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淤积”事故带来的阴霾,如同昆仑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龙吟阁”成员的心头。训练被严格限制在基础和安全范围内,团队协同项目无限期暂停,进行全面审查和流程再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后怕、自责与过度谨慎的凝滞气息。然而,真正的危险,往往并非源于已知的失误,而是来自潜藏在系统深处、尚未被认知的“幽灵”。就在这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时期,“天网”系统凭借其超越人类直觉的监测与分析能力,成功预警并协助化解了一场可能更为致命的潜在危机。
这次危机的苗头,并非起源于训练场,而是源于个人深度冥想区。
学员代号“青鸾”,一位在“明镜台”测评中被定为精神力灵敏度A级、以能量控制精细见长的女性学员。在事故发生后,她与其他学员一样,将训练重心转回了个人基础能力的夯实上。她选择了一项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内容——深度优化自身能量循环路径的“能量经络微雕”。即利用内视和精确的能量引导,对能量循环中一些非主干、但可能影响效率的细微支流进行梳理和优化。
这本身是“凝源境”后期常见的修炼内容,风险评级原本为“低”。但“天网”系统基于对青鸾个人历史数据的深度学习,以及整合了周立坤教授团队最新发布的关于“不同能量基质个体对微观能量结构调整的耐受性差异”的理论论文,在其算法底层,悄然将青鸾的此项修炼风险评级上调至 “中低” ,并加强了对她修炼过程中微观能量场变化的监测粒度。
这天深夜,青鸾如常在屏蔽良好的个人静修室内进行“微雕”。她的目标是左臂一处细微的、她认为有些“冗余迂回”的能量旁路。她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缕纤细如发丝的能量流,如同微观手术刀般,试图将那处回路“修剪”得更笔直高效。
起初一切顺利,她的能量控制力确实出色,操作精准。“天网”系统监测到该区域能量流速度提升了约8%,符合预期。
然而,就在她即将完成“修剪”,准备将能量流撤回主干道时,“天网”系统的实时分析核心,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异常、转瞬即逝的信号——在即将被“剪断”的回路末端与主干道重新连接的那个节点处,能量场的拓扑稳定性指数出现了毫秒级的、远超正常阈值的剧烈跌宕!
这个信号太过微弱和短暂,以至于以人类的反应速度根本无法察觉,甚至传统的阈值警报都未能触发。但“天网”系统基于其预测模型,瞬间判断出这不是普通的操作波动,而是能量结构即将发生“微观层面坍缩”的前兆!这种坍缩一旦发生,不会像“能量淤积”那样剧烈爆发,但会像堤坝下的蚁穴,悄无声息地侵蚀能量循环的根基,导致该区域能量通路永久性损坏,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重创青鸾的整个能量系统!
“最高优先级警报!冥想区7室,学员‘青鸾’,能量结构失稳前兆!预测:微观坍缩风险,倒计时3.2秒!”“天网”系统冰冷的合成音,以前所未有的急促频率,在“洞察之眼”指挥中心以及陈醒、苏青竹的个人终端上同时炸响!
此时正值深夜,指挥中心只有少数值班人员。刺耳的警报让他们瞬间从座位上弹起!
几乎是同时,陈醒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指挥中心大屏幕前,他显然是被个人终端的最高优先级警报直接从深层冥想中惊醒。他的目光瞬间锁定了“天网”系统高亮显示的青鸾静修室画面以及旁边那疯狂闪烁、预示着结构崩溃的能量拓扑图。
“来不及远程干预了!”陈醒一眼就判断出形势的危急,那种微观层面的结构失稳,任何外部能量强行介入都可能加速其崩溃。“‘天网’!立刻向她个人静修室的反馈系统发送最高强度触觉与视觉警告!内容:立即停止操作!能量撤回!意识回归丹田! 重复发送!”
