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孤绝之路·万邦寒蝉
联合国大会那石破天惊的一幕,仿佛是一场宏大戏剧的序曲,而非高潮。当世界还在努力消化那扑面而来的钢铁洪流与决死意志时,中国,这头已然展现出峥嵘的东方巨龙,并未停下脚步,反而以一种更彻底、更不容置疑的姿态,切断了与外部世界最后的温情纽带,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孤绝备战之路。
宣言:最后的电文
首先是一份简短到极致的正式外交照会,通过尚存的官方渠道,被同时送达各主要国家首都及联合国秘书处。照会内容摒弃了一切外交辞令的修饰,只剩下冰冷的、如同墓碑刻文般的直白:
“鉴于当前形势已发展到关乎中华民族生存与文明延续之最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即日起,将暂停一切非必要对外交流活动,集中全部国力与资源应对存亡挑战。在此期间,除涉及极端紧急人道主义事宜外,恕不再就内部事务进行任何解释或沟通。勿谓言之不预。”
这封照会,如同一纸最后的通牒,又像是一声孤绝的告别。它没有威胁任何人,却比任何威胁都更令人胆寒。因为它传递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中国的目光已完全内向,外部世界的所有反应——无论是愤怒、谴责、疑惑还是试探——都已不在其考量范围之内。世界被单方面、彻底地“静音”了。
行动:决绝的隔离
紧随照会而来的,是一系列迅疾而彻底的行动,将宣言化为了冰冷的现实:
1. 外交冻结: 中国驻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大幅缩减对外活动,只保留最基本的签证和领事保护功能(且审批极其严格),所有文化、教育、经贸交流项目无限期暂停。外交官们不再出席国际会议,不再进行政策吹风,甚至谢绝了大部分礼节性拜会。昔日门庭若市的大使馆门前,骤然变得门可罗雀,只剩下紧闭的大门和哨兵警惕的目光。
2. 物理隔绝: 国际航班、航运被削减到历史最低点,几乎仅能满足极少数必要物资的进出口和极其有限的撤侨需求(且优先中方人员)。边境口岸加强管控,非必要人员禁止出入境。中国,这个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物理脱钩”。
3. 信息黑洞: 原本就受到严格管理的国内网络空间,进一步收紧。关于外部世界的报道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持续不断的国防动员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隐晦提及“伟大斗争”的社论。对外部世界而言,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黑洞,其内部正在发生什么,外界只能依靠卫星图片和零星流传出的信息碎片进行猜测,而这种猜测往往导向最坏的预期。
反应:从震惊到深度恐惧
中国的这一系列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已不再是简单的震惊或愤怒,而是一种更深层次、更令人窒息的恐惧。
华盛顿:战略失能的焦虑。
“他们……他们彻底关上了门!” 白宫情况室内,总统凯勒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所有的外交试探,所有的幕后渠道,甚至是通过第三方传递的、试图寻求最低限度沟通的信息,都如同泥牛入海。“没有回应,什么都没有!他们甚至懒得说‘不’!”
这种绝对的、彻头彻尾的沉默,让美国的整个战略体系陷入了空转。威慑需要对象有反应,制裁需要对方在乎,对话需要对方倾听。但当一方彻底无视你的存在时,所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工具瞬间失效。美国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可以博弈的对手,而是一个将自己封闭起来、磨砺爪牙、准备进行一场未知生死战的庞然大物。这种“无法博弈”的状态,带来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战略焦虑和无力感。
莫斯科:被排除在外的寒意。
克里姆林宫内,普京总统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他曾寄希望于中俄之间某种“特殊关系”能获得一些内幕消息,但得到的回应同样冷漠。中国这种不分对象、一概隔绝的态度表明,他们所面对的威胁,其性质可能远超国家间冲突的范畴,以至于连潜在的“准盟友”都需要被屏蔽在外。“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认为连我们都不可信任,或者……没有必要信任?” 这种被排除在核心秘密之外的感受,让俄罗斯也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不安。
欧洲:文明孤岛的恐慌。
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和欧盟总部,被一种集体性的恐慌所笼罩。中国的自我封闭,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可怕的联想:是否中国已经预见到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而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独立的、能够幸存的“文明堡垒”?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欧洲呢?美国呢?世界其他地区呢?是否已被默默地划入了“可牺牲”的范畴?这种基于文明生存层面的恐惧,远比军事威胁更令人绝望。
周边国家:风暴眼中的颤栗。
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地理上的临近,使得中国的备战举动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新闻里的遥远画面,而是切身的威胁。每一天,都有更多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在加剧。商船报告说中国海军舰艇的巡逻变得更具攻击性。一种“风暴即将登陆”的预感,让这些国家寝食难安。他们拼命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承诺,但内心深处都明白,如果中国展示的那种层级的威胁成为现实,美国的承诺能否兑现,要打上巨大的问号。
