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
林斯特结束视频会议,揉了揉眉心。
他本想上网放松一下,屏幕上跳出的,却是铺天盖地针对《山守》的刻薄咒骂。
“烂片”、“文青病”、“故作高深”。
一团无名火在他胸口烧灼起来。
当时看完电影,那种情绪激荡的感觉至今未散,胸口像是被一块巨石堵住,闷得他喘不过气。
这无疑是一部能引发人共鸣的好电影!
他立刻就联想到了李若荀自身。
尽管林斯特无比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部电影。
但少年在水中安详漂浮的画面,还是无可避免地勾起了林斯特最不愿意回想的记忆,那个同样苍白,全无生息的少年。
而就在几个月前,远在异国他乡,李若荀又一次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林斯特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当他在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看到那条新闻时,心脏瞬间被冻结的恐怖感。
那是他好不容易才救回来的孩子啊。
万幸……当他得知消息时,一切已有惊无险。
否则他真的会抛下一切,立刻飞过去!
小荀那么努力地振作起来,全身心投入《山守》的拍摄,并且交出了一份如此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现在,这份心血却被这群躲在屏幕后的东西肆意践踏!
林斯特胸膛剧烈起伏,立刻注册了个账号,认真按照自己的观后感写下长评,然后为《山守》打了个五星!
点击发布后,他心中的郁气稍减。
但这还不够。
他点开粉丝团的管理群,看到群里正商量着给可怜巴巴、没有宣传经费的《山守》众筹,买一些大城市的地广大屏宣传。
林斯特毫不犹豫地选择打钱。
在这时,一条被多人转发的链接引起了林斯特的注意。
“姐妹们,快转发扩散,这个影评人写的太好了!”
林斯特眉峰一动,顺着链接点了进去。
吴泰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书房。
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山守》的每一个镜头都在他脑海中反复碰撞,激发出无数的思考和感悟。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今年春节档,真正能被载入影史,引发长久讨论的,绝不是那几部热热闹闹的商业巨制,而是这部在排片和舆论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山守》。
同行们同样嗅觉敏锐,他必须尽快抢占先机!
于是,一篇新鲜出炉的影评,很快出现在了他的个人公众号和各大网站上。
《〈山守〉:一首献给理想主义者的悲怆挽歌,一个注定被低估的华语电影新里程碑!》
林斯特点开链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个极具冲击力的标题。
他眉毛一挑,看向正文。
【在动笔之前,我看了一眼豆瓣的开分:7.5。
一个看似及格的分数。
它似乎试图在两极分化的舆论中取一个公允的平均值,却恰恰暴露了大众审美在面对真正的艺术品时的迷茫。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十年后,当人们回望这个春节档,会发现自己早已忘记了那些票房冠军的名字,但《山守》和它的导演耿星汉,必然会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部影片注定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也注定会在未来许多年里,被反复提及,反复解读。】
林斯特立刻来了兴趣。
这么高的评价,简直比粉丝还要夸张啊。
我们都不敢这么夸!
但不得不承认,被夸得很爽。
林斯特接着往下浏览。
【一、师法自然
耿星汉的个人美学,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最完美的容器。
《山守》的镜头之美,不是滤镜堆砌的糖水片式的田园,而是一种极具国画风采的东方美学,仿佛是会呼吸的古代山水画。
片中最核心的意象无疑是画。
而主角林守山的艺术,其根源在于‘师法自然’。
简单来说就是以自然为老师,从中领悟,学习,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思想行为,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
这是一个极具东方智慧,尤其是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的核心概念。
主角林守山自制材料的过程本身,也是他艺术的一部分,是他与这片土地深刻连接的象征。
影片中曾数次出现对比,例如小张带来的洁白宣纸,陈教授学生使用的便捷化学颜料。
它们代表着外界的工业文明与标准化,但也恰恰是对这种连接的破坏。……】
【二、现代化洪流中的得失
在影片中,导演耿星汉毫不避讳地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沉重的话题:理想与名利,乡土与城市、坚守与变迁。
影片开篇和结尾的现代画展,无疑是一个充满反讽的场景闭环。
衣着光鲜的宾客们在高雅的美术馆里,对着林守山的画作发出赞叹,用现代社会赋予的价值为其做出评判。
陈教授,这个角色复杂而真实。他向林守山许诺了功名利禄的康庄大道,但这份好意,对林守山而言却是一种冰冷的的异化。
小张兴冲冲地描绘着城里的繁华,阿秀朴素地劝他去过好日子,这些都代表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林守山在村民们围观电视机的光影中,感到的却是格格不入的恐惧。
陈教授认为林守山的画作失落可惜,正常,在这个人人削尖了脑袋追求功名利禄的世界里,觉得可惜,才是“正常人”。……
由此,影片引出了更宏大的母题:现代化进程中的得与失。
宏大的工业化叙事,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碾过无数古老的土地……当所有人都挤在同一座通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我们是否想过,一旦桥塌了,我们将无处可去?
我们用钢筋水泥复制着千篇一律的繁华,制造出无数精神空虚的空心人。
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或许是导演想让观众思考的。】
【三、林守山
最后,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的灵魂——林守山。
他是谁?
他是一个画者,更是一个守护者。
他的艺术,源于自然,发于本心,不受任何学院、市场、理论的束缚。
他的选择,是以生命的终结,来扞卫内心的完整和艺术的纯粹。
或许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自始至终没有被改变,没有被污染。
他来时是山间的精灵,走时亦然。
影片名《山守》,既是‘林守山’,也是‘山守林’。
是少年在守护着山,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也是这座大山,守护了少年最后的纯粹。】
【《山守》,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用灵魂去感受的电影。它或许无法在喧嚣的春节档取得惊人的票房,但它的价值……它等待的,是能读懂它的观众。】
林斯特一口气读完了整篇影评,当最后一个字落入眼中时,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仿佛带走了积压了一整天的郁结和愤懑。
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