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心兽刚被纳入护脉纹的温养圈,万脉宗的试炼场突然剧烈震动,地面裂开的纹路中涌出混沌色的雾气,雾气里,十二道身影缓缓凝聚——竟是鸿钧老祖、三清、帝俊、女娲等天道诸神的法身,每道身影都散发着令天地臣服的威压,试炼场的复刻场景在他们面前寸寸碎裂,露出底下由鸿蒙紫气织成的“诸神擂”。
“前两试考‘应’,今试考‘承’。”鸿钧老祖的法身立于擂台中央,声音如洪钟大吕,震得所有弟子灵力翻腾,“承得住我们的道,才算真的接得住洪荒的脉。”
话音未落,元始天尊的法身抬手一挥,无数道金光化作利剑,并非攻向弟子,而是悬在他们头顶,剑身上映出各自最恐惧的过往:褐衣少年看见赤鳞田被黑煞焚毁,灰袍少年重现被寒妄气冻僵的同伴,青衣少女则面对太爷爷被逐出师门的背影……
“这是‘问心剑’。”元始天尊的声音冰冷,“怕了,剑就落;挺住,剑就化。”
褐衣少年的骨刀虚影骤然暴涨,刀身映出赤鳞田新苗的模样:“烧了能再种,人在,田就在!”头顶的剑瞬间化作金粉,融入他的道基。
灰袍少年闭着眼,木剑颤抖却不退缩:“那天我护住了他,以后也能!”剑影同样消散,他的灵力竟涨了一分。
“不错。”灵宝天尊的法身突然出手,无数法宝虚影在擂台上空飞舞,太极图的阴阳鱼、诛仙剑的锋芒、乾坤鼎的厚重……“取一件,融己道。能让法宝认主,才算‘承物’。”
弟子们面面相觑,这些都是传说中的至宝,哪敢妄动?阿芽的灵鹿却突然冲向乾坤鼎,鹿角的绿光轻轻触碰鼎身,鼎竟发出温和的鸣响,一滴鼎液落在少年掌心,化作颗绿珠——那是“仁心”引动了鼎的“包容”。
木生犹豫片刻,走向最不起眼的一柄木剑,剑身上刻着“守”字,正是他砍柴时的模样。握住剑的瞬间,木剑发出“嗡嗡”的共鸣,竟比诛仙剑的锋芒更稳。
女娲娘娘的法身这时微微一笑,指尖弹出无数泥点,落在擂台上化作无数个“假身”——正是弟子们最在意的人:褐衣少年的爹娘、青衣少女的太爷爷、阿芽救治过的灵鹿……“假身会说最能动摇你们的话,守住本心者,过。”
“你护脉有什么用?我和你娘还不是死了?”褐衣少年面前的“爹娘”开口,声音与记忆里分毫不差。少年的骨刀晃了晃,随即握紧:“正因为你们不在了,我才要让更多人活着!”假身瞬间消散。
青衣少女面对“太爷爷”的叹息:“辨对错太难了,不如随波逐流。”她将玉简按在胸口:“您当年没说出口的坚持,我替您说!”假身化作光点融入玉简。
帝俊的法身突然抬手,擂台上空出现无数星辰,每颗星都对应着洪荒的一处隐患:东荒的地缝、西域的沙暴、南海的狂涛……“选一处,用你们的道去解。解得了,星就亮;解不了,星就灭。”
“我去东荒!”褐衣少年第一个跃起,骨刀指向地缝的星,“我爹说过,裂缝再大,也能填土!”
“南海的浪交给我!”渔家女的海螺突然从储物袋飞出,螺音里带着东海的潮声,“潮有信,我也有!”
镇玄派的老者们对视一眼,齐齐走向西域的星:“先祖欠的,我们用余生来填。”
最震撼的是那些“旁听生”。曾在妄瘴中迷路的修士,选择了最偏僻的一颗星——那里是他当年迷失的地方:“我丢过一次,知道怎么找回来。”
那个贪念过盛的陶工,则走向被沙暴掩埋的村落星:“我烧过无数罐子,这次,烧座挡沙的墙!”
擂台上,弟子们的身影与星辰相连,各自的道开始碰撞、融合:褐衣少年的勇毅裹着灰袍少年的坚守,在地缝中筑起光墙;青衣少女的明辨缠着阿芽的仁心,让沙暴里的村民看清归途;连小童都举着布偶,站在灵鹿身边,他的“纯粹”竟让一颗濒灭的星重新亮了起来。
山君与恶蛟等山海异兽在擂边低吼,它们的灵力化作护罩,护住弟子们的薄弱处——不是代劳,是“护持”,像长辈看着晚辈蹒跚学步,既放手,又兜底。
鸿钧老祖的目光扫过全场,法身渐渐变得透明:“洪荒的未来,不在我们这些老骨头手里,在你们的‘敢’里——敢犯错,敢改正,敢相信,敢承担。”
当最后一颗星亮起时,擂台上空的诸神法身同时化作光点,融入每个弟子的眉心。传承之树的叶片剧烈震颤,映出洪荒各地的新景象:东荒的地缝长出青草,西域的沙暴外筑起绿墙,南海的狂涛变作顺流……
弟子们站在擂台上,浑身是汗却眼神明亮。褐衣少年的骨刀虚影上,多了道星辰的纹路;青衣少女的玉简里,新增了“承前启后”的注解;阿芽的绿珠在掌心流转,映出无数生灵的笑脸。
“这才是万脉宗的真意啊……”山君望着他们,雷光里带着欣慰,“不是收弟子,是找无数个‘火种’,让洪荒的光,烧得更旺。”
恶蛟的尾尖拍打着水面,水镜里,新的星辰正在亮起,那是更遥远、更艰难的试炼。但这次,弟子们没有犹豫,相视一笑,齐齐走向光门——他们的脚步,比来时更稳,更坚定。
阿禾站在传承之树下,看着叶片上那些年轻的身影,突然明白,所谓“大佬的考验”,从来不是要选出完美的人,而是要证明:哪怕不完美,哪怕会害怕,哪怕曾犯错,只要心里的火不灭,就能接住前辈递来的薪,就能把这条路,走得比前人更远。
风穿过万脉宗,带着星辰的光,带着少年们的笑,带着山海异兽的低吼,吹向没有尽头的洪荒。而擂台上未散的金光里,仿佛还回荡着鸿钧老祖最后的话:
“路还长,慢慢走。我们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