指令下达的瞬间,远在静修室内的青鸾,正处于操作完成前的放松心态。突然,她身下的静修垫传来一阵强烈的、前所未有的急促震动,同时面前的全息投影屏被刺眼的红色警报覆盖,巨大的警告文字和提示音强行灌入她的感官!
这突如其来的、强度远超平时的警告,让她浑身一激灵!虽然不明所以,但长期训练形成的对“天网”系统的信任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安全规范意识,让她几乎是在本能驱使下,立刻中断了即将完成的能量引导,以最快速度将那缕纤细的能量流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猛地撤回主干道,同时意识全力收敛,回归下丹田的稳定核心。
就在她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的不到0.5秒——
“嗤……”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冰层出现裂痕的声音,在她左臂那处刚刚被“修剪”过的能量节点处隐约响起(能量感知层面)。她内视“看”到,那个节点处的能量场如同被抽掉了基石般,猛地向内一缩,形成了一个极其微小的、黑暗的“空洞”,但随即因为失去了持续的能量输入和她及时撤回能量导致的压力骤减,这个“空洞”未能继续扩大,只是不稳定地闪烁了几下,便在外围能量的挤压下缓缓弥合了。
一股强烈的、源自生命本能的寒意瞬间席卷了青鸾的全身!她瘫坐在静修垫上,冷汗瞬间湿透了作训服,心脏狂跳不止。她后知后觉地明白,自己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如果不是那及时且强烈的警告,她的左臂能量经络很可能就废了!
几分钟后,陈醒和苏青竹带着医疗和能量稳定小组赶到了静修室。在确认青鸾除了受到惊吓和能量轻微反冲外并无大碍后,陈醒立刻让她详细复述了整个过程,并结合“天网”系统记录的完整数据流,进行了紧急分析。
“问题出在这里。”陈醒指着能量拓扑图上那个短暂失稳的点,“你的能量基质,根据最新理论模型分析,属于‘高弹性、低韧性’类型。你对主干道的‘微雕’看似成功,但实际上轻微改变了该区域的整体应力分布。当你试图连接新路径时,那个节点承受了超出其‘韧性’极限的瞬时负载,导致了微观拓扑失稳。这不是你操作失误,而是个体特质与通用操作规范之间存在未被发现的 mismatch(不匹配)。”
苏青竹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我们之前认为安全的许多基础修炼方法,可能对特定体质的学员潜藏着未知风险!”
“没错。”陈醒神色凝重地点头,“‘天网’系统立了大功。它不仅预警了,更重要的是,它基于对海量个体数据和前沿理论的整合学习,发现了一个我们人类尚未意识到的、隐藏在通用规范下的特异性风险模式。”
这次成功的预警,意义远比处理一次事故本身更为深远。
证明了“天网”系统的巨大价值: 它不仅仅是被动监控和事后分析的工具,更具备了主动预测和预防未知风险的初级智能。它的预警,是基于对复杂数据关联的理解,而非简单的阈值判断。
揭示了“科学修仙”的深层复杂性: 个体差异对修炼安全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为精细和深刻。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全标准”是不存在的,必须依赖“天网”这样的系统,进行实时、个性化的动态风险评估。
扭转了事故后的悲观情绪: 这次成功的化险为夷,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它告诉学员们,风险固然存在,但他们并非赤手空拳。他们有最先进的系统作为后盾,有能力在灾难发生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陈醒当即下令:“立即成立专项小组,以‘青鸾事件’为模板,重新审核所有学员的‘星图’与现有训练项目的匹配度。‘天网’系统,我授权你提升权限,对所有修炼活动进行实时动态风险再评估,一旦发现潜在的不匹配风险,无论风险等级原定为多低,都有权发出预警!”
“龙吟阁”的安全体系,因此次预警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从被动防御,转向了主动预测与精准防控。
笼罩在基地上空的阴霾,虽然未曾完全散去,但一缕名为“信心”与“希望”的阳光,已经透过“天网”系统织就的防护网,照射了进来。探索的道路依然险峻,但手中的火把,已然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