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吴元年(4064年)十二月甲子日,皇帝驾临新宫,按照群臣推举拥戴的意思,向上帝(昊天上帝)和皇地只(后土皇地只)祭告。

祭告的大致内容是:‘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终结,天帝命令真命天子从北方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君主,他们君臣、父子及子孙相传,统治了一百多年。如今元朝的气数也已终结,天下的土地和人民,被各方豪杰分割争夺。只有我,承蒙天帝恩赐,得到贤能英才作为辅佐,于是得以平定各方豪雄,让百姓能在田野间休养生息。现今国土广达二万里,各位大臣都说百姓没有君主,一定要推举尊奉我为皇帝。我不敢推辞,但也不敢不告知天帝和皇地只。因此定于明年正月四日,在钟山的南面,设立祭坛,备好仪仗,明明白白地禀告天帝和皇地只。只希望天帝明察,如果我可以做天下百姓的君主,在祭告那天,请神明降临,届时天朗气清;如果我不可以即位,那天就请刮起大风,出现异常的景象,让我知道。’

大将军徐达派遣参议政事(参政)傅友德攻取莱阳。

次日(乙丑),礼部尚书崔亮等人将所拟定的册立皇后、皇太子的礼仪呈上。

册立皇后的礼仪:

在册封前一天,内使监在奉天殿按照仪制设置皇帝的座位。尚宝卿在皇帝座位前设置放置御宝的桌案。侍仪司在宝案的南边设置放置册书和宝玺的桌案,册书案在东,宝玺案在西。设置奉节官的位置在册案东边。设置掌节者的位置在捧节官左边,稍靠后,都面向西。设置承制官的位置在奉节官南边,面向西。设置捧册官、捧宝官的位置在册案和宝案的西边和东边。又在横街南面设置正使、副使接受制命的位置,面向北,以东边为上位。设置承制官宣读制书的位置在正使、副使接受制书位置的北面,面向西。设置奉节官、捧册官、捧宝官的位置在正使、副使的东北方,面向西。又在接受制命位置的北面设置正使、副使接受册书、宝玺的跪拜垫褥,面向北。两位典仪官站在宫殿台阶上面靠南的地方,东西相对。两位赞礼官站在正使、副使接受制命位置的北面,东西相对。两名知班站在赞礼官的南边,东西相对。设置文武百官的站立位置在文武楼的北边,面向东西方向(即文官在东侧面朝西,武官在西侧面朝东)。文官和武官的侍从班分别侍立在殿上的左右两侧。引领四名文武班舍人,让他们站在文武官员的北面,稍靠后,东西相对。引导礼仪的官员两人,站在正使和副使的北边,东西相对。拱卫司和宣徽院的官员面对面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

两名将军站在殿内帷帘前,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奉天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四名将军站在宫殿台阶的四个角上,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四名鸣鞭者站在宫殿台阶上,面向北。

这一天,金吾卫在午门外东西两边布置武士和仪仗。拱卫司在宫殿台阶和庭院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和声郎在宫殿庭院南面设置乐队位置。礼部在奉天门外的正中设置龙亭、仪仗、大型乐队,准备迎送册宝。

册书和宝玺送到皇后所在的中宫。

册封当天,天刚亮,第一次击鼓,催促各班的舍人催促百官穿好朝服,导驾官、侍从官进宫迎接皇帝车驾。第二次击鼓,引领各班的舍人引领文武百官进入站立位置。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正使、副使穿着朝服进入,到宫殿庭院接受制命的位置站好,各位执事官员各自就位。第三次击鼓,侍仪官奏报外面已准备就绪。御用监官员奏请皇帝穿戴衮服和冕旒,乘坐御舆出宫,尚宝司卿在前面引导,侍从警戒清道如同常规礼仪。皇帝将要出宫时,仪仗启动,大型乐队鼓乐齐鸣。皇帝到达奉天殿,登上御座,音乐停止。尚宝卿将御宝放在御座前的桌案上,卷起帷帘,鸣鞭报时。报时完毕,礼部官员将册书和宝玺分别放在指定的桌案上。奉节官、承制官、捧册官、捧宝官以及掌管符节的人各自进入殿内上位,面向西站定。抬着册书案和宝玺案的四个人进入,站立在捧册官、捧宝官后面。

典仪官高唱“鞠躬”,奏乐,众人行四拜礼,起身,音乐停止。承制官走到皇帝御座前,跪下奏道:“请陛下颁发皇后的册书和宝玺。”承制完毕,承制官由殿中门走出中间的台阶,下到宣布制书的位置,宣称“有制书”。典仪官高唱“跪下”,正使、副使跪下。承制官宣读制书说:“册立妃子某氏为皇后,命令你们持节主持典礼。”宣读完毕,承制官由殿西门进入,回到原位。赞礼官高唱“俯伏,兴(起身)”,捧册官、捧宝官率领执事人员举着册书案、宝玺案由中门走出中间的台阶下来。奉节官率领掌节者在前面引导,来到正使、副使接受册书、宝玺的跪拜垫褥位置,将案桌放在垫褥位置的北边,册书案在东,宝玺案在西。掌管符节的人解开符节衣,将符节交给奉节官。奉节官将笏板插在腰带上,接过符节,再交给册封正使。册封正使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跪下接过符节,再交给掌节者。掌节者跪下接过符节,起身,站在册封正使的左边。奉节官取出笏板,退下。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册封正使走到接受册书的跪拜垫褥位置站定。捧册官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走到桌案前取册书交给册封正使。册封正使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跪下接过册书,然后将册书重新放回桌案上(象征性接受)。捧册官和册封正使都取出笏板,退下,回到原位。

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副使走到接受宝玺的跪拜垫褥位置。捧宝官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走到桌案前取宝玺交给副使。副使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跪下接过宝玺,起身,然后将宝玺重新放回桌案上(象征性接受)。副使和捧宝官都取出笏板,退下,回到原位。

