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市局会议室的白板上,两张女性照片并列贴着,却始终找不到串联的线索。
第二名受害者的身份终于确认,可她与林晓之间,竟没有一丝重合的痕迹。
程毅指着右侧照片,语气带着几分挫败:“第二名受害者叫周瑶,26岁,是一家咖啡店的店员,租住在城南的老小区。我们查了她的社交圈、工作记录、甚至网购地址,跟林晓没有任何交集;林晓是城西设计公司的绘图员,平时圈子很小,周瑶则常年在城南活动,两人既没有共同朋友,也没有去过同一家店、乘坐过同一班公交的记录。”
苏沅盯着白板上两人的生活轨迹图,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眉头紧锁:“没有交集?凶手连续选择她们作案,一定有我们没发现的关联点,可能是某个共同去过的隐蔽场所,或者某个没登记在社交记录里的共同联系人。”
这时,于迦推门进来,眼底带着明显的红血丝,手里攥着两份尸检报告。
“周瑶的详细尸检结果出来了。”他将报告放在桌上,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跟林晓案完全一致,死因是机械性窒息,颈部勒痕来自同一种麻绳,胃内容物里有相同剂量的安眠药,指甲缝里的红色油漆碎屑成分也完全匹配;但有个新发现——周瑶的头发里,除了湖底的泥沙,还有一点微量的金属粉末,成分是黄铜。”
“黄铜粉末?”苏沅立刻抬头,“林晓的头发里有吗?”
“没有。”于迦摇头,“这应该是周瑶案里凶手留下的新线索,可能是凶手接触过黄铜制品,比如黄铜工具、黄铜零件,粘在了周瑶的头发上。”
程毅皱起眉:“黄铜制品?那范围也太广了,五金店、机械厂、甚至家里的旧家具都可能有……”
“但结合之前的红色工业油漆和白色外墙涂料,范围就能缩小。”苏沅突然开口,目光亮了起来,“凶手同时接触过这三种东西,红色工业漆、白色外墙涂料、黄铜制品!程毅,你立刻安排人排查全市的机械厂、五金加工厂、还有正在装修的厂房——重点找同时使用这三种材料的地方!”
于迦看着苏沅重新燃起斗志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欣慰,补充道:“我再去检测一下黄铜粉末的具体纯度,看看能不能锁定更精确的用途,比如是机械零件用的黄铜,还是装修用的黄铜配件。”
会议室里的沉闷终于被打破,程毅立刻起身去安排工作。
苏沅拿起周瑶的尸检报告,指尖划过“黄铜粉末”那一行,心里清楚,这或许是打破“零交集”困局的关键,也是抓住连环凶手的唯一机会。
而窗外的天色虽然依旧阴沉,但至少,他们终于在迷雾里,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
连续五天的排查再次陷入僵局,市局会议室的空气又变得沉重起来。
程毅将全市机械厂和装修厂房的排查报告摔在桌上,语气带着疲惫:“所有符合‘红色工业漆+白色外墙涂料+黄铜制品’的场所都查遍了,要么没有无牌面包车出入记录,要么员工都有不在场证明,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苏沅坐在椅子上,指尖反复摩挲着两份受害者的资料,眉头拧成一团。
于迦坐在她身边,刚检测完黄铜粉末的纯度——确认是装修用的黄铜配件,可依旧无法锁定具体场所。
“难道凶手是流动作业?或者特意租了临时场地作案?”于迦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困惑,黑色直发下的眼底满是思索。
就在这时,苏沅突然抬起头,眼神亮得惊人,像是突然拨开了迷雾:“等等!我们一直盯着‘交集’,却忽略了‘相似’!凶手反侦查意识这么强,肯定会刻意抹去两人的直接关联,但他选择目标的标准,一定藏在她们的习性里!”
她立刻将林晓和周瑶的资料摊开在桌上,逐条对比:“林晓独居,每周三晚上会去城西的书店看书;周瑶也独居,每周五晚上会去城南的图书馆——两人都有固定的‘独处夜’,而且都习惯在晚上10点后回家,路线偏僻。”
程毅凑过来,看着资料里的记录,眼神逐渐凝重:“还有!林晓不喜欢社交,周末只在家画画,外卖只点同一家轻食;周瑶也很少参加聚会,休息时就在家追剧,外卖偏好跟林晓几乎一样,都是清淡口味!她们的生活节奏、甚至饮食习惯都高度相似!”
“对!”苏沅猛地拍了下桌子,“凶手不是随机选目标,而是精准筛选出‘生活规律、独居、社交简单’的女性!这类人失踪后,不会立刻被发现,而且人际关系简单,方便凶手抹去痕迹,这就是他反侦查意识的体现!”
于迦看着苏沅快速梳理线索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赞赏,补充道:“而且两人都习惯用现金支付,很少用手机转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查不到她们与凶手的资金往来,凶手早就摸透了她们的生活习惯,专门找这类‘容易隐藏痕迹’的目标下手。”
苏沅立刻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独居+规律独处+偏好现金+社交简单”几个关键词:“程毅,立刻调整排查方向!不找两人的交集,找符合这几个特征的女性居住区域,尤其是城西和城南之间的中间地带!凶手很可能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活动,专门观察、筛选目标!”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查两人失踪前一周的行踪,重点看有没有人跟踪她们,尤其是在书店、图书馆、小区附近!凶手既然能摸透她们的习惯,肯定提前跟踪观察过!”
会议室里的沉闷瞬间被打破,程毅和一众警员们纷纷起身安排工作。
于迦也站起身:“我再去尸检报告里找找,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细节,比如两人身上有没有相同的微量物质,可能是凶手生活环境里带的。”
苏沅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众人,指尖轻轻敲了敲白板上的关键词。
这一次,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们离凶手的画像,越来越近了。
而凶手精心隐藏的“选择标准”,反而成了暴露他行踪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