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堂弟子炼丹皆用地火。地火虽稳定,但细微波动总是存在。
可以将“惊神刺”的触发条件设定为感知到特定程度的地火灵力骤变——这通常意味着开炉、投药或凝丹等关键操作。
载体也好办。丹堂弟子经常需要互相借用或者领取地火室,地火室内常有遗留的些许药渣或灰尘。
接下来几天,沈源格外留意李皓的动向。
通过旁敲侧击,他得知李皓近期准备尝试炼制一炉“合气丹”,正是他之前向莫长老提问的那种丹药。而且,他申请使用的地火室编号,沈源也记了下来。
机会来了。
沈源提前一天,借口观摩学习,在那间地火室附近徘徊,趁人不备,将一小粒沾染了自身微弱气息、并设置了“感知到剧烈地火波动后触发”的灰尘,弹入了地火室的通风口边缘。
那上面附着他精心准备的“惊神刺”。
做完这一切,他立刻远离,如同无事发生。
两日后,消息传来。
李皓炼制合气丹,在即将凝丹的关键时刻,不知为何突然手抖了一下,火候瞬间失控,整炉丹药尽数化为焦炭,损失惨重。
据说李皓当时脸色铁青,出来后还疑神疑鬼地检查了地火室许久,却一无所获,最后只能自认倒霉,心疼得几天没露面。
沈源听到消息时,正在处理药材,面色如常,心中却微微松了口气。第一步反击,成功。
他知道这只能暂时缓解,李皓迟早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但总算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他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尽快提升实力,或者找到更稳妥的靠山。
而锐金草的培育,也到了关键阶段。在消耗了部分金灵水和大量精神力后,时间力场中的那株锐金草,终于即将成熟。
淡金色的草叶舒展,边缘锋利如刃,散发出浓郁的锐金之气。沈源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最小的草叶,含入口中。
一股精纯而锋锐的灵气瞬间涌入经脉,直奔肺腑,带来一丝轻微的刺痛感,随即化为清凉,滋养着他的金灵根。
修炼时对金属性灵气的感应和吸收速度,明显提升了一截!
“有效!果然有效!”沈源大喜过望。
虽然一株锐金草效果有限,但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始!只要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弥补五行缺金,指日可待!
他看向识海中那尊残破的药鼎和神秘灵葫,眼神更加坚定。稳妥不是退缩,而是在阴影中积蓄力量,等待亮剑的那一刻。
李皓炼丹失败、损失惨重的消息,在记名弟子中小范围流传了几天,便渐渐被新的话题所取代。
丹堂从不缺少新闻。
对于沈源而言,耳边暂时清净了不少,钱枫等人也似乎安分了许多,这让他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那株成熟的锐金草,提供了三片可用于服用的草叶。
沈源没有贪功冒进,每隔五日才服用一小片,配合修炼,细细感受并引导那精纯的锐金之气淬炼肺腑和经脉。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吸收炼化灵气的效率有了微弱的提升,尤其是对天地间游离的金属性灵气,感知变得清晰了一丝。
根基的弥补,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急不得。
剩下的草茎和根须,他小心地保存起来,尝试能否在时间力场中利用其进行分株繁殖。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培育第二颗锐金草种子。资源有限,必须精打细算。
日常的炼丹任务对他而言已是驾轻就熟。
他甚至开始尝试在炼制回气丹时,暗中加入一丝被净焰提纯过的药材精华,观察其对成丹品质的细微影响,积累着属于自己的独门经验。
平静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丹堂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半年后,宗门将举行弟子大比。
而作为预热和选拔,丹堂将在一个月后,率先举行内部炼丹大比!
大比面向所有丹堂弟子,根据修为和弟子等级分组进行。
记名弟子组的前十名,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灵石、贡献点奖励,更有机会被丹师师叔甚至丹王长老看中,收为弟子乃至亲传弟子!
这对于众多底层弟子而言,无疑是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
消息一出,整个丹鼎峰都沸腾了。
所有记名弟子都摩拳擦掌,拼命练习,以期在大比中一鸣惊人。
任务殿的基础炼丹任务被抢购一空,藏经阁关于炼丹术的玉简租赁价格都上涨了不少。
沈源深居简出,都能时常听到其他弟子讨论大比、交流炼丹心得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和急切的气氛。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遇,沈源的心绪却异常平静,甚至有些警惕。
出风头?被长老收为弟子?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对他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他的五行杂灵根是硬伤,而他的炼丹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灵葫和精神力,这些都无法解释。
一旦被重点关注,秘密泄露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没有足够自保之力前,暴露在聚光灯下,无异于自杀。
“必须藏拙,绝不能进入前十!”沈源迅速定下了策略。
他甚至不能表现得太差,以免引人怀疑或受到惩罚,最好的名次是在中游偏上,既显示了一定的能力,又绝对无缘奖励和关注。
但这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精准地控制成丹率和品质,比全力发挥更难。
他立刻调整了计划。减少了对回气丹的优化试验,将练习重点重新放回最基础的辟谷丹和回气丹,反复锤炼最标准的炼制流程,力求将“普通”和“稳定”做到极致。
同时,他开始刻意模拟炼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小失误:投药时机偏差、火力瞬间的微小波动、凝丹手法的细微瑕疵……并计算这些“失误”会如何影响最终的成丹率和品质。
这简直是在进行反向的炼丹研究。别人追求完美,他却在精心设计“不完美”。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流逝。
期间,李皓似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又开始活跃,显然也对大比抱有想法。
他甚至还“好心”地组织了几次新弟子间的炼丹交流,美其名曰共同进步,实则是在摸清其他人的底细,并试图拉拢人心。
沈源借口修炼推脱了一次,第二次实在推不掉,只得参加。
交流会上,众人各显其能。
沈源再次完美控分,炼制出的回气丹中规中矩,七成成丹率,品质下品和中品为主,排在中等的位置。
李皓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显然已将沈源归入了“不足为虑”的行列。
这正是沈源想要的效果。
一个月转瞬即至。丹堂大比之日,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