典仪官高唱“鞠躬”,奏乐,正使、副使及随员行四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册封正使押送册书,副使押送宝玺,掌节者在前引导,抬着几案的人跟在后面。队伍刚出发时奏乐,出奉天门后音乐停止。掌节者给符节套上符节衣。捧册官、捧宝官都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走到桌案前取册书和宝玺,安放到龙亭中。捧册官、捧宝官退下,执事人员将空案桌抬走。仪仗队、大型乐队迎接龙亭前行。掌节者走在龙亭前面,正使、副使走在龙亭后面,一同迎送到中宫门外。

当初,册书、宝玺刚被抬出奉天殿门时,侍仪官跪下奏道:“礼仪完毕。”皇帝起身,奏乐,返回宫中,音乐停止。引领各班的官员引领文武百官依次退出。

皇后接受册宝的礼仪:

册封前一天,内使监官员在中宫殿上按照常规礼仪设置皇后的御座。在宫殿庭院正中设置香案。在香案前面设置临时放置册书、宝玺的桌案,册书案在东,宝玺案在西。在册书、宝玺案前设置皇后接受册书、宝玺的位置,面向北。在皇后座位的北边设置司言、司宝两人的位置,东西相对。在册书、宝玺案的南边设置捧着册书、宝玺的内官位置,东西相对。在捧册官、捧宝官南边设置宣读册书、宝玺的内官位置,东西相对。在庭院左右两边设置内外有封号的妇女(命妇)的位置,东西相对(内命妇在东侧面朝西,外命妇在西侧面朝东)。又在殿中设置内外命妇的拜贺位置,面向北。两名尚仪站在皇后拜位的北边,东西相对。两名司赞内官站在内外命妇站立位置的北面,东西相对。又在中宫门外设置临时放置册书、宝玺的桌案。设置内使监令的位置在桌案的东面,面向西。设置捧册内官、捧宝内官的位置在内使监令的左右两侧,稍靠后,都面向西。正使、副使站在桌案南边,面向北。引导礼仪的两人站在正使、副使的前面,东西相对。掌节者站在册封正使身后。

册封当天,有关部门在宫殿庭院的东西两侧设置仪仗,在宫殿之上的左右两边安排人员举着仪仗器物。乐工在宫殿庭院南边陈列乐器。

册书和宝玺快要到达中宫门时,尚仪奏请皇后佩戴首饰、穿着袆衣出阁,音乐响起。皇后到达殿上,面向南站立,音乐停止。司言、司宝站在皇后身后。

等到册书和宝玺到达宫门时,正使和副使从龙亭中取出册书和宝玺,暂且放置在宫门外所设的桌案上。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正使、副使以及内使监令各自就位站定。接着引导册封正使走到内使监令面前宣告:“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奉皇帝制命授予皇后册书宝玺。”宣告完毕,退回原位。内使监令进入皇后殿内向皇后躬身禀报完毕,出来回到原位。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内外命妇都进入各自的站位。宣读册书、宝玺的内官以及司赞内官都就位。

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册封正使取册书交给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下接过册书,转交给捧册内官。册封正使退回原位。引导礼仪的官员又引导副使取宝玺交给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下接过宝玺,转交给捧宝内官。副使退回原位,等待宫中举行仪式。

内使监令率领捧册内官、捧宝内官各自捧着册书、宝玺依次进入,来到皇后接受册封的位置前,将册书、宝玺分别放在桌案上,册书在东,宝玺在西。尚仪引导皇后走下台阶到庭院中接受册封的位置站定,侍从人员按照常规礼仪跟随。司言、司宝各自就位。内使监令率领捧册内官、捧宝内官取册书、宝玺,依次站在皇后的东边,面向西。内使监令宣称:“有皇帝制命。”尚仪唱赞礼拜,皇后起身,奏乐。皇后行四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内使监令宣读制书完毕。捧册内官走到桌案前取册书交给宣读册书的内官。宣读册书完毕,宣读官跪下将册书交给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下将册书交给皇后。皇后跪下接过册书,然后交给司言。捧宝内官走到桌案前取宝玺,交给宣读宝玺的内官。宣读宝玺完毕,宣读官将宝玺交给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下将宝玺交给皇后。皇后跪下接过宝玺,然后交给司宝。尚仪唱赞礼拜,皇后起身,奏乐,行四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内使监令出去,到正使、副使面前宣告:“皇后接受册封的礼仪完毕。”正使、副使退下,到奉天殿横街南面,面向北,以西为上站立。给事中站在册封正使的东北面,面向西。正使、副使行再拜礼,回复使命说:“臣等奉皇帝制命册封皇后,礼毕。”回复完毕,又行再拜礼,起身站直。给事中(将回复)上奏皇帝知晓后,正使、副使才退下。

当初,皇后接受册书、宝玺完毕后,尚仪引导皇后升座。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内命妇的班首一人走到殿中的拜贺位置。刚开始行走时奏乐,到达位置后音乐停止。司赞官高唱“拜”,众人起身,奏乐,班首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班首跪下致贺词说:“恭逢皇后殿下荣受册宝,正位中宫,臣妾等不胜欢喜庆贺,谨此恭贺。”司赞官高唱“拜”,众人起身,奏乐,班首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班首退回原位。引导礼仪的官员又引导外命妇的班首一人进入,走到殿上的拜贺位置。她们行礼的仪式完全和内命妇的仪式一样。

司赞官高唱“礼毕”,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内外命妇退出。刚开始行走时奏乐,出门后音乐停止。尚仪奏报礼仪完毕,引导皇后走下座位,奏乐,皇后返回内室,音乐停止。

百官称贺上表笺的礼仪:

