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曾是深宫潜龙,一朝权掌天工。

灭佛拓土气如虹,怎奈金丹误种。

铁腕能平藩镇,豪情可震边烽。

流年恰似火烛红,留与史书说梦。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长安大明宫的某个偏殿里,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唐穆宗李恒看着这个刚出生的第五子,随手赐名——那会儿谁也没料到,这个连皇位继承序列都排到墙角的皇子,日后会以之名,在大唐的朝堂上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李炎的前半生,活脱脱就是个大唐版躺平王爷。他上面有四个哥哥,大哥李湛(后来的敬宗)、二哥李昂(后来的文宗)先后登基,按道理说,皇位轮破天也落不到他头上。《旧唐书·武宗纪》里说他少而岐嶷,长喜道术,翻译过来就是:这小伙子打小就聪明,但不爱琢磨权力,就喜欢跟道士混在一起,研究些炼丹、养生的玩意儿。要是放在太平年月,他大概率会当个逍遥王爷,喝喝小酒、练练丹,一辈子顺风顺水。

可大唐到了中晚期,早就不是什么太平年月了。文宗李昂是个有理想没手段的主,总想搞掉专权的宦官,结果搞出个甘露之变——三百多个大臣被宦官砍得满皇宫跑,文宗自己也被软禁起来,没多久就抑郁而终。

文宗临死前,宦官们又开始搞事情。当时文宗有个儿子叫李成美,按规矩该立为太子。可宦官头目仇士良、鱼弘志觉得这小子长大了不好控制,眼珠一转,盯上了文宗的弟弟、颍王李炎。

为啥是李炎?一来他是皇室宗亲,身份够格;二来他平时天天跟道士混,看着像个没追求的,宦官们觉得好拿捏。就这么着,李炎稀里糊涂地被宦官们推上了皇位,改名为——火字旁的炎,似乎也预示着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干些火烧火燎的大事。

登基那天,李炎站在太极殿的龙椅前,看着底下跪拜的文武百官,还有旁边眼神闪烁的仇士良,心里估计也犯嘀咕:这帮太监把我扶上来,到底安的什么心?但他没表现出来,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仪式——毕竟是在宫里混了二十多年的人,这点城府还是有的。

李炎刚登基那会儿,确实有点的意思。仇士良和鱼弘志手握神策军(唐朝最精锐的禁军),朝堂上的大臣也多是他们的人,李炎想办点事,处处都得看宦官的脸色。

有一次,李炎想任命一个叫崔珙的大臣当宰相,仇士良当场就跳出来反对,说崔珙跟自己不对付,不能用。李炎没跟他硬刚,只是笑着说:老仇啊,你看崔珙这人,办事挺利索的,让他试试呗?要是不行,再换也不迟。仇士良见皇帝态度软,也就没好再坚持,可心里已经把李炎划成了需要盯紧的对象。

但李炎可不是真软。他知道,要想掌权,必须先搞定宦官。可宦官手里有兵,硬拼肯定不行,只能慢慢来。他先是找了个机会,把鱼弘志调到地方当监军,名义上是提拔,实际上是削了他的兵权。鱼弘志走后,仇士良成了唯一的宦官头目,李炎就把矛头对准了他。

仇士良这人,干了一辈子坏事,树敌不少。李炎就暗中联络那些被仇士良打压过的大臣,比如宰相李德裕,让他们收集仇士良的黑料。李德裕是个狠角色,很快就找到了仇士良克扣神策军军饷私藏兵器的证据。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冬天,李炎在紫宸殿开朝会,李德裕突然站出来,把仇士良的罪证一条一条念了出来。仇士良当场就慌了,跪在地上喊冤,说这是诬陷。李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军饷账本和兵器清单,往地上一扔:老仇,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真的?

