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家计划”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缓缓铺开,工作室的节奏也随之进入了一种新的、充满张力的韵律。不再是攻克单一难题时的极限冲刺,而是多线并进、环环相扣的协奏曲。
顾殇的办公室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只是白板上的内容变得更加庞杂。一边是智能推荐系统复杂的算法流程图,另一边是社区平台底层架构的技术选型对比。他需要在确保系统稳定高效的前提下,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海量用户数据和并发访问预留足够的扩展性。这要求他必须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他大部分时间依旧沉默,但与外界的沟通明显增多。他会主动召集程序组的核心成员,就某个技术实现的细节进行深入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偶尔,他也会走到开放办公区,站在某个程序员的工位后,看着对方调试代码,只在他陷入死胡同时,才点出一两句关键提示。
叶羽琋则如同一个精准的调度中心,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上午,她与美术组评审新一批“特殊构件”的设计,确保其风格多样性与技术实现的便捷性;下午,她与策划团队打磨“星尘杯”首届大赛的规则细节,从主题设定、评审标准到奖励机制,力求公平且富有吸引力;傍晚,她又会与负责社区界面设计的UI\/Ux设计师们坐在一起,反复推敲用户操作的每一个流程,追求极致的流畅与友好。
她将顾殇那边传递来的技术可能性,迅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产品语言,同时也将来自美术和策划前线的需求与反馈,精准地提炼后传递给顾殇。两人之间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成为了整个项目高效运转的基石。
工作室的氛围,在紧张中透着一种有序的蓬勃。键盘声、讨论声、电话铃声、白板笔的书写声……各种声音交织,却并不显得嘈杂,反而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在指挥棒的引导下,演奏着激昂的乐章。
阿明和他的程序小组,在啃下智能推荐系统的第一个核心模块后,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随即又立刻投入下一个难关。美术组的工作室角落里,堆满了打印出来的设计稿和色彩样本,设计师们为了一个构件的弧度或者一个模板的整体色调争论不休,却又在碰撞中诞生出更精彩的火花。
就连前台负责行政的姑娘,也忙碌着联系供应商,定制准备用于大赛奖励的、印有“星尘”LoGo和专属设计的周边产品。
一切都在向前推进,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
这天晚上,两人再次加班到深夜。叶羽琋处理完最后一份社区运营的初步方案,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向顾殇的办公室。灯还亮着。
她走过去,轻轻推开门。顾殇正对着屏幕,上面运行着社区平台的压力测试模拟,无数代表用户请求的光点正在拓扑图上疯狂闪烁。他神情专注,直到叶羽琋将一杯热牛奶放在他手边,他才恍然回神。
“差不多了?”叶羽琋轻声问。
顾殇看了一眼测试数据,点了点头:“初步承载能力达标。后续需要根据真实数据持续优化。”
关闭电脑,工作室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室内投下变幻的光影。
回去的路上,夜风微凉。叶羽琋挽着顾殇的胳膊,将头靠在他肩上。
“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最开始,我们刚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满足,“也是这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讨论不完的点子,但心里是满的。”
顾殇“嗯”了一声,手臂收紧,让她靠得更舒服些。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那时候,只有代码和想法。”他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现在,有了他们,”他指的是团队的成员,“还有了……那些可能会喜欢这个世界的,未知的人。”
叶羽琋的心微微一动。她明白他的意思。最初的梦想是纯粹的,但也带着孤独前行的决绝。而现在,梦想正在落地生根,抽枝散叶,与更多的人产生连接,拥有了更真实、更沉重的分量,也带来了更广阔的意义。
这渐进的韵律,不仅属于他们两人,也属于整个团队,更将在不久的未来,属于无数即将踏入这个世界的玩家。
夜色温柔,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