皇后接受册封礼结束后,到晚上,内使监在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在香案的北边设置放置御宝的桌案。侍仪司在香案的南边设置放置贺表的桌案。又在宫殿庭院正中的北边设置放置表笺的桌案。在宫殿庭院的东南面设置文官的起居(请安)位置,面向西;在宫殿庭院的西南面设置武官的起居位置,面向东。文官在宫殿庭院中靠东北的位置行拜礼,每级官员位置不同,双行排列,面向北,以西边为上位(靠西尊贵)。武官在宫殿庭院中靠西北的位置行拜礼,每级官员位置不同,双行排列,面向北,以东边为上位(靠东尊贵)。殿前班各位执事官员的起居位置在武官起居位置的北面,面向东。侍从班各位执事官员的起居位置在文官起居位置的北面,面向西。殿前班指挥司三名官员侍立的位置在宫殿台阶上的西边,面向东。宣徽院三名官员侍立的位置在宫殿台阶上的东边,面向西。侍从班的文官侍立在殿上的东边,侍从班的武官侍立在殿上的西边。拱卫司两名官员侍立在殿中门的左右两边。两名典牧官侍立在仪仗马的前面,东西相对。一名接受表笺的内使监官员位于庭院表笺案的东边,面向西。一名宣读表章的官员、两名展开表章的官员,位置在庭院表笺案的西边,面向东。两名纠仪御史站在展开表章官员的南边,东西相对。两名典仪官站在宫殿台阶上的南边,东西相对。两名知班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面,东西相对。通赞、赞礼两人站在知班的北面,东西相对(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领四名文武班舍人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面,稍靠后,东西相对。引领两名殿前班舍人站在引领武班舍人的南边,面向东。两名表案舍人站在引领文班舍人的南边,面向西。两名宿卫镇抚站在宫殿台阶东西两侧的阶下,东西相对。二十四名护卫百户站在宿卫镇抚的南边,稍靠后,东西相对。八名护卫千户站在殿内东西门的左右两边。

两名将军站在殿内帷帘前,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殿门前,东西相对;四名将军站在宫殿台阶的四个角上,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奉天门,东西相对。四名鸣鞭者站在宫殿台阶上的南边,面向北。

当天,金吾卫在午门外东西两边陈列军队仪仗,在奉天门外的东西两边陈列旗帜仪仗。拱卫司在宫殿台阶和庭院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在庭院南边陈列皇帝的车辂。典牧官在文武楼南边的东西两侧陈列仪仗马,在奉天门的东西两侧陈列(象征性的)虎豹。和声郎在庭院文武官员拜位南边陈列乐队。内使监官员捧着器物侍立在御座的左右两边。侍仪司舍人举着放置贺表的桌案进入,放在殿上的桌案位置。两名舍人捧着表案在午门外等候。

文武官员都穿着朝服迎接贺表。到达云集桥,舍人引领殿前班、司赞、赞礼,内赞宿卫、镇抚、护卫鸣鞭,各自进入自己的位置。侍仪官和侍从官进去迎接皇帝车驾。

皇帝驾临谨身殿。侍仪官持笏板启奏“中严”(宫廷戒备)。御用监官员奏请皇帝穿戴衮冕。文武官员迎接贺表到达午门前,将龙亭放置在道路中间。礼部官员取出表函放在桌案上。舍人举着桌案,礼部宣表官、展表官押着表案,引导丞相前行。文武官员按班次都由西门进入,到达宫殿庭院。礼部官员押送表案放在庭院正中央,各自就位。文武官员各自进入自己的起居(请安)位置。

侍仪官上奏皇帝准备出宫,引导皇帝乘坐舆车出宫。

仪仗队开始行进,鼓吹乐队击鼓奏乐,尚宝卿捧着玉玺在前面引路,侍卫们按照平常的礼仪履行职责。

皇帝登上御座,音乐停止。

尚宝卿捧着玉玺放置在御案上。

将军卷起帘子,甩响静鞭报时。

公鸡打鸣结束后,各位侍从官在殿前排列班次,拱卫司的官员从西阶走下,引班官引领着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一同进入起居的位置,东西相对站定。

通赞官高声宣唱:“某卫指挥使臣某某以下官员向皇帝问安!”

引班官高唱:“鞠躬!”(众人行礼),“平身!”(众人起身)。

引班官分别引导群臣来到丹墀中央的朝拜位置,面向北站立。

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响起,指挥使以下的官员都行再拜之礼(叩拜两次)。

(拜毕)起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向前站定。

赞礼官高唱:“鞠躬!”指挥使及以下官员都行鞠躬礼。

赞礼官高唱:“圣躬万福!”(表达对皇帝的祝福)。

(随后)高唱:“平身!”指挥使及以下官员都恢复站姿。

高唱:“复位!”指挥使退回原位。

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响起,指挥使及以下官员都再拜,音乐停止。

通赞官高唱:“各司其职!”

引班官引导指挥使及以下官员各自就位。

通赞官高声宣唱:“具丞相衔臣某某以下官员向皇帝问安!”

引班官高唱:“鞠躬!”(众官行礼),“平身!”(众官起身)。文武官员相互行鞠躬礼,然后平身。

引班官分别引导文武官员进入丹墀中央的朝拜位置。

丞相开始行动时,音乐奏起;到达位置时,音乐停止。

知班官高唱:“班次已齐!”

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响起,文武官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进呈表文和笺文!”

引班官引领丞相及平章官来到表章和笺文案前。

丞相手捧表章,起身;平章官跪下,将笺文进献给受笺官;受笺官接受后,内使监官接过笺文送入中宫禀报皇后。

平章官起身,引班官引领其回到原位。

丞相捧着表章与宣表官、展表官从丹墀西边的台阶登上,进入西门,到达殿中。

丞相跪下,将表章进献到御案上,然后退下站立在殿内南侧正中位置。

内赞官高唱:“跪下!”

赞礼官高唱:“跪下!”丹墀下的百官都跪下。

内赞官高唱:“宣读表文!”

宣表官走到御案前取表,跪在殿西宣读;展表官一同跪下展开表文。宣表官宣读完毕,俯身伏地行礼,然后起身;展表官将表文放回御案完毕。内赞官与赞礼官一同高唱:“俯伏!”(众人俯伏行礼),“兴!”(起身),“平身!”(恢复站姿)。

丞相与丹墀下的百官都俯身伏地行礼,然后起身,平身;丞相与宣表官、展表官从殿西门出去,沿西阶而下,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响起,百官都行四拜之礼,(拜毕)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插笏板!”(百官插笏),(随后)“三舞蹈!”(行三次舞蹈礼),“跪!”(百官跪下),“山呼万岁者三!”(高呼万岁三次),“出笏!”(拿出笏板),“俯伏!”(俯身伏地行礼),“兴!”(起身)。音乐奏响,(百官)行四拜之礼,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礼毕!”

