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菀脸上如同精致面具般的标准微笑,此刻也悄然裂开。
她的表情严肃起来,镜片后的眼神都锐利了几分:
“小荀,你的初衷是好的,想回馈粉丝,这点菀姐明白。”
黄菀顿了顿,组织着措辞,想要用更现实的分析来点醒眼前这个似乎有些理想化的年轻人。
“但是,这涉及到整个粉丝经济的运作机制,不是一句‘免费’就能简单概括的。”
“一来,免费模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粉丝的购买意愿。”
她竖起一根手指,语气斩钉截铁。
“你的核心粉丝,那些铁粉,或许还会因为热爱去购买付费数字专辑或者未来的实体专。但散粉呢?路人粉呢?”
“能免费听,有多少人真的会愿意再掏钱?”
“我说句不好听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刺激消费的榜单排名驱动,你的销量可能连付费模式下的二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黄菀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镜片反射着会议室顶灯冰冷的光。
“第二,平台方的态度。”
她竖起第二根手指,声音更沉。
“何总监刚才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平台是商业机构,它们投入资源推广歌曲,是为了盈利。”
“没有直接收益,凭什么给你开屏推荐?凭什么给你首页的黄金推广位?凭什么调动App的站内信、弹窗通知?”
“你跟平台无法进行深度合作,就意味着你的曝光度会大打折扣。”
黄菀微微前倾身体,语气越发语重心长,十分恳切。
“酒香也怕巷子深。小荀,我知道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但有一个事实,它可能不那么好听,却非常现实。”
“同样的成本,一份投入在打磨作品上,一份投入在营销推广上,后者带来的声量和实际收益,往往比前者要大得多、快得多!”
“我不是说质量不重要,质量是根本。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营销的作用,绝对是重中之重,甚至能决定生死!”
黄菀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像烧开的水,之前压抑的议论声终于忍不住冒了出来。
“是啊,小荀,黄姐说得对,这事得三思啊!”
“免费确实能带来短期的巨大流量和话题度,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打实的商业收益,这种热度很可能是虚的,过后一地鸡毛。”
“没有销量数据,以后你的商业价值怎么评估?代言、商演都会受影响的!”
众人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以他们浸淫行业多年的经验来看,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操作。
这算什么给粉丝的福利?
这分明是在自断前程!
是在拿自己的大好星途开玩笑!
市场部的一个资深主管,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他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试图让李若荀明白这其中的风险有多么巨大:
“小荀,除非你这张专辑里的歌,都能达到爆火破圈程度。”
“一首的播放量、讨论度,就能碾压别人辛辛苦苦卖出来的付费销量!”
“强行把专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用绝对的、压倒性的内容优势,让所有商业规则都为你让路。”
“否则,”他顿了顿,环视四周,最终目光定格在李若荀身上,一字一顿地问,“你告诉我,你凭什么?”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安静的年轻人身上。
李若荀仿佛置身于风暴中心的一片宁静之地。
他低垂着眼睑,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他眼底真实的情绪。
李若荀本人其实淡定得很。
听到主管的问题,他甚至心里乐了一下。
诶?
怎么不行呢?
要知道,他可是开挂的啊!
如果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演绎更合理,他随便来几首《如愿》《孤勇者》这样的歌,不是直接绝杀了吗?
当然,现在不行,为了人设的连贯性,他是精心挑选了符合自身心路历程的歌曲,来组成的这张专辑。
不说达到《孤独患者》那样的传播度吧,至少也不会籍籍无名。
这是其一,歌曲的质量不会差。
然后其二,商业考量。
那怎么想都包赚的呀!
一首歌,一张专辑,怎么赚钱?无非是那几个方面。
首先是数字专辑销量。
没错,免费听会对销量造成巨大冲击,这是必然的。
但李若荀目前的知名度和粉丝基数摆在那里,他可不是无人问津的小透明,而是实打实的、经历过风雨却依然拥有庞大死忠粉群的流量明星。
更何况他的粉丝构成很特殊。
经历过之前的风波,粉丝的忠诚度,凝聚力就算放眼娱乐圈,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无他,美强惨就是吸粉。
还不是浓妆p图大滤镜的“美”,不是仅粉丝可见路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强”,不是哥哥坐飞机好累的“惨”。
所以,即便大部分路人选择了免费听,核心粉丝出于支持和热爱购买数字专辑的意愿依然会很强烈。
总销售额维持一个体面的数据是没问题的。
其次,流媒体播放。
这才是免费模式下真正的潜力所在。
当一首歌足够好听,又没有任何收听门槛时,它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将是指数级的。
一首头部爆款歌曲,在多个音乐平台,以及类似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累积产生数十亿的总播放量并非天方夜谭。
按千次有效播放1-2块钱的算法来看,几百万也是有的。
更何况,专辑里不止一首歌。
这笔收益或许不像数字专辑销售那样来得快,但胜在持久。
只要歌曲够经典,长尾效应会非常明显。
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都能持续带来稳定的收入。
再者,版权授权费用。
当歌曲火了之后,各种翻唱、改编、商业使用,比如广告、影视剧配乐、综艺节目演唱等等,都会产生持续不断的版权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