仇士良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脸都白了。他知道,皇帝这是早有准备,自己再反抗也没用。《新唐书·仇士良传》里记载,仇士良最后被削官爵,流放潭州,没几年就病死在了流放路上。临走前,他还跟其他太监传授: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翻译过来就是:千万别让皇帝闲着,一闲着他就看书、听大臣的话,到时候我们这些太监就没好日子过了。可惜啊,他这话传出去的时候,李炎已经不是那个好拿捏的王爷了。

收拾了仇士良,李炎才算真正掌握了大权。他看着空荡荡的宦官衙门,心里估计也松了口气:总算把这帮蛀虫给清了,接下来,该好好整整这个烂摊子了。

李炎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之一,就是遇到了李德裕。这俩人,一个是想干一番事业的皇帝,一个是有能力有手腕的宰相,凑在一起,愣是把中晚期的大唐给盘活了不少。

李德裕这人,出身名门,老爹李吉甫以前也是宰相。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华,《旧唐书·李德裕传》说他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但他有个缺点,跟当时的(以牛僧孺为首的官僚集团)是死对头,两党斗了几十年,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李炎登基后,知道要想搞改革,必须得有个靠谱的宰相。他看来看去,觉得李德裕最合适——这人有能力,而且跟自己一样,想干实事。于是,李炎力排众议,任命李德裕为宰相,还跟他说:老李,以后朝廷的事,你多费心,有啥难处,直接跟我说。

李德裕也没辜负李炎的信任。他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吏治。当时唐朝的官员选拔特别乱,很多人靠关系、靠贿赂就能当官,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没机会。李德裕就提出循名责实,就是说当官的必须名副其实,能干啥活才给啥官,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合格的直接罢免。

有一次,一个叫李续的官员,靠他爹的关系当了刺史,结果到任后啥也不会,把地方搞得一团糟。李德裕知道后,直接把李续的官给免了,还把他爹也牵连进去,降了职。这事传开后,那些靠关系当官的人都慌了,纷纷开始认真干活,生怕被罢免。

除了整顿吏治,李德裕还帮李炎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藩镇割据。当时的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了,他侄子刘稹想继承节度使的位置,还说要拥兵自重。这在唐朝中晚期是常有的事,以前的皇帝要么妥协,要么派兵去打,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

李炎跟李德裕商量,李德裕说:陛下,不能惯着他!要是这次妥协了,其他藩镇都会学他,到时候朝廷就更难管了。咱们得派兵打,而且要速战速决。李炎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任命李德裕为统帅,负责平定刘稹。

李德裕打仗很有一套。他先是切断了刘稹跟其他藩镇的联系,然后派大军围住泽潞,只围不打,耗得刘稹粮草断绝。没过多久,刘稹的部将见大势已去,就把刘稹杀了,献城投降。《旧唐书·武宗纪》里记载,这场仗打完后,泽潞悉平,凡四年之乱,至是乃息。

平定泽潞后,其他藩镇都吓坏了,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朝廷。李炎和李德裕这对黄金搭档,硬是把唐朝的藩镇问题解决了一大半。当时的人都说:武宗有李德裕,犹太宗有房玄龄也。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这俩人配合得有多好。

李炎这辈子,最有争议的事,就是会昌灭佛。这事说起来,跟他信道教有点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唐朝缺钱了。

唐朝中期以后,佛教发展得特别快。寺庙占了大量的土地,还不用交税;和尚尼姑也不用服徭役,很多人为了逃避赋税,都跑去当和尚尼姑。《旧唐书·武宗纪》里说,当时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意思就是和尚尼姑都靠农民养活,自己不干活,还占着资源。

到了李炎登基的时候,唐朝的财政已经快撑不住了。一方面,平定藩镇需要花钱;另一方面,朝廷的开支也越来越大。李炎看着空荡荡的国库,跟李德裕商量:老李,你看这寺庙占了这么多土地,和尚尼姑又不用交税,咱们能不能从这上面想想办法?

李德裕本来就对佛教没什么好感,觉得佛教太浪费资源,就说:陛下,佛教泛滥,确实是国家的大患。咱们可以下令让那些不合格的和尚尼姑还俗,把寺庙的土地收回来,分给农民耕种,这样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充实劳动力。

李炎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开始推行政策。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李炎下了一道圣旨,内容很狠:

一、全国的寺庙,除了长安、洛阳各留两座,其他地方的寺庙,每州只留一座,剩下的全部拆毁;

二、和尚尼姑,凡是没有官府颁发的(相当于和尚尼姑的身份证)的,全部还俗;

三、 寺庙里的铜像、铜钟,全部上交官府,用来铸造钱币;

四、寺庙占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分给农民耕种。

这道圣旨一下,全国都动了起来。据《新唐书·武宗纪》记载,这次灭佛,一共拆毁了寺庙四万多座,还俗的和尚尼姑二十六万多人,收回土地数千万顷。唐朝的财政状况,一下子就好转了不少,劳动力也增加了很多。