侍仪官上奏:“礼仪完毕!”

鸣响静鞭,皇帝起身,音乐奏响,导引皇帝返回谨身殿,音乐停止。

舍人举起放置表章的几案退出,引班官引导文武官员依次退出。

皇后拜谒太庙仪:

皇后准备拜谒太庙,皇帝先派遣官员用牺牲祭祀太庙,向祖先禀告皇后将行拜谒之礼,表达恭敬拜见的心意。其仪式规格与四季祭祀相同。祝文内容临时拟定。

派遣官员祭祀那天,皇帝焚香祭告,告祭官奉香到太庙。告祭仪式结束后,皇后亲自进行拜谒。

仪式前,皇后斋戒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各斋戒一日。

前一日,执事官洒扫庙庭内外,在庙门外设置皇后的拜位,又在庙内香案前设置拜位,都面向北方。在庙庭南面设置内命妇陪祀的拜位,面向北。在外命妇南面设置外命妇陪祀的拜位。司赞官的位置在皇后拜位的东、西两侧;司宾官的位置在内命妇的北面,东西相对。司香官的位置在香案右侧。在庭阶东面设置盥洗位,司盥洗官位于其位。各庙都按此仪式准备。

仪式当天清晨,宿卫布置兵卫,乐工准备乐器,尚仪准备仪仗服饰和重翟车停在中宫外门之外,陪祀的外命妇各自穿着翟衣,聚集在中宫内门之外。内使监官奏报“中严”(警戒),皇后佩戴首饰九龙四凤冠、身穿祎衣。尚仪奏报“外办”(准备就绪),导引皇后出内宫门。司赞奏请“升舆”,皇后登上舆车,行至外门之外,司赞奏请“降舆”,皇后下舆。司赞奏请“升车”,皇后登上重翟车。宿卫兵仗在前引导,鼓吹乐队设而不奏乐。接着尚仪陈列仪仗卫队,其次是外命妇,再次是内命妇,都乘车在前引导。然后是皇后的重翟车,内使监人员扈从宿卫,后面再陈列兵仗。车队到达庙门,司宾引导内外命妇先进入庙内,在殿庭东西两侧侍立。司赞奏请皇后“降车”,皇后下车,司赞引导皇后从左门进入,到拜位面向北站立。司宾引导内外命妇各就拜位面向北站立。司赞、司宾各自赞唱礼拜,皇后及内外命妇都行再拜礼,然后起身。

司赞奏请“开始行礼”。奏请皇后“到盥洗位”,引导皇后至盥洗位,奏请“盥洗”。司盥洗官倒水,皇后洗手完毕,奏请“帨手”(擦手)。司巾官呈上巾帕,皇后擦手完毕。司赞奏请皇后“到神位前”,引导皇后从东阶登上,至神位前面向北站立。司赞奏请“上香”三次,司香官捧香立于皇后右侧,皇后三次上香完毕。司赞引导皇后回到原位。司赞、司宾各自赞唱礼拜、起身,皇后及内外命妇都再拜,然后起身。

司赞奏唱“礼毕”,引导皇后从庙的左门出来。司宾引导内外命妇退出。司赞奏请皇后“升车”,皇后登车。宿卫陈列仪仗,乐工准备乐器,尚仪陈列仪仗,内外命妇在前引导侍从,一切按来时仪式进行。经过太庙时,鼓吹乐队开始奏乐。回到宫城外门外,司赞奏请“降车”,皇后下车。司赞奏请“升舆”,皇后登上舆车,行至宫内门外,司赞奏请“降舆”,皇后下舆入宫。

皇后接受册封礼毕,在谨身殿会见群臣,在中宫会见内外命妇,其仪式规格都如同元旦宴会的仪式。

册立皇太子仪:

皇太子接受册封时,穿戴九章冕服,乘坐金辂车。册书、宝玺的规格都与皇后册封相同。宝玺上刻“皇太子之宝”。

接受册书宝玺前一日,内使监官在奉天殿陈设皇帝御座、香案,规格如常。尚宝司在御座前设置宝案。侍仪司在宝案前设置诏书案。在殿中设置册案(在东)和宝案(在西)。在丹陛东侧设置一座册宝亭。在丹陛上及御座前设置皇太子拜位,都面向北。在殿上皇太子拜位东侧设置授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授册宝官北侧设置读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读册宝官南侧设置奉进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殿上皇太子拜位西侧设置两名受册宝内使的位置。在丹陛册宝亭东侧设置八名抬册宝亭内官的位置。在殿内西侧设置承制官承制位。在殿门外东北设置宣制位。在殿内东侧设置捧诏官位置。在殿内皇太子拜位北侧设置两名内赞官位置,东西相对。在丹陛上南侧设置两名赞礼官位置,东西相对。在丹墀中设置两名知班官位置。在丹墀中文武官侍立位南侧设置两名纠仪御史位置,都东西相对。文武百官在午门外东西两侧按次序整齐列班,北边为上。文官侍立位在文楼北侧,面向西;武官侍立位在武楼北侧,面向东。使臣、僧道、耆老的侍立位在文官侍立位南侧,都面向西。三名殿前班指挥司官位于丹陛西侧,面向东。三名宣徽院官位于丹陛东侧,面向西。侍从班中的起居注官、给事中、殿中侍御史、侍仪使、尚宝卿侍立位在殿内东侧。侍从班武官指挥使侍立位在殿内西侧。两名拱卫司官侍立在殿中门左右。两名典牧官位于仪仗马匹南侧。两名宿卫镇抚位于丹墀阶前,东西相对。二十四名护卫百户位于宿卫镇抚南侧稍后位置,东西相对。八名护卫千户分别位于殿东西门左右。两名将军位于殿上帘幕前。四名将军位于丹陛四角。以上都东西相对。六名将军位于奉天殿门左右。六名将军位于奉天门左右。四名鸣鞭官位于丹陛南侧,面向北。四名引文武官舍人位于文武官侍立位北侧稍后,东西相对。两名引使臣、僧道、耆老舍人位于引文官舍人之下。礼部官会同内使监官将诏书安放在殿内案上,并从册宝亭匣盒中取出册书、宝玺,放置在殿内册宝案上(册在前,宝在后)。内使抬着册宝亭就位,礼部官将其交付内使监官守护。

