莉也上前握住江可玉的手,姐妹俩相视一笑,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姐姐,咱们以后在京城相互扶持,日子定会越过越好的。等宇泽考上了功名,云鹤姐夫也能回来,咱们就真是苦尽甘来了。”
众人点头赞同,宅院内洋溢着一片温馨和谐的气氛。陈德厚吩咐下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招待江可玉一家。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共话未来,仿佛一切困难都已经被这份亲情与希望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