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枭暗中相助下,怀王于宗人府内虽行动受限,却凭借暗棘会传递而来的信息,逐渐理清了局势脉络,开始精心谋划脱罪之策。他深知,此刻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稍有不慎,不仅自身性命难保,更会连累诸多支持自己之人。
怀王先是通过暗线,与朝中几位尚在观望、对洐王势力扩张心怀不满的大臣取得联系。这一日,他暗中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在宗人府一处隐秘角落会面。
“诸位大人,今日将各位召来,实乃有要事相商。”怀王面色凝重,眼神中透着焦急与恳切。
翰林院学士王景文(他是怀王的始蒙老师)皱着眉头,轻声说道:“王爷,如今您身处这宗人府,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不知王爷有何良策?”
怀王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道:“本王经过这些时日的思索,深知洐王势力庞大,若想脱罪,需先从朝堂局势入手。如今朝堂之上,洐王专权,不少大臣虽表面顺从,实则心中不满。我们可联合这些大臣,向皇上进言,重新审视此案。”
另一位大臣史部侍郎黄仁义点头称是:“王爷所言极是,只是这进言之法,还需从长计议。若操之过急,恐引起洐王警觉,反而不妙。”
怀王沉思片刻,说道:“本王以为,可先由几位在朝中声望较高、与洐王并无直接冲突的大臣,在适当场合委婉提及此案存疑之处,引起皇上注意。待皇上有所动摇,我们再趁热打铁,呈上更多证据。”
几位大臣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洐王虽掌控着调查大局,但暗棘会的情报网络极为隐秘且高效,他所派出的眼线,始终未能抓到怀王与暗棘会勾结的实质性把柄。洐王在府中,听着夜六的汇报,眉头紧锁。
“这暗棘会果然厉害,竟能将痕迹抹得如此干净。”洐王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甘。
夜六小心翼翼地说道:“王爷,如今怀王在宗人府看似孤立无援,实则暗中动作不断,我们是否要加大调查力度?”
洐王沉思片刻,说道:“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继续密切监视怀王的一举一动,同时,从他府中旧人入手,看能否找到突破口。”
而在民间,渐渐流传起一些对怀王有利的言论。原来,是几位大臣散播怀王早年在民间体恤百姓疾苦,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真真假假,也确实有百姓受过他的恩惠。加上有心人的散播,如今怀王蒙冤,一些受过他恩惠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联名上书为怀王请命,请求皇上彻查真相,还怀王清白。
这一日,几位百姓代表来到皇宫外,手持联名信,高声呼喊:“请皇上明察,还怀王殿下清白!”
皇宫侍卫见状,立刻上前阻拦:“尔等休要喧哗,扰乱宫廷秩序!”
一位百姓代表挺直腰板,大声说道:“我等并非无理取闹,怀王殿下此前为百姓做了诸多好事,如今遭人陷害,我们实在不忍心看他含冤受屈,还请皇上开恩,重新审理此案!”
侍卫无奈,只得将此事禀报皇上。皇上面对朝堂内外的种种压力,心中也开始重新审视怀王一案。他深知,皇权稳固需平衡各方势力,若仅凭目前证据便定怀王之罪,恐引发朝堂动荡。于是,皇上暗中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包括此前对怀王案存疑的官员,一同商议此事。
在皇上的书房中,几位大臣围坐在一起,气氛略显凝重。
皇上率先开口:“诸位爱卿,如今怀王一案,朝堂内外议论纷纷,民间亦有请命之声,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刑部尚书起身,拱手说道:“皇上,臣以为,目前证据虽指向怀王有不轨之心,但尚不足以定罪。且怀王在民间声望颇高,若处理不当,恐失民心。”
翰林院学士也附和道:“皇上,臣也认为此案疑点颇多,需重新审理,方可服众。”
皇上听后,沉思良久,最终说道:“既然如此,朕决定再给怀王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即日起,重新审理怀王一案,由大理寺、刑部与都察院共同组成三司会审,务必查明真相,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三司会审期间,怀王积极配合调查,将自己西行的目的、行程安排以及每一笔支出的详细用途,都一一向审案官员说明。同时,他呈上了伪造好的账目明细与相关证人证词,力证自己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