仪式当天清晨,第一次击鼓(初严),金吾卫在午门外东西两侧陈列甲士,在奉天门外东西两侧陈列旗帜仪仗。拱卫司在丹陛东西及丹墀东西陈列仪仗。在文武楼南陈列车辂。典牧官在车辂南陈列仪仗马匹,在奉天门外陈列虎豹笼。和声郎进入,在丹墀南侧陈列乐器。相关部门准备鼓乐。仪卫司在奉天门外准备仪仗等候。负责迎接册宝到东宫的文武百官都身穿朝服。执事人员全部就位。

第二次击鼓(次严),百官在午门外整齐列班。尚宝卿、侍从侍卫官各自穿戴礼服,一同前往谨身殿迎接皇帝。

第三次击鼓(三严),侍仪官奏报“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驾临谨身殿,穿戴衮冕礼服。同时启请皇太子在奉天门穿戴冕服。引班官引导百官、使客、僧道、耆老等进入各自侍立位。侍仪官奏报“外办”(准备就绪)。皇帝乘坐舆车出宫。尚宝卿捧宝及侍仪导从随行,警卫清道如常仪。仪仗启动,大乐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音乐停止。将军卷帘。尚宝卿将玉玺置于案上。鸣鞭报时完毕。四名引进官引导皇太子进入奉天东门,音乐奏响;皇太子从东阶登上,由东门进入(引进官立于门外等候)。内赞官接引皇太子至丹陛拜位,引礼官分立左右,音乐停止。捧受册宝的内使由西阶登上,都进入殿内立于丹陛位置。知班官在丹墀中高唱:“班齐!”赞礼官在丹陛上高唱:“鞠躬!”音乐奏响。皇太子再拜,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内赞官高唱:“承制官稍前!”承制官上前立于殿内西侧。内赞官高唱:“跪下!”承制官跪下。承制完毕,承制官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宣告:“有制!”赞礼官高唱:“跪下!”皇太子跪下。承制官宣读制书:“册立长子某某为皇太子。”宣读完毕。赞礼官高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身伏地行礼,起身,恢复站姿。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报告:“传制完毕。”然后复位。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奏响。皇太子鞠躬,再拜,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行册封礼!”引礼官引导皇太子由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引礼官立于门外)。内赞官接引至御座前拜位,音乐停止。内赞官高唱:“跪下!”皇太子跪下。高唱:“接受册书宝玺!”捧册宝官在御案前跪下,捧起册书交给读册宝官。内赞官高唱:“宣读册书!”读册宝官跪下宣读册书完毕,将册书交给丞相。丞相插好笏板,接过册书。内赞官高唱:“插圭!”皇太子插好玉圭。高唱:“授册!”丞相跪着将册书授予皇太子。捧受册宝的内使跪在皇太子西侧,接过册书起身,立于皇太子西侧。

捧册宝官又在御案前跪下,捧起宝玺交给读册宝官。内赞官高唱:“宣读宝文!”读册宝官跪下宣读宝文完毕,将宝玺交给丞相。丞相接过宝玺,跪着授予皇太子。捧受册宝的内使跪在皇太子西侧,接过宝玺起身,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官高唱:“出圭!”皇太子拿出玉圭。高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身伏地行礼,起身,恢复站姿。高唱:“复位!”引礼官引导皇太子退出殿门,音乐奏响。内使捧着册书宝玺在前引导,出殿至东门。引礼官引导皇太子回到丹陛原位,音乐停止。内使将册书宝玺放入册宝亭的匣盒中,退至丹陛东侧。

赞礼官高唱:“鞠躬!拜!”音乐奏响。皇太子行四拜礼,起身,平身,音乐停止。内使抬起册宝亭前行。引礼官引导皇太子由东阶而下,音乐奏响;出奉天门,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皇太子到东耳房等候,准备前往中宫行礼。内使抬着册宝亭从东门出,行至西道,仪仗鼓吹乐队上前迎接。百官迎送册宝至东宫,将册书宝玺安奉于殿内。

(起初,在皇太子下阶时),礼部尚书在殿西跪奏:“请用宝玺。”然后到案前捧起诏书。尚宝卿加盖宝玺后,将诏书放回御案。礼部尚书在殿西跪奏:“捧诏书赴午门宣读。”起身。捧诏官捧着诏书由中门出,音乐奏响;从中阶走下。引礼官引导文武官员迎送诏书出奉天门,音乐停止。诏书在午门外宣读完毕,百官迎接诏书至中书省颁布施行。

执事官入殿报告。侍仪官奏报:“礼毕!”鸣响静鞭。皇帝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宫中,音乐停止。

皇太子朝谢皇后礼仪:

接受册封的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中宫殿上布置皇后的御座,并在殿庭正中和御座前设置皇太子的拜位。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司赞官站在殿前台阶(丹墀)拜位的东西两侧。仪仗陈列在殿庭的东西两侧,仪仗队在殿上左右两侧持械侍立,乐工在殿庭南面陈列乐器。

皇太子在奉天殿完成册封典礼后,司宾官引导穿戴好冕服的皇太子来到中宫外门,面朝东站立。内使监官员入内禀报。皇后头戴首饰、身穿袆衣出殿,此时奏乐。皇后登上御座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东边台阶上殿,音乐奏响。皇太子到达殿前台阶(丹墀)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分立在拜位前方。

