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个用笔杆子定义了整整一个时代武侠梦的造梦者。
是那个在作协大会上被尊为先生,在书协展厅笔走龙蛇惊动泰斗的跨界奇才。
是那个无论置身何等喧嚣名利场,都自带一方沉静江湖气场的——武侠之父。
星光璀璨,不及他笔下江湖万一;名利浮华,难动他心中砚池微澜。
湾流G650私人飞机的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平稳地巡航在万米高空之上。舷窗外,云海如同无垠的、凝固的白色波涛,其下是华夏广袤的版图。机舱内却静谧得落针可闻,只有空气循环系统细微的嘶嘶声。
陆清歌靠坐在宽大的航空座椅里,手边放着一杯温水,膝上摊开着一本线装的《稼轩长短句》,却并未翻阅。他微微侧头,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云层,目光沉静。
《美人鱼》首映礼的喧嚣与星光,如同被隔绝在另一个次元。香江璀璨的夜色、媒体的狂热、同行们的寒暄恭维……所有这些浮华的名利场气息,此刻都已迅速褪去,沉淀为记忆里一些模糊的光影。他似乎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迅速从一种极端热闹的环境抽离,投入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需要高度专注和沉静心境的场域中去。
飞机开始下降,穿透云层,燕京城的轮廓逐渐清晰。秋日的阳光透过舷窗,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光影。那座造型奇特的央视新大楼——“大裤衩”——在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和玻璃的光泽,如同一座巨大的、代表着国家意志与主流话语权的现代图腾,巍然矗立。
车辆早已等候在机场。一路无话,直达央视大楼。经过严格却高效的通关程序,他被工作人员引至一间宽敞安静的专属休息室。
室内装修典雅,沙发舒适,茶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和一套精致的茶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工作人员轻声细语,态度恭敬至极。
“陆先生,请您稍作休息,录制将在半小时后开始。这是今天的访谈大纲,撒老师那边已经看过了,他说随时可以配合您调整。”年轻的节目编导将一份薄薄的文件夹双手递上,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小心翼翼。
陆清歌接过,微微颔首:“谢谢,这样就好。”
编导退出去,轻轻带上门。休息室外,隐约传来压抑着的、兴奋的讨论声,虽然音量极低,但以陆清歌的耳力,仍能捕捉到只言片语:
“……真是撒老师亲自主持!”
“废话!陆清歌哎!这级别,这分量,台里高度重视!”
“撒哥今天状态超好,刚还对稿子呢,说能和陆先生对话是学习机会…”
“紧张死了,千万别出岔子…”
陆清歌并未在意这些议论。他走到窗边,俯瞰着燕京繁忙的街景。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清茶,目光落在那份访谈大纲上,却并未翻开。大纲的内容,早已在他脑中。
片刻后,休息室的门被敲响。之前那位编导再次出现,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却更显紧张:“陆先生,时间差不多了,请您移步演播厅。”
“好。”陆清歌放下茶杯,整理了一下并无需整理的西装衣领,神态自若地走了出去。
演播厅的规模并不算最大,但灯光、音响、摄像设备无一不是顶级配置。现场布置被精心设计成一个极具品位的书房格局:顶天立地的书架(虽然大部分是道具),实木书桌,舒适的沙发,温暖的落地灯,甚至还有袅袅升起淡淡青烟的香薰。氛围营造得既庄重又不失亲切。
撒贝宁已经在了。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正站在场地中央与导演低声交流着什么。听到入口处的动静,他立刻转过身。
看到陆清歌的瞬间,撒贝宁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而真诚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远远就伸出了手:
“陆先生!您好您好!久仰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真是如雷贯耳,三生有幸!”他的握手有力而温暖,眼神明亮,透着一种资深主持人特有的、能迅速拉近距离的亲和力,但那笑容和语气中,却丝毫没有轻慢,反而带着清晰可辨的、对知识与成就的敬重。“一直拜读您的作品,今天能有机会当面请教,实在是我的荣幸。”
陆清歌停下脚步,伸手与之相握,嘴角亦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撒老师太客气了。您才是声名远播,家母和家里人都常看您的《今日说法》和《开讲啦》,都说受益匪浅,逻辑清晰,又通俗易懂。”
两人握手寒暄,姿态从容,气场却隐隐交融,一种高水准对话即将展开的预感弥漫在整个演播厅。工作人员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摄影师调整着焦距。
简单的走位和灯光调试后,访谈正式开始。
演播厅内所有无关人员清场,红灯亮起,摄像机无声地转动。
撒贝宁面对主摄像机,露出他那标志性的、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笑容:“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对话》。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他是一位作家,但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了几代华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他构建的武侠世界,定义了我们对江湖、侠义、爱情的想象。他就是——陆清歌先生!欢迎您,陆先生!”
镜头转向陆清歌,他微微颔首:“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简单的开场后,撒贝宁话锋一转,切入正题,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底和对访谈对象的深刻理解:
“陆先生,我们都知道您有一个或许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头衔——‘武侠之父’。这个称号,您当之无愧。但今天,在央视这个平台上,我更想暂时抛开那些刀光剑影、江湖恩怨,首先和您聊聊,作为‘作家’的陆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