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大唐“闪电战+心理战双料大神”!凭“速战奇袭+虚实惑敌”智取江陵
萧铣占据江陵称帝,朝廷下诏让李靖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安抚岭南、讨伐萧铣,二人在夔州整顿军队。当时正值秋季暴雨,长江水位暴涨、水流湍急,萧铣觉得李靖不可能在这种恶劣天气进军,压根没做防备。将领们也都建议等江水退了再出发,李靖却说:“打仗这事儿,神速就是制胜的关键!现在咱们士兵刚集结,萧铣还没得到消息,要是趁着涨水直接逼近他的营垒,这就跟打雷时耳朵来不及捂一样突然,他仓促之间召集军队,根本没法抵抗,咱们肯定能活捉他!”李孝恭听了他的话,率领两千多艘战舰顺江东下,一举攻克了萧铣的荆门、宜都两个重镇,进军到夷陵。
萧铣之前让士兵们解甲归田、忙着种地,只留下几千名警卫守卫都城,听说唐军打过来,吓得魂飞魄散。他急忙下令征兵,但手下的军队都分散在长江、五岭之外,路途遥远又难走,根本没法立刻集结,只好动用仅有的现兵出城抵抗。李孝恭准备出兵迎战,李靖拦住他说:“他们这是仓促拼凑的救援部队,没有提前制定好作战计划,气势肯定撑不了多久。不如咱们先在南岸驻军,缓一天再打,他们必然会分兵——一部分留下来抵抗我们,一部分回去守城。兵力一分散就变弱了,咱们趁着他们松懈发起进攻,没有打不赢的道理!现在要是急于进攻,他们就会拼尽全力死战,楚地的士兵向来勇猛彪悍,咱们很难抵挡!”
李孝恭不听劝,留下李靖守营,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出战,结果果然战败逃跑,退到了南岸。萧铣的士兵们纷纷丢弃战船,跑去抢夺唐军的军资物资,每个人都背着沉甸甸的战利品,队伍瞬间混乱不堪。李靖看到敌军大乱,立刻下令全军出击,大败萧铣的军队。唐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江陵城外,攻破了外城,缴获了大量战船。让人意外的是,李靖让李孝恭把这些战船全部丢进长江,任由它们顺流而下。将领们都不解地说:“打败敌人缴获的战利品,本该咱们自己用,怎么能扔了资助敌人呢?”
李靖解释道:“萧铣的地盘南到岭南、东到洞庭湖,咱们孤军深入敌后,如果攻城不下,他的援兵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咱们就会内外受敌,到时候进退两难,就算有这些战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把战船丢进江里,让它们堵塞江面顺流而下,援兵看到这些战船,一定会以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了,肯定不敢轻易进军,只会在原地徘徊观望,这一耽误就是十天半个月,咱们正好趁这个时间拿下江陵!”果然,萧铣的援兵看到江面上漂浮的战船,真的起了疑心,不敢再前进。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孤军深入+强敌据城”困局,关键在“速战奇袭+审时度势+虚实惑敌”
李靖能以少胜多、智取江陵,核心逻辑是“不按常规出牌,靠‘速度抢占先机+节奏掌控战局+心理迷惑对手’,以最小代价化解风险、拿下目标”:
- 速战奇袭,打敌不备:利用暴雨涨水的特殊时机,抓住萧铣“不设防”的漏洞,神速进军逼近敌营,让对手仓促之间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 审时度势,掌控节奏:识破敌军“仓促应战、后劲不足”的弱点,劝阻急于出战的决策;待敌军因抢物资陷入混乱时,再果断出击,一击制胜;
- 虚实惑敌,化解后患:故意丢弃缴获的战船,制造“江陵已破”的假象,迷惑远方援兵,为攻城争取关键时间,避免陷入“内外受敌”的险境。
二、核心启示:遇“机会转瞬+风险叠加”,别犹豫,用“速抓机遇+巧控节奏+心理破防”破局
这种“以快制慢、以巧取胜”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市场拓展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市场窗口期+对手防备松懈”:比如行业出现短期政策红利,竞品还没反应过来,别观望。像李靖那样:“趁着对手没设防,快速整合资源切入市场(速战奇袭),抢占核心份额;面对竞品仓促反击,不急于正面硬拼,等待其暴露短板(如供应链脱节);再用‘虚假动作’(如放出‘产能过剩’消息)迷惑对手,拖延其援军(如资金、渠道)到位时间,巩固自身优势”;
- 职场攻坚遇“紧急任务+资源不足”:比如接到突发紧急任务,手里的人力、时间都有限,别慌乱。可以说:“抓住任务核心痛点,快速推进关键环节,打对手(如协作方)一个措手不及(速战);不盲目赶进度,观察协作方的薄弱点(如响应迟缓),避开其强势环节;用‘成果前置’的假象(如提前汇报阶段性进展),让领导和协作方放松戒备,为后续攻坚争取空间(心理惑敌)”;
- 市场拓展遇“新区域机会+本地壁垒”:比如想进入新区域市场,本地品牌有根基但反应慢,别硬闯。可以说:“趁着本地品牌没察觉,快速布局轻资产渠道(如线上+社区),抢占用户心智(速战奇袭);面对本地品牌的反击,不急于扩张,先稳住现有用户;用‘放弃边缘市场’的虚假动作,迷惑本地品牌,让其误以为你实力不足,拖延其主力反扑时间,再趁机深耕核心市场(虚实惑敌)”。
简单说就是:“面对机会转瞬即逝、风险叠加的情况,犹豫就会错失,蛮干就会陷险。关键是快速抓住机遇打敌不备,灵活掌控节奏避敌锋芒,用心理战术迷惑对手,以‘快、巧、准’的组合拳,高效破局、拿下目标。”
【原文】李靖
萧铣据江陵。诏李靖同河间王孝恭安辑,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孝恭从之。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卒征兵,皆在江岭之外,道途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借其用,奈何弃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窥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