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上,气氛瞬间凝固。
三艘“四海商会”的“海蛟级”快舰呈品字形散开,凭借其优越的帆装和疑似辅助动力(烟囱冒着淡淡黑烟),灵活地切入江心,炮口森然对准了尚系着彩绸、如同新生婴儿般的“扬威一号”。它们显然研究过明军传统水师的战术,巧妙地卡住了位置。
相比之下,匆忙上前拦截的几艘明军传统战船,在速度和机动性上明显逊色,显得有些笨拙和被动。
观礼台上,朱棣面沉如水,眼中杀机毕露。这是对他,对大明帝国赤裸裸的羞辱和挑衅!百官之中,惊恐、愤怒、幸灾乐祸,神色各异。徐理等人虽也面露惊容,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们巴不得凌云的新舰出丑,甚至被击沉!
“扬威一号”舰桥上,凌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通过传声筒,声音清晰地传遍全舰:
“诸君!此非演习,乃实战!敌舰已亮獠牙,我等唯有以牙还牙!”
“李小柱!动力舱,全力升压,目标压力!我需要机动性!”
“炮位注意!听我号令,校准目标,首轮齐射,打中间那艘敌舰!”
“帆缆组,配合蒸汽动力,调整舰位!”
命令下达,庞大的舰体内部瞬间如同苏醒的巨兽,高效运转起来。
锅炉舱内,司炉们拼命地将优质煤炭铲入炉膛,压力计的水银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蒸汽机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明轮开始加速转动,搅起巨大的浪花。虽然航速提升需要时间,但那股蓄势待发的力量感,已然不同。
炮位上,炮手们迅速扯下炮衣,根据观测手的指令,摇动方向机和高低机,沉重的后装线膛炮口缓缓转动,瞄准了目标。李三狗亲自操炮,紧张地检查着闭锁机构和刚刚装填进去的尖头柱体爆破弹(一种早期穿甲爆破弹的尝试)。
“压力达标!”
“目标锁定!”
“扬威一号”庞大的身躯开始缓缓移动,试图抢占更有利的射击阵位。其转向虽不如敌舰灵活,但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令人侧目。
“开火!”凌云看准时机,断然下令!
“轰!轰!轰!”
“扬威一号”右舷的四门主炮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口喷出长达数米的炽烈火焰和浓密的白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数千料的舰体都猛地横向晃动了一下!
这是不同于以往明军火炮沉闷声响的、更加尖锐猛烈的爆炸声!是高膛压线膛炮特有的嘶鸣!
炮弹以远超传统球形实心弹的速度和笔直的弹道,瞬间划过江面!
“嘭!”一声不算太响亮、却让所有人心头一紧的撞击声传来!
只见中间那艘“海蛟级”敌舰的船艏部位,木屑混合着些许铁片(如果它有薄弱装甲的话)猛地炸开一个窟窿!紧接着,延迟了极其短暂的一瞬——
“轰!!”内部装填的炸药被引爆!一团更大的火球和黑烟从破口处腾起!那艘敌舰的船头猛地向下一沉,速度骤减,船体明显倾斜,发出了令人牙酸的断裂声!
首发命中!并且造成了显着毁伤!
刹那间,长江两岸死寂一片,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惊呼和欢呼!
观礼台上的朱棣,猛地攥紧了拳头,眼中精光爆射!
徐理等人则目瞪口呆,脸色煞白。他们无法理解,为何距离如此之远,炮弹却能打得如此之准,威力如此之大?!
另外两艘敌舰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精准打击和巨大威力震慑住了,它们下意识地进行规避机动,炮击也变得零乱而仓促。几发炮弹落在“扬威一号”周围,激起高高的水柱,还有一两发命中了舰体。
“砰!砰!”熟铁装甲板被实心弹丸击中,发出沉闷的巨响,火星四溅,留下了明显的凹痕,甚至出现了裂纹,但没有被击穿!装甲,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好!打得好!”李小柱在机舱里通过观察孔看到战果,激动得大吼。
“装填!快!第二轮齐射!”凌云趁势下令。
然而,新技术也暴露了其不成熟的一面。后装炮的装填流程比前装炮复杂,尽管炮手们训练有素,仍花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而“扬威一号”本身的机动性,在狭窄的江面上,确实难以追上那些灵活如鱼的敌舰。
当第二轮炮火准备就绪时,受损的敌舰已经在同伴的掩护下,狼狈地向下游逃窜,另外两舰也一边释放烟雾(一种原始的烟雾弹),一边急速转向,脱离接触。
“扬威一号”追之不及,只能以其射程优势,进行了几轮威慑性的远射,炮弹落在敌舰逃逸路线的前方,迫使它们更加仓惶。
短暂而激烈的交锋结束了。
长江之上,只剩下“扬威一号”巍然屹立,舰身虽有伤痕,烟囱依然傲然喷吐着黑烟,宣告着它的胜利。那三艘挑衅的敌舰,一艘重创逃逸,两艘仓皇退走。
毫无疑问,大明,赢了!
这场发生在帝国心脏、万众瞩目下的战斗,其影响是颠覆性的。
它向所有人证明了:
1. 新式战舰的价值: “扬威一号”凭借其强大的火力、有效的防护和稳定的动力,具备了对传统战舰的压倒性优势。
2. “格物”的力量: 线膛炮、爆破弹、蒸汽动力、钢铁装甲……这些凌云的“奇技”,在实战中展现了恐怖的威力。
3. 皇权的胜利: 朱棣的支持得到了回报,他的决策被证明是正确且富有远见的。
朱棣当场宣布,重赏“扬威一号”全体官兵及天工院有功人员,并下令加速“定海”计划,建造更多、更强大的新式战舰!朝堂之上,再也无人敢公开质疑“定海”计划。
然而,在胜利的欢呼背后,凌云看得更远。
“扬威一号”暴露了许多问题:机动性不足、主炮射速慢、装甲仍需改进、蒸汽机在实战压力下的稳定性有待检验……“四海商会”的战舰也展现了不俗的机动性和组织性,其背后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对方选择在此时挑衅,意味着海上冲突已经公开化、白热化。未来的较量,将更加残酷。
“我们赢了第一回合。”凌云对围拢过来的李小柱、郭衡等人说道,语气中没有太多喜悦,只有凝重,“但海上的风浪,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我们必须更快,更强!”
“扬威一号”的初试锋芒,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朝野,也吹响了大明迈向深蓝的号角。但这声号角的背后,是更加任重道远的征程,以及必将随之而来的、更加汹涌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