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叶萍,肉眼可见地紧张。
她双手交握放在膝上,背脊挺得笔直:
“是……是因为我的偶像,李若荀。”
然而当“李若荀”三个字从她口中说出时,她眼里的紧张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光彩。
“他自己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我们……我们这些粉丝,看着他一路走来,知道他有多难,有多不容易。”
叶萍的声音越来越流畅,像是渐渐沉浸在了自己的叙述里,忘记了镜头的存在。
“所以,我们就想,这个世界上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一样,被困在那个‘玻璃房间’里的人。”
“他们可能不像小荀那样能被那么多人看见,甚至也不被身边人理解。”
“我们就想,我们能不能也伸出手,尽我们一点点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同样身处困境的人。”
“哪怕……哪怕只能多拉住一个,也是好的。”
她介绍了“孤独患者计划”的运作模式,介绍了那些经过严格心理培训后上岗的志愿者,他们全都是“香草”。
“我们这边接到的每一个求助电话,背后都是一个正在挣扎的灵魂。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陪伴,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
屏幕前,叶萍看着电视里的自己,脸颊控制不住地发烫,莫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下意识地想捂住脸。
太丢人了!
其实她那天紧张得连话都快说不利索了!
“老婆,你太棒了!”
身旁的林延却一把将她揽进怀里,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叶萍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而在无数个香草粉丝群里还有超话中,瞬间评论爆炸。
气氛从庆祝声歌奖获奖,到为红毯颜值大战胜利而爆笑,再到为李若荀的深度访谈而骄傲,最终,在“孤独患者计划”登上央台的这一刻,所有情绪汇聚、升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啊啊啊啊啊啊我疯了!我们上央台了!我们做的公益上央台了】
【我刚才还在跟我妈说李若荀多好多好,我妈还不信,结果电视里直接开始介绍我们孤独患者计划了!我妈现在的表情,绝了!】
【这波逼格直接拉满了啊!】
【我们荀宝的脸是世界和平的武器,我们香草的爱是治愈世界的力量!】
那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席卷了每一个“香草”的心。
这不再是属于李若荀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每一位“香草”共同的荣耀。
它证明了,他们的热爱,不仅仅是数据和呐喊,更是能改变现实、温暖他人的真实力量!
…………
声歌奖的余波在后续的好几天内都未曾断绝,反而发酵出了更多的话题维度。
从最初对李若荀红毯造型的“神颜暴击”的津津乐道,到乐评人与深度乐迷对《孤独患者》再到《你即我的可能性》这张专辑音乐性、艺术性的分析,热度在各个圈层里持续引爆。
李若荀的手机,这几天就没怎么安静过。
一声声震动,提醒着又有新的消息涌入。
“恭喜小荀呀!实至名归!”
“荀哥牛逼!最佳新人!!”
“恭喜李老师!”
来自圈内同行或熟悉或陌生的祝贺,他都一一礼貌回复。
甚至还有几个许久不曾联系过的当初bloomZ的队友,言语间也是充满了复杂难言的羡慕与感慨。
而这一切,在央台一套的王牌访谈节目《对谈》播出后,被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这期名为《李若荀:无限可能》的专题访谈,选择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切入点。
节目并非从他光芒万丈的获奖之夜开始,而是将时钟拨回到了那个引起巨大争议的舞台——《蒙面歌手大竞赛》上,他演唱《后会无期》的时刻。
低沉而富有磁性的旁白,伴随着当时舞台上那个孤独绝望的“异世界流浪人”的剪影,缓缓铺陈开来。
“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何会选择用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向世界发出最后的呐喊?”
“从万众瞩目的偶像团体成员,到深陷舆论漩涡、被贴上无数标签的‘失格艺人’,再到今天,站上夏国音乐最高殿堂的领奖台。李若荀的经历,或许是这个时代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样本。”
整个节目的叙事口吻相当客观,用一种更宏大、更公正的上帝视角,将李若荀从《绽放吧少年》成团出道,经历母亲的“背刺”与全网攻讦,再到《蒙面歌手》 ,最后参加《我这样生活》综艺时奋不顾身救下白血病少年何言……
这一路走来的所有关键节点,如同一幅长长的画卷,细致而又克制地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何言在接受采访时,眸中闪着泪花,嘴角却带着笑:
“那个大哥哥啊,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是大明星呢,后来我听了他正式发行的那些歌,发现那天晚上是他唱得最难听的一次了。可明明唱得最难听了,却是最让我想哭的……”
“会不会……是因为那天哥哥是忍着痛唱的呢?”
节目组的功力深厚,每一个片段都像是一块块坚实的拼图,从各个角度最终拼凑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李若荀。
那些曾经的误解,那些刻骨的伤痛,在节目权威而客观的镜头语言下,都化作了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注脚。
李若荀安静地看着,仿佛在看着自己的作品。
“在不久前落幕的夏国声歌奖上,李若荀凭借其首张个人专辑,获得了‘最佳新人’的荣誉,为他的音乐之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画面上随之切入了他在颁奖典礼上领奖的片段。
李若荀看到这里,唇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
之前自己接受《对谈》采访的时候,声歌奖甚至还没有开始评选,他仅仅是获得了提名而已。
看来是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连夜加班,才将这段最新的素材剪辑了进去啊。
这段后续补上的内容,自然也没有对应的采访,只是纯粹的画面与旁白,却像是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这期《对谈》的播出,为李若荀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无数并不怎么上网,只习惯于从电视获取信息的中老年观众,第一次完整地认识了这个名叫李若荀的年轻人。
在他们眼中,这个孩子经历坎坷,却始终心怀善意。
他会写出那样悲伤的歌,也会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再加上央台专访本身所赋予的光环加持,李若荀的形象迅速在叔叔阿姨辈中清晰起来。
“不容易啊,一看就是个好孩子”
“长得精神又正派”
一时间,声歌奖最佳新人,央台深度专访,社会正能量案例,青年榜样……
光环层层叠加。
李若荀这个名字突破了原有的粉丝圈层,在大众视野里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