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翼州虽在您的治理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终究是大梁王朝的一州,受朝廷统辖。”冯思远目光投向远方的海面,状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
海风拂过他的衣袖,带着咸涩的气息。
苏文负手而立,望着港口往来如织的商船,没有说话。
“倘若有一日陛下召主公回京任职,而主公又不能抗旨……”冯思远的声音渐渐低沉,“待翼州知州换作他人,此间百姓恐怕又要重蹈杏儿的覆辙。”
“且主公在翼州倾注的心血、苦心经营,怕是都要付诸东流了。”
苏文依旧沉默,只是指尖在栏杆上轻轻叩击了三下。
冯思远见主公不答,又往前踏了半步:“若我大梁各州都能如翼州这般治理,天下亿兆黎民,何至于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冯大人,海风大了。”苏文终于开口,却是转向一旁的冯良才,“回去吧。”
“诺。”冯良才躬身领命,暗中瞪了儿子一眼。
冯思远还要再言,忽见父亲眼中凌厉的警告,只得将话咽了回去。
数月过去,翼州自由港日渐繁盛。
码头上桅杆如林,各色商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新建的货栈沿港而立,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
叫卖声、算盘声、车马声交织成一片。
港区住户已逾万人,集市从清晨热闹到黄昏。最近一月的商税竟突破百万两白银,府库为之一盈。
这笔源源不断的财富,让翼州更加有了扩建工坊、修建民居、建设翼州的底气。
来自西洋的商船带来了羊毛、银器、地毯。
而内陆的瓷器、丝绸、茶叶价格水涨船高。
窑厂连夜赶工,织机声不绝于耳,茶山新芽还未采摘就被预订一空。
……
江南布政使司府衙后堂。
檀香袅袅,清雅的香氛弥漫空中,黄花梨木家具色调很暗,却价值连城。
“诸位,如今翼州对丝绸的需求如饥似渴,价格一日三变,这可是百年不遇的机遇啊!”主位上的江南布政使郑源之,指节轻轻敲打着茶几,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人。
以这群人敏锐的嗅觉,其实早就猜出翼州在开海了。
但他们并没有向朝廷弹劾苏文,违反朝廷禁令。
其一,当今的大梁王朝是摇摇欲坠只剩下个空壳子,皇权已经失去了制衡地方的能力。崇信皇帝自己都是朝不保夕,哪有能力管千里之外的翼州。
况且皇权彻底式微之后,各清流之间咬的厉害,很多大员都被其敌借皇帝之刀诛杀。
当今的朝堂甚至比之前陈忠良得势之时还要凶险。
他们作为地方官,很明智的选择和光同尘,遇到事情不出头。
其二苏文是冯阁老的女婿,金科状元,再加上驸马身份。
其背景,真不是一般人能搬得动的。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和翼州的丝绸、瓷器生意中赚的是盆满钵满。
古代的豪商巨贾,基本都有官府、士绅背景。
没有强大背景的属于少数。
这些豪商巨贾,必须得有很强的周旋能力,才能在官府和士绅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因此,沿海各州府的地方官吏、士绅,对翼州的开海举动,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闷声发大财。
“不但是百年难得的机遇,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织造司总管太监曹如意,郑重的点头。
作为吃公门饭的官,三句话离开‘为国为民’四字都属不合格。
即使实际行为与之完全相悖,嘴上还是必须高举‘仁政爱民’之大旗。
当地最大的士绅同时也是丝绸商人的周老爷,抚着山羊须,眼中精光闪烁:“机会是好,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生丝吃紧,各家工坊都在抢货,产能已到极限。想赚更多的钱,就得有更多的桑田,产出更多的蚕丝。”
“此事倒是不难。”郑源之顿了顿,吹了茶盏里的浮沫:“本官与曹公公议过了,眼下唯有改稻为桑一途了。将沿河那些上好的水田,尽数改种桑苗,两年便有成效。如此一来,丝绸产量必能翻倍,届时银子便会如这江南雨水一般,源源不断。”
“大人英明之至!”曹如意满脸谄媚,“蚕丝卖出了好价钱,百姓兜里有了钱……”百姓能从中获得一分利,都算他们这群人输,“就能买更多的米,朝廷的税赋也会因此增加……”朝廷能从中获得一成利也算他们输,“……真是利国利民之举措!”
“江南乃大梁粮米的重要产地,只恐上面不允……”周老爷有些担忧。
“洪大人虽身在朝堂,但作为江南士绅领袖,知道后也当能体察到我等为国为民之良苦用心。”郑源之抿了一口茶,语气平淡。
——只要钱给洪城轩分到位了,他必然全力支持。
洪城轩的老家、产业都在江南,他不相信洪大人会和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
以洪大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以他办事之老道,多方打点,下次朝会的时候,满朝文武必然会在崇信皇帝面前大赞改稻为桑利国利民。
“江南大部分都是农田,若强行改桑,只怕有刁民不服,从中作梗。”周老爷道。
“是几升稻米重要,还是朝廷的税赋、百姓的福祉重要?”曹如意阴恻恻地打断他,“若有刁民实在冥顽不灵,以阻挠国策论处!”
“多杀几只鸡儆一下猴,他们就不闹了。”
“大人英明。”
……
翼州。
“主公,江南行省正在大搞改稻为桑,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府衙里,冯良才匆匆进门进门向苏文禀报,之后长叹一声:“唉!历朝历代,江南行省都是王朝之粮仓。”
王朝的粮仓几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本来是生产粮食的地方,大规模改种桑树……粮食乃民生,国家之根本,尤其是在古代粮食产量很低的情况下。
粮食安全会遭到毁灭打击。
但那只是百姓和朝廷的粮食安全不是士绅们的,士绅们还把大量陈粮往翼州卖呢。
“他们是在用累累白骨,百姓的血泪,朝廷仅剩不多的寿命,来给翼州提供丝绸,中饱私囊。”苏文的语气平静而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