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承乾绞尽脑汁,千辛万苦地将脑海中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书里的部分内容做了删减后,然后把它们“编撰”出来,他才感到如释重负。
这些内容,虽然只是李承乾记忆中的一部分,但对大唐的读书人来说,却是全新且具有启发性的知识。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决定乘胜追击,将这些通俗易懂的诗词歌赋、寓言故事、散文等内容精心整理并装订成册。
这些书籍,不仅内容丰富,李世民为了更多人读的起书,几乎都是以成本价出售新式书籍。
为了增加销量,打破世家大族的对知识的垄断,李世民还“无意间”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两年后的科举考试,将会涉及到部分皇家书坊所售卖书籍中的知识。
这个消息,对于大唐那些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于是,大唐的读书人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涌向皇家书坊,抢购这六册新式书籍。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新式书籍中的知识,对于下次科举考试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五姓七望手中那些“之乎者也”古籍的销量则一降再降。
原本,五姓七望的书坊,依靠科举考试对这些古籍的需求,还能勉强维持生计。
但如今,随着皇家书坊的崛起和小道消息传播,五姓七望书坊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生意也变得越来越难做。
没办法,五姓七望的印刷厂也印刷起新式书籍来售卖,变相帮助李世民普及到整个大唐,打破了他们对书籍和官场的垄断。
由于,皇家书坊售卖的新式书籍是从拼音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人们学习阅读,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大部分读书人为了更好和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他们都会选择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本村的本族子弟。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本族子弟提高文化水平,还能借此获得些束修(学费)作为报酬,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此过程中,大唐底层老百姓的识字率迅速上升。这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然而,五姓七望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意识到,还不采取措施,他们拥有的知识垄断优势,将会逐渐丧失。
于是,五姓七望决定趁着皇家书坊尚未在大唐全面铺开之际,赶紧捞取最后一笔财富。
然而,五姓七望没有料到的是,李承乾所引入的二十一世纪80后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书。
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其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非常先进和实用。这就好比用大炮打蚊子,效果显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姓七望手中门客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些门客原本是他们的智囊团和支持者,但现在却纷纷离去,转投李世民或准备好好学习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与此同时,五姓七望之前所控制的大量基层官员们,也开始对他们的命令阳奉阴违,不再像过去那样言听计从。
由于,穿越者李承乾的到来,五姓七望对某个产业的垄断局面被彻底打破。
李承乾所“发明”的物品,不仅质量更胜一筹,而且产品的生产效率极高,这使得五姓七望的产品相形见绌。
尽管,现在的五姓七望拥有巨额财富和广袤田地,但他们却不敢轻易增加佃农的赋税。
其中原因有二:其一,皇帝李世民的军队在李承乾的助力下实力大增,绝非等闲之辈;
其二,五姓七望也担心万一佃农中有人像“咸鱼”突然翻身科举成功成为官员,那么按照“民不与官斗”的常理,五姓七望恐怕会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五姓七望对于李世民所推行的拼音以及新式书籍究竟有多大影响,他们实在难以揣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扮演一个倒买倒卖的商人角色。
而这两个月来,李世民可谓是喜笑颜开。尽管皇家书坊里的书籍都是以成本价出售,根本无利可图,但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
因为,李世民新式书籍的推广,让李世民的名声在老百姓之中越来越高,而那原本高高在上的五姓七望,其门客消失殆尽。两件好事遇一起,他能不高兴吗?
10月底某天,李承乾像往常一样,准时前往皇宫,去向他的父皇李承乾和母后长孙无狗请安。
当李承乾踏入宫殿那一刻,他的目光首先被那个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父皇李世民所吸引,紧接着便是那位满脸慈爱、温柔和蔼的母后长孙皇后。
行过礼后,李承乾正准备起身离开,却被母后长孙皇后拉住了手。
只见长孙皇后满脸笑容地看着他,柔声问道:“二郎,你说咱家高明怎么就这么聪明呢?什么拼音、古诗词,还有那些寓意深远的小故事,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说高明才高八斗不为过吧?二郎,你说他像谁呢?”
李承乾听着母后长孙无垢的夸赞,心中不禁有些惭愧。他低着头,拼命地用脚趾抓着鞋地面。
因为,李承乾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那所谓的知识和才华,不过是他从后世九年义务教育“搬运”过来的而已,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删改。
这时,李世民自恋的道:“观音婢,这还用说吗?咱家高明的聪明才智,肯定是随朕了!”
因为没有外人在,李承乾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自恋的李世民翻了个白眼,那意思分明是在说:“你可真够不要脸的!”
长孙皇后面带微笑,轻声询问道:“高明,曌儿怀孕怀孕多久了?快生了吧?”
李承乾恭敬地回答道:“回母后,据接生婆所言,曌儿的预产期大约在一个月之后。”
长孙皇后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高明,那关于你纳妾之事,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倘若曌儿此次诞下的依然是个女孩,你打算就这样一直不纳妾吗?”
李承乾闻言,心中一紧,正欲开口辩驳,却被一旁的李世民打断。
李世民面色凝重地看着李承乾,缓声道:“高明,你母后所言甚是。你总不能一直等待武曌为朕和你母后诞下嫡皇长孙之后,才肯纳妾吧?”
李承乾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无奈地点了点头,应道:“回父皇母后,儿臣明白您们的意思。只是恳请父皇母后恩准,待太子妃武曌顺利诞下孩子之后,再考虑儿臣纳妾之事。”
长孙皇后见状,微微颔首,说道:“也罢,这件事母后就答应你了。无论,曌儿她此次诞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太子的纳妾之事,就定在明年年初!”
★★★偏日常,想到哪写到哪,点点催更,评个分、不要钱的用爱发电都点点。跪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