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歌的存在,在这片场域里显得既融洽又疏离。他缓步而行,与周遭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偶尔有相熟的面孔——或许是某位知名评论家,或许是某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认出他,便会主动上前握手,语气里带着自然而然的恭敬:
“陆先生,您也来了。”
“陆老师,最近重读您《天龙八部》关于‘求不得’的阐释,受益匪浅啊!”
“清歌,你那篇《侠义精神的当代性》的论文,可是给我们古典叙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框架……”
他微微颔首,与人简短交谈,措辞精炼,态度谦和,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让人不自觉地将声音放低,态度放得更郑重。他所代表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一种深植于国民精神深处的武侠美学的奠基与巅峰。
会议间隙,午休时分。与会者三三两两外出用餐或闲聊。陆清歌婉拒了几位相邀,只带着一名助理,信步穿过连接的回廊。
隔壁会议厅,正巧在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年度精品 preview 展。厅内布置得古雅静谧,灯光聚焦于一幅幅装裱精美的墨宝之上。空气中墨香更浓。
陆清歌缓步其间,目光掠过那些或雄浑、或秀逸、或古拙的字迹。他看得并不快,偶尔在一幅作品前稍作停留,眼神专注,如同在阅读一篇深奥的文章。
行至展厅中央,一幅丈二匹的狂草大作前,围拢的人稍多些。那作品笔走龙蛇,墨色淋漓,气势张扬,落款是当今书法界一位极负盛名、被媒体誉为“当代草圣”的大师。周围不乏啧啧称奇之声。
陆清歌驻足看了片刻,目光在那纵横捭阖、几乎要破纸而出的线条上停留了几秒,随即几不可察地微微摇了摇头。
“形过于质,刻意求险奇。气韵浮夸外露,笔力却虚怯,少了根基与筋骨。”他声音极低,近乎自语,是对身旁的助理说的,语调平静,如同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然而,话音虽轻,在这安静的艺术殿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恰在此时,一位刚从旁边展区踱步而来的老者,正好将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听入耳中。这位老者身着藏青色中式长衫,头发银白,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开合间精光闪烁。他正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会长,当代书法界的泰斗级人物——周墨白先生。
周围有人认出周老,正要上前问候,却见周老并未因那近乎挑衅的点评而动怒,反而眼中猛地爆发出极大的兴趣与探究的光芒。他几步上前,竟对着陆清歌微微拱手,态度谦和而郑重:
“这位先生,请留步。老朽周墨白,方才偶然听得先生点评,一针见血,直指要害,令人茅塞顿开。不知先生高姓大名?于书法一道,似有极深见解,老朽恳请指教一二。”
周墨白的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与真诚。这一下,顿时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当人们看清点评者是陆清歌,而被点评者竟是书协泰斗周老时,瞬间一片低低的惊呼,人群立刻悄然围拢过来,却又不敢靠得太近,生怕打扰这突如其来的、极具戏剧性的交锋。
陆清歌看清来人,亦是微微一顿,随即礼貌颔首:“周老太客气了。在下陆清歌。方才一时妄语,班门弄斧,让周老和各位方家见笑了。”
“陆清歌?”周墨白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恍然,“可是那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陆先生?失敬失敬!原来是文坛巨擘驾临!老夫早该想到!若非胸有丘壑、笔下有江湖万千气象者,焉能一眼看破皮相,直指内核?”
周老显得愈发兴奋,竟不由分说,上前一把拉住陆清歌的手腕(动作快得不像老人),引向旁边一张早已备好笔墨纸砚的长案:“陆先生过谦了!您绝非妄语!今日恰逢其会,定要请您留下墨宝,让我等开开眼界,也让我这老朽印证心中所想,何为真正的筋骨气韵!”
周围的人群彻底骚动起来!书协副会长、泰斗周墨白,竟主动为一位(在他们看来)是“外行”的作家铺纸研墨,还恳请其“指教”?这简直是破天荒的事情!无数道目光聚焦在陆清歌身上,有好奇,有怀疑,有期待,也有几分看热闹的心态。
长案上,上好的安徽宣纸已然铺开,一方古砚中,徽墨研得浓淡正宜,一支兼毫湖笔静置一旁。
陆清歌看着周老那炽热而真诚的目光,又扫过周围神色各异的人群,知道推辞反而显得矫情。他本不是张扬之人,但此刻,属于文人骨子里的那点清傲与洒脱,也被勾了起来。
他不再多言,只微微颔首:“既蒙周老厚爱,晚辈便献丑了。”
说罢,他上前一步,立于案前。并未立刻执笔,而是先静静看了那白纸片刻,仿佛在凝神聚气。就在这一瞬间,他周身那股属于学者的闲适沉静气质陡然一变!并非变得锐利逼人,而是如同高山拔地而起,深海暗流涌动,一股渊渟岳峙、沉稳如岳的无形气场自然而然地荡开,让周围所有的窃窃私语瞬间消失,空气都仿佛变得凝滞。
他缓缓挽起中山装的袖口,动作从容不迫。然后,伸出修长白皙、却骨节分明的手,执起了那支湖笔。蘸墨,舔笔,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优雅而精准。
笔尖悬于纸上空毫厘之距,凝定一瞬。
下一刻——
落笔!
并非众人预想中的、迎合那幅狂草的更加狂放的书体,而是行楷!笔尖触及宣纸的刹那,如惊雷乍破于无声处,似江河猛然决堤奔涌!手腕运力,顿挫提拔,转折勾捺,无一不精准到位,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