但这事也引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些信佛的大臣,就跟李炎说:陛下,佛教是教化百姓的,您这么做,会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啊?李炎却说:朕不是要灭佛,是要整顿佛教。那些真正修行的和尚尼姑,朕会让他们继续留在寺庙里;但那些借着佛教之名,逃避赋税、鱼肉百姓的人,朕必须收拾他们。

其实,李炎这么做,还有个私人原因——他信道教,想让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他登基后,就请了很多道士进宫,跟他们一起研究炼丹、养生。这次灭佛,也有打压佛教、抬高道教的意思。但不管怎么说,会昌灭佛确实解决了唐朝当时的不少难题,也算是李炎的一大功绩。

李炎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他想把唐朝重新带向繁荣,所以当了皇帝后,一直很勤奋。《旧唐书·武宗纪》说他在位六年,英明果断,振举朝纲,天下翕然称治。要是他能一直这么干下去,说不定真能成为唐朝的中兴之主。

可坏就坏在他信道教,尤其是相信道士炼的。他觉得,吃了金丹就能长生不老,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治理国家。于是,他请了一个叫赵归真的道士,专门在宫里给他炼丹。

赵归真炼的金丹,其实就是些重金属,比如铅、汞之类的。这些东西吃多了,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大。李炎刚开始吃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反而觉得精神好了不少。可没过多久,他的身体就开始出问题了——先是脾气变得特别暴躁,经常跟大臣们发火;然后是脸上、身上长出了很多毒疮,疼得他晚上睡不着觉;最后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只能靠太监传话。

李德裕见李炎变成这样,心里特别着急,就劝他说:陛下,那些金丹都是骗人的,您别再吃了!要是您觉得身体不舒服,咱们可以请太医来看啊。可李炎已经听不进去了,他觉得赵归真说的是对的,吃金丹出现这些反应,是的过程,坚持下去就能长生不老。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正月,李炎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不能上朝了。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想立太子。可他的儿子都还小,最大的也才几岁,他担心自己死后,宦官又会搞事情,就跟李德裕商量,想立自己的叔叔、光王李忱为皇太叔,让他继承皇位。

李德裕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李忱虽然平时看起来有点(其实是装的,为了躲避宦官的迫害),但为人稳重,应该能当好皇帝。于是,李炎就下了一道圣旨,立李忱为皇太叔,代理朝政。

这年三月,李炎在大明宫的会昌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旧唐书·武宗纪》里说他崩于会昌殿,时年三十三,还评价他惜乎享国不永,未竟其志——可惜啊,他在位时间太短,没能完成自己的志向。

李炎死后,李忱登基,就是唐宣宗。宣宗上台后,因为跟李德裕有矛盾,就把李德裕贬到了地方,李炎时期的很多政策也被废除了。但不管怎么说,李炎在位的六年,确实给中晚期的大唐带来了一丝希望,他整顿吏治、平定藩镇、改革财政,这些功绩都被写进了史书里。

只是让人可惜的是,这么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最后却因为吃金丹送了命。要是他当初不信那些道士的鬼话,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把唐朝治理得更好。可历史没有如果,李炎最终还是成了唐朝众多英年早逝的皇帝之一,只留下了一个的庙号,和一段让人唏嘘的往事。

李炎的一生,就像一场短暂而热烈的烟火。他从一个不起眼的王爷,逆袭成为掌控朝政的皇帝;他收拾宦官、重用贤臣、平定藩镇、改革财政,把中晚期的大唐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可他最终却因为迷信金丹,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皇帝,有过过错,有过遗憾;但他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最艰难的时候,撑起了一片天。正如开篇那首《西江月》里写的:曾是深宫潜龙,一朝权掌天工。灭佛拓土气如虹,怎奈金丹误种。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功绩而掩盖他的过错,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否定他的功绩。李炎就这么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里,等着后来的人,去读他的故事,去评他的一生。

参考《旧唐书·武宗纪》《新唐书·仇士良传》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破晓之征晨曦红楼野心家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灵气大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我意外穿越来到了大唐葬元三国:最强谋士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楚汉争鼎开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现场直播器焰嚣张帅教官职场沉浮录苟在妖武乱世修仙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大周第一狠人明末少年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