全球市场与民间:末日的预感。
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缺乏流动性的阴跌状态,因为最大的参与者和引擎之一已然熄火。恐慌情绪从决策层蔓延至民间,尽管各国政府极力安抚,但那种“有什么天大的事情要发生”的预感,如同瘟疫般扩散。阴谋论大行其道,从秘密武器到外星入侵,各种猜测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终点:世界正滑向一个不可知的、黑暗的未来。
中国的战前宣言,并非一道开战的号角,而是一道宣告自身进入最终状态的孤绝誓言。它用沉默和行动告诉世界:游戏规则已改变,生存是唯一的目标。这种极致的内敛和专注,所散发出的威严与决绝,如同一片无限扩张的、冰冷的暗影,笼罩了整个星球,让万邦噤声,寰宇皆寂。在这条中国独自踏上的、通往未知终点的孤绝之路上,弥漫的不仅是它自身的悲壮,更是整个外部世界因无知和无力而产生的、最深切的恐惧。
联合国大会那石破天惊的一幕,余波并未随时间消散,反而如同低气压般笼罩全球,将国际社会拖入一种焦虑且无助的沉默。然而,这仅仅是序幕。中国,这头已将全部意志和力量集中于生存一战的东方巨龙,接下来的行动不再是宣言,而是清晰、冷酷、不容置疑的最后通牒和现场演示。
一、 终极警告:划下不容触碰的红线
在那份宣布进入“孤绝状态”的照会发出后仅72小时,一份更简短、更刺骨的电文,通过尚未完全切断的紧急军事热线和外交渠道,被送至各国国防部、外交部及主要军事同盟组织的总部。内容摒弃了所有外交辞令,只剩下赤裸裸的规则:
【致相关各方知照】
自北京时间xx日xx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陆、领水、领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国际法公认范围)已进入最高防卫状态。此状态基于国家生存之绝对必要。
任何未经许可之军事单位、政府船舶、航空器,无论其国籍或意图,一旦进入上述区域,将被视为敌对入侵行为。
中方将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警告、驱离或询问。
唯一回应即为:即时、同步、最大威力之毁灭性打击。
勿谓言之不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央军事委员会】
这份电文,像一道无形的冰墙,沿着中国的国境线骤然升起。它不是威胁,而是陈述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全球的军事指挥中心在接收到这条信息时,陷入了一片死寂。这意味着,任何擦枪走火、任何“误入”、任何试探性的挑衅,都将直接触发战争,而且是一场中国已明确表示将毫不留情、动用一切手段的战争。
二、 死亡演示:边境与海上的瞬间湮灭
警告的真实性,很快通过血与火的现实得到了验证。中国似乎有意让世界“亲眼目睹”其决心与能力。
1. 中印边境:雪原上的无声死神
在海拔超过四千米的某争议河谷地带,印军一支习惯于进行“前进政策”试探的小分队,在指挥官冒险心理驱使下,企图利用晨雾掩护,越过实际控制线,建立一个前哨点。几名士兵甚至得意地拍了拍身旁一辆负责支援的轻型装甲车,认为这足以提供安全感。
然而,他们甚至没能看清对面山脊的轮廓。
突然,一阵奇异而尖锐的破空声撕裂了稀薄的空气——那并非传统枪械的轰鸣,更像是高速物体撕裂布帛的声音。走在最前面的三名印军士兵,上半身如同被无形的巨力击中,瞬间爆成一团血雾,防弹衣像纸片一样被撕碎。紧接着,那辆装甲车的车体正面,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窟窿,而车体后方则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内部的设备和人休被彻底摧毁,火焰和浓烟瞬间吞噬了残骸。
整个过程寂静得可怕。没有预警,没有喊话,没有曳光弹的轨迹。只有精准、高效、冷酷到极点的灭绝。幸存的一名印军士兵通过无线电惊恐地嘶吼:“看不见敌人!他们用的是什么东西?!装甲车像黄油一样被穿透了!”
事后,通过某些“偶然”泄露给国际媒体的战场监控片段(源头不言自明),外界得以一窥端倪: 画面中,一名身着雪地伪装服、脸上覆盖着全息面罩的中国士兵,冷静地使用一支造型奇特的步枪(枪身有明显的“黑色长城”徽标)进行射击。枪口几乎没有火焰,只有轻微的震动。旁边的数据栏显示,所使用的弹药为“5.8mm特制穿甲弹·代号‘龙牙’”。镜头拉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弹命中装甲车时,复合装甲如同被高温熔蚀般瞬间洞穿。这不仅仅是击穿,是湮灭。联合国安理会内部闭门会议上,当这段画面被播放时,各国代表脸色惨白,鸦雀无声。
2. 南海:钢铁巨舰的末日
几乎在边境事件发生的同时,南海方向。菲律宾海军一艘老旧巡逻艇,在少数激进政客的怂恿下,企图冲向中国实际控制的某个岛礁附近水域,进行所谓的“主权宣示”。他们或许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中国在如此紧张的全局态势下,不会对一艘“非主要威胁”的船只采取过度行动。
他们错了。
就在菲艇进入中国宣布的警戒线刹那,远在数十海里外、处于地平线之下的一艘中国055型驱逐舰,其垂直发射系统瞬间开启。没有预警,没有拦截航线,甚至没有进行国际通用的“消防雷达照射”警告。
两枚小型但速度极高的导弹腾空而起,以近乎垂直的弹道砸向目标。第一枚导弹精确命中巡逻艇的舰桥,将其上半部分彻底抹去;第二枚直接钻入水线以下的轮机舱爆炸。
不到一分钟,那艘巡逻艇便断成两截,迅速沉入深海,海面上只留下一些油污和碎片。中国军舰自始至终没有现身,攻击来自视距之外,如同天罚。
这一事件通过某些军事侦察卫星,几乎实时地被传送到五角大楼、日本防卫省和东南亚各国军队的指挥中心。画面中展现出的,是中国无与伦比的战场感知能力、超视距打击的决心、以及完全不考虑任何政治后果的冷酷。这彻底击碎了周边国家任何“浑水摸鱼”或“倚仗外援”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