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皇太子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皇太子到达殿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宣唱:“跪下。”皇太子跪下,恭敬地谢恩道:“小子我今日接受册命,谨到母后殿下恭行谢礼。”谢恩完毕,内赞官宣唱:“俯身伏地,起身。”皇太子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皇太子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皇太子再次行四次叩拜礼,音乐停止。司宾官宣告:“礼仪完毕。”内使监官员启奏:“礼毕。”皇后起身,音乐奏响,皇后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内官引导皇太子出宫。

诸王祝贺东宫太子礼仪:

皇太子接受册封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东宫设置皇太子的座位。侍仪司在殿庭台阶上和殿内正中设置诸王的拜位。两名赞礼官站在殿庭亲王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内赞官站在殿内亲王拜位的东西两侧。文武官员侍立在殿庭的东西两侧,六位将军侍立在殿门左右。拱卫司在殿庭台阶上下左右陈列仪仗,乐工在宫门外陈列乐器。

待皇太子在中宫完成朝谢礼后,引礼官引导身穿便服的诸王到东宫门外,面朝西站立。引进官引导身穿便服的皇太子出宫,音乐奏响。皇太子登殿后,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诸王从东阶上殿,音乐奏响。诸王到达殿庭台阶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诸王中年长的一位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引礼官停留在门外。内赞官接引长王到殿内的拜位,音乐停止。内赞官和赞礼官(一同主持)。内赞官宣唱:“跪下。”诸王都跪下。长王恭敬地祝贺道:“小弟我今日欣逢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封宝玺,不胜欢喜之至,谨率诸弟至殿下恭贺。”祝贺完毕,内赞官与赞礼官一同宣唱:“俯身伏地,起身。”诸王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引礼官引导长王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长王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告:“礼仪完毕。”引进官启奏:“礼毕。”皇太子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引进官引导诸王依次退出。

诸王祝贺皇后礼仪:

皇太子受册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中宫殿上布置皇后御座,在殿庭正中和御座前设置诸王拜位。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司赞官站在殿前台阶(丹墀)拜位的东西两侧。仪仗陈列在殿庭的东西两侧,仪仗队在殿上左右两侧持械侍立。乐工在宫门外陈列乐器。

诸王在东宫行完贺礼后,司宾官引导穿戴好冕服的诸王来到中宫外门,面朝东站立。内使监官员入内禀报。皇后头戴首饰、身穿袆衣出殿,此时奏乐。皇后登上御座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诸王从东阶上殿,音乐奏响。诸王进入殿内,到达殿前台阶(丹墀)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

司宾官引导诸王中年长的一位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长王到达殿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跪下。”诸王都跪下。长王恭敬地祝贺道:“小子我今日欣逢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封宝玺,不胜欢庆,谨率诸弟诣母后殿下恭贺。”祝贺完毕,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俯身伏地,起身。”诸王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司宾官引导长王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长王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司宾官宣告:“礼仪完毕。”内使监官员启奏:“礼毕。”皇后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内官引导诸王依次退出。

百官进表笺贺皇帝、皇后礼仪

(其仪式与百官进贺皇后接受册命时进呈表笺的仪式相同。)

百官进笺祝贺太子礼仪:

前期,内使监官员在东宫正殿按照常规布置皇太子的座位。侍仪司在殿庭台阶下和殿上正中央设置放置贺笺的桌案。文武官员的拜位设在殿庭台阶下,文官在东,武官在西,分列数排,面朝北站立。宣读贺笺官的位置设在殿庭台阶下贺笺案的西边,展放贺笺官的位置在宣读贺笺官的下方。两名知班官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边,两名赞礼官站在知班官的北边。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四名引领文武班次的舍人站在文武官员队列的北面稍后位置,东西相对站立。

当天,宿卫在东宫外门的东西两侧陈列兵器仪仗,在中门外陈列旗帜仪仗,东西相对。六位将军侍立在殿门东西两侧。拱卫司在殿庭台阶上下东西两侧陈列仪仗。和声郎在文武官员拜位南面陈列乐器,内使手持仪仗侍立在殿上左右两侧。

文武官员将贺笺送至午门前,礼部官员将装有贺笺的匣子放在桌案上,由舍人举着进入东宫门外,恭候行礼。文武官员在奉天殿完成贺礼后,身穿常服来到东宫,文官在东、武官在西,分别站立在宫门外。接受贺笺官、赞礼官等执事人员各自就位。引进官启奏外面准备完毕,皇太子身穿常服出宫,行至殿门前,音乐奏响。皇太子登殿后,音乐停止。舍人举着贺笺案进入,宣读贺笺官、展放贺笺官押着桌案放置在庭院中,各自就位。引领班次的官员引导文武官员也进入殿中就位。知班官报告:“班列整齐。”赞礼官宣唱:“鞠躬,下拜。”音乐奏响。丞相以下官员皆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唱:“进献贺笺。”

接受贺笺官走到桌案的东北方,引领班次的官员引导丞相走到案前。丞相跪下,捧起贺笺起身,与宣读贺笺官、展放贺笺官一起,从西边的台阶登上,从西门进入殿内,将贺笺放在殿内桌案上。宣读贺笺官退后站立在殿内南边正中。内赞官宣唱:“跪下。”赞礼官宣唱:“众官员都跪下。”丞相与众官员都跪下。内赞官宣唱:“宣读贺笺。”宣读贺笺官走到案前取贺笺,跪在殿西宣读。展放贺笺官一同跪下,展开贺笺。宣读完毕,宣读贺笺官俯身伏地行礼,起身,退到西边站立。展放贺笺官将贺笺重新安放回案上,也退到西边站立。内赞官和赞礼官一同宣唱:“俯身伏地,起身。”丞相与百官皆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丞相与宣读贺笺官、展放贺笺官由殿西门走出,沿西阶下殿,回到原位。

赞礼官宣唱:“鞠躬,下拜。”音乐奏响。丞相以下官员皆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告:“礼仪完毕。”引进官启奏:“礼毕。”舍人举着贺笺案退出。皇太子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百官依次退出。

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礼仪:

当天,司宾官引导内外命妇各自穿着礼服,在中宫门外左右等候。待皇太子入宫行完朝谢礼后,内使监官员入内禀报。两名司宾官先引导外命妇由西门进入,按次序站立在庭院中左右两边。另外两人引导内命妇进入,到达拜位。司赞官宣告:“班列整齐。下拜。”音乐奏响。内命妇以下皆行四次叩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内命妇班首从西阶登上,由西门进入,音乐奏响。到达御座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跪下。”班首以下皆跪下。班首称贺道:“某封某妾某等,欣逢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敬致贺忱。”祝贺完毕,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起身。”班首以下皆起身。司宾官引导班首由西门出,沿西阶而下,回到原位。司赞官宣唱:“下拜。”音乐奏响,班首以下皆行四次叩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两名司宾官引导外命妇进入,到达拜位。司赞官宣告下拜,音乐奏响,班首以下皆行四次叩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外命妇班首从西阶登上,由西门进入,音乐奏响。到达御座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跪下。”班首以下皆跪下。班首称贺道:“妾某氏等,欣逢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敬致贺忱。”祝贺完毕,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起身。”班首以下皆起身。司宾官引导班首由西门出,沿西阶而下。司赞官宣唱:“下拜。”音乐奏响,班首以下皆行四次叩拜礼,起身,音乐停止。司宾官宣告:“礼仪完毕。”皇后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命妇们依次退出。

皇太子择日恭敬地前往太庙告祭。

皇上审阅礼仪程序后说:“礼文过于繁琐,何况当天是即位之日,还要告祭天地、宗庙,恐怕群臣忙于应付会来不及。向皇后与太子祝贺的礼仪应当精简。”

丙寅日,皇帝命令为太子及诸皇子命名,并到太庙祝告:“孩子出生,父亲为之命名,这是典礼所重视的,古今皆然。仰承先辈德泽,自举兵渡江以来,共生七子。今长子命名为标,次子命名为樉、?、棣、橚、桢、榑。侄孙一人,命名为炜。谨此禀告。” (炜后改名为守谦。)

皇帝因诸子年岁渐长,应让他们习惯勤劳,避免骄纵懒惰。命内侍制作麻鞋和绑腿。凡出城路程稍远,则规定骑马行三分之二路程,步行三分之一路程。

内使冠服制度,规定内使头戴乌纱描金曲角帽,身穿胸背绣有花团的圆领窄袖衫,腰系乌角束带。

宣国公李善长等进献仪仗卫队。皇上看到仪仗内的旗帜上有“天下太平,皇帝万岁”字样,对李善长说:“这是夸大之词。古时九旗制度各有象征,如日月、交龙、熊虎、鸟隼、龟蛇之类,用以昭示仪物,辨别等级威严。‘太平万岁’之名,只是夸耀罢了。不如换成‘天佑邦家,海宇康宁’,更为顺理。”稍后又说:“这也近乎夸大,应一并去掉。”

大将军徐达从济南返回益都,督率诸将进取登州、莱州等各处州县。

丁卯日,皇帝谕令中书省大臣:“徐达、常遇春等已攻克益都、济宁、济南、般阳诸城,并收编其军队继续进军。现闻元军溃败的将领和散兵,尚有在塔山等处劫掠,为害百姓。中书省应张榜告谕他们:‘你们过去本是良民,因世道混乱,不得已而从军。王师之举,正是为百姓驱除祸乱,使之得以恢复本业。你们各有父母妻儿、祖宗坟茔,岂不想借此得以休养生息,实现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愿?为何执迷不悟,以此为终身之计,岂非失策?若能体察此意,自行向官府投诚,军士按月供给粮饷,百姓则各归本土。如若不从,国法难逃,一旦触犯,悔之晚矣。’”

皇帝又训诫山东俘获的杨左丞等人:“古代的忠臣良将,身当大事重任,地位愈尊贵愈谦逊,权力愈大愈能礼贤下士,战胜敌人后愈加警惕,故能立功当世,流芳无穷。王保保本一孺子,凭借李察罕遗留的威势,骤得重权,收复山东、河南北诸郡,承袭王爵后,便萌生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他若能知晓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朝。凡在外统兵征伐之权,专断尚可。至于选官任免、钱粮征收,则必须归于朝廷。手握重兵,攻战守御,务必尽心竭力。至于成败利钝,则听凭天意。以此存心,方为忠臣。若他不能做到此点,应分兵把守要地,多任用贤能智士,清除奸邪小人,放下私人恩怨,一心为公尽忠,凡事禀报天子,不失君臣之礼,如此也能功成名立,虽为次等,亦算可取。如今王保保不务此道,自行任命官职,其麾下自称左右丞、参政、院官者不可胜数,各地钱粮尽收军中,不供国家之用,这与叛乱有何区别?名义上虽尊奉元廷,实则专横跋扈。若一朝被敌国击败,天下后世将如何评说?岂非遗臭万年?古代的贤明之士,会如此行事吗?”

宣读诏赦仪式

前期,翰林院官员奉旨起草诏书完毕,礼部通告百官在皇城守夜。至日,内使监在奉天殿设置御座和香案,尚宝司在御座南面设置放置宝玺的桌案(宝案),在诏书案东面设置使用宝玺的桌案(用宝案)。

侍仪司在午门外东侧设置宣读诏书的桌案(宣读案),面向西。在正中位置设置放置诏书的龙亭和香案。百官跪拜的位置设在香案南面,文官在东、武官在西,按不同品级分列数排。两名知班官和两名通赞官站在文武官员队列的北面,东西相对站立。宣读官和展读官站在宣读案的左右两侧,都面向西。乐工在殿前台阶(丹墀)南面陈列乐器。其余侍卫的布置与朝会仪式相同。

初严(第一次戒严鼓):礼部官员捧诏书进入大殿,放置于宝案上。百官穿戴整齐礼服,执事人员各就各位。

次严(第二次戒严鼓):百官在午门外按序排列站立。

三严(第三次戒严鼓):百官到达各自的拜位。

皇帝头戴皮弁冠、身着弁服出殿,此时奏乐。皇帝升座,卷起御座帘子,鸣响静鞭,音乐停止。

礼部官员将诏书捧至宝案。尚宝司官员奏请并在诏书上加盖皇帝宝玺。

礼部官员与中书省官员用黄销金包袱包裹好诏书,奏请皇帝批准在午门外宣读。中书省官员捧诏书从大殿中门走出,此时奏大乐。拱卫司官员举华盖遮护诏书。捧诏官从中阶下殿,经奉天中门出,音乐停止。

金鼓仪仗在前引导,诏书被送至午门外,安放于龙亭中。百官在午门外东西两侧重新列班。

通赞官宣唱:“鞠躬,下拜。”音乐奏响,百官行四次叩拜礼,音乐停止。

通赞官宣唱:“宣读诏书。”百官跪地聆听。宣读完毕,诏书放回龙亭。

百官俯身伏地,然后起身。音乐奏响,再行四次叩拜礼,音乐停止。

百官将笏板插于腰带(搢笏),行舞蹈礼并高呼“万岁”。礼毕抽出笏板(出笏),起身。音乐奏响,再次行四次叩拜礼,音乐停止。

礼部与中书省官员入殿复命。

复命完毕,皇帝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

百官将诏书送至中书省,由中书省颁行天下。

戊辰日,皇上谕令中书省大臣:“自古圣贤君主,不因私情授予亲属俸禄,不因偏爱授予亲信官职,只求贤才治理百姓,以此昭示天下至公之心。元朝起于北方,只行一己之私,不明先王治国之道。各地官府长官,常由蒙古、色目人担任,只为偏私其族类,控制百姓而已,并非出于公天下、爱百姓、求治平之心。加之奸吏蒙蔽,舞文弄法,朝廷贿赂公行,苟且因循成风,上下习以为常。末年弊政尤甚,终致社稷倾危,无人能救。卿等应引以为戒。选官之时,务必慎择贤才而用之,切勿沿袭元朝之弊。”

大将军徐达抵达益都后,元朝登州守将董卓派都事鞠允中,莱州守将安然派司法官李荣以及福山等县官员,各自携带地图户籍前来投降。

蒲台县有百姓因供应军需草料违规,大将军徐达欲将其处斩。其子恳求代父受死。徐达将其子押送至建康。皇上感念其孝心,赦免了父子二人。

庚午日,征南将军汤和率军攻克福州。

此前,陈友定环绕福州城外修筑营垒,每五十步筑一高台,派重兵把守。得知明军入杉关,陈友定留同佥枢密院事赖正孙、副枢密使谢英辅、枢密院判官邓益率兵二万守福州,自率精锐守延平拒敌。

当时,汤和所率水师自明州借东北风直抵福州五虎门,在南台河口驻泊。派人入城招降,被元平章政事曲出杀害。

明军登陆准备围城。曲出率军出南门迎战,被明军指挥谢得成等击败,溃退回城坚守。

当夜,元参政袁仁密遣人接洽归降。黎明时分,明军将士攀附登城(蚁附登城),打开南门。

汤和率军入城。邓益在水部门抵抗,被击杀。赖正孙、谢英辅从西门逃走。

延平(守将)、曲出、搭海木儿、杭者不花、左丞邓住、中丞铁木烈思等携带官印、家眷遁逃。参政尹克仁投水自尽。行宣政院使朵耳麻拒降不屈,下狱而死。

当时佥枢密院事柏铁木儿(居侯官,今福州境内)闻城危,言:“战守非我所能主,无以报国。”遂在楼下堆积柴薪,杀死妻妾及两女,纵火自焚后自刎。

汤和入省署安抚军民。缴获战马639匹、海船105艘、粮食199,500余石、黄金1,405两、胡椒6,300余斤。汤和派袁仁及员外郎余善招降兴化、漳州、泉州等地,并分兵攻取福宁等未归附州县。

本月,因山东郡县新定,皇上命官员前往安抚,并谕示:“百姓安乐与否,系于地方长官。贤能的守令需兼备才德:有才方能应变成事,有德方能施行善政。然治国之道亦有难易。天下太平时,百姓易流于奢纵,教化为难。历经丧乱后,民生凋敝,安抚尤为艰难。元朝致乱之因,固因朝廷失权,亦因州郡官吏不得其人:懦弱者无所作为,致使政令废弛;强悍者操切行事,终成暴虐。且多以异族(指蒙古、色目人)为长官,不仅空占其位,反被奸吏愚弄,假借威权,滋生祸乱。今山东新附之民盼治,犹如病患之求良医。医道有攻治、有调养。攻治祛除外邪,调养扶助元气。今百姓脱离丧乱(外邪已去),所盼者休养生息(扶助元气)。尔等今受守令之任,当体察朕意,以安抚养育为心,切莫再加重百姓困苦。”

升任龙骧卫指挥同知金朝兴为指挥使。

升任梅思祖为浙江行省左丞。

设立市舶提举司,任命浙东按察使陈宁等人为提举。

本年,确定将各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县:年税粮十万石以下。知县为从六品,县丞为从八品(原文主簿疑误,据后文应为县丞)。

中县:年税粮六万石以下。知县为正七品,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从八品。

下县:年税粮三万石以下。知县为从七品,县丞、主簿品秩同中县(即县丞正八品,主簿从八品)。

各等县典史均由吏部统一选派(省注)。

减免金华地区田租。当初攻占金华时,因军粮不足,知府王宗显奏请增加民田租以供应,百姓颇受其苦。至此,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将此情上奏。朝廷遂下令免除所增之数,百姓深感喜悦。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下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破晓之征晨曦红楼野心家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灵气大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我意外穿越来到了大唐葬元三国:最强谋士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楚汉争鼎开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现场直播器焰嚣张帅教官职场沉浮录苟在妖武乱世修仙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大周第一狠人明末少年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