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早晨,阳光高悬,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踏着阳光走出大殿的李御史神清气爽,没有赵策的早朝就是好啊,连空气都清新了几分。
宋洵平日跟着赵策混,下了朝也大多死皮赖脸的粘在赵策身边,眼下赵策前去顺州剿匪,昨日出师宴难得得了师兄笑脸,见到李御史如此情状,心情自然不会太好。
这个李御史,仿佛全世界就只有师兄一人会犯错,天天盯着他参。
今天师兄不在,就差把“赵策不在,没人反驳我,真爽”几个大字写在脸上了,这般情形,倒真真是小人得志,令人不耻。
宋洵心情不好,脚下的步伐不自觉的朝李御史而去,离李御史只剩十步时突然想起师兄的耳提面命。
等等,师兄前几天好像就是在这个位置,提醒自己老实点,别趁他不在惹事让宋大人忧心。
看了一眼大步走向前的李御史,宋洵理了理自己的衣服,不可否认的是,李御史此人是有些东西在身上的,至少满朝文武只有师兄不怕他。
算了,宋洵在心里暗叹一声,等师兄回来再下黑手吧,毒药上回都被师兄一口气搬空了,前日惹了父亲生气,现下只怕弄不到神不知鬼不觉让人一直流泪的药。
于是,宋洵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后,最终决定与同僚友爱相处。
但有些人就是喝凉水都会倒霉的,你不去找事,事也会找上你的。
宋洵正准备换条道走,李御史却好似背后长了眼,猛地回头往他这边走。
“小宋大人!”
李御史在赵策多日的威压下受尽了嘲笑,眼下好不容易有机会反击,自然不会放过与赵策最好的宋洵。
他早想说了,这师兄弟俩,一个每天盘算着怎么害人,在陛下面前混淆视听,一个碌碌无为,只会跟着师兄,真是丢尽了临南林氏的脸!
“御史大人,有何贵干呐?”
真是流年不利,宋洵心中暗叹。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师兄尚未回来,暂且忍他一会。
“世侄啊,我与你父亲同朝为官多年,与你说一句真心话。
你与威远将军曾经同在临南林氏求学。
临南林氏都不要的学生,又能是什么璞玉珍珠。老夫劝你一句,好好为陛下,为苍生百姓而思才是正道。”
一听这话,宋洵马上就不高兴了。
“师兄品性为人皆是上乘,若无天资,老师怎会收他,还请御史大人慎言。”
“世侄……”
“小宋大人留步,陛下有要事请您去御书房议。”
是皇帝身边的小太监,二人同时止住了声音。
闻言,宋洵颇为得意的看了李御史一眼,拱手道。
“世叔慢走,侄儿有事先行了。”
李御史和父亲同朝为官多年不假,但只有这种时候,宋洵才愿意承认。
宋洵大摇大摆的跟着小太监远去,剩下李御史一人在原地一脸不可置信。
……
“小宋大人,请吧。”
小太监毕恭毕敬的声音让宋洵脸上的表情收敛了一点,低着头进门,却看见同样站在一旁的皇后。
宋洵很??皇帝,在无人看见的角落抹了一把冷汗,跪在地上行礼。
“微臣宋洵,拜见陛下,皇后娘娘。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的动作打破了夫妻俩的僵局,皇后没看跪在一旁的宋洵,弯身告退。
“后宫不得干政,陛下有要事与宋大人议,臣妾便告退了。”
门被人轻轻关上,宋洵依然跪的笔直,只有微微颤抖的手昭示了他此刻的心情。
直觉告诉宋洵,皇帝现下面目并不好看。
许久,头顶传来威严的声音。
“宋卿来了,起身吧。”
“谢陛下。”
宋洵战战兢兢的起来,依旧低垂着头。
“你师兄前去顺州剿匪,你一人在朝中觉得如何?”
这实在不像是一个帝王会说出来的话,只是那年赵策被逐出师门,返回京都时救了还是燕王次子的皇帝,宋洵追上来,三人患难与共,实实在在有过一段兄弟情谊。
只是如今,三人虽在一处,却已是一君二臣。
帝王,哪有什么兄弟呢?
“朝中皆是为国为民的同僚,臣为官二载,同僚都对臣有所看顾与教导。
现今师兄为解民生之忧而去,臣自是挂念他早日归来。”
又是一阵沉默,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宋洵心里紧张的都快抽搐了,面上还是一脸平静。
就在宋洵以为皇帝不会再开口的时候,有人从上首下来将他轻轻扶起。
“阿洵,这么些年,连你也变了。”
宋洵这下是真怕了,连忙要跪,却被人按住双手。
“恒之从临南回来那一年,朕觉得他有惊世之才,林太傅隐退多年,不至于这般糊涂,将这等人才逐出师门。
但此事是恒之旧伤,朕不好询问,你作为他师弟,可否告诉朕?”
宋洵跪的很是顺滑,他一直都知道,伴君如伴虎,那年皇帝在外养伤时,自己都不乐意见他。
师兄虽是宠臣,但难免会受猜疑。
帝王通病。
更何况,老师虽早已隐退,但临南林氏桃李遍天下。师兄被逐出师门,便代表了临南林氏对他的态度,有些事情,纵然不说,却早已默认。
陛下初初登基那一年,师兄说要施新政,第一个反对的人便是临南林氏的学子。
到底是对新帝不满,还是对师兄不满,谁也不知道。
但陛下对临南林氏一派的不满,可是一直都写在脸上。
宋洵身份尴尬,眼下只能混过去。
“臣天姿愚钝,比不得师兄。长宁五年,臣母离世,待年后回临南,师兄早已离开。
师兄那时年少,难免性情桀傲,老师常年忧心,意见不和也是有的。
只是不论是老师还是师兄,都是受先贤所影响,所做一切,也都是为了陛下,为了百姓。”
宋洵确实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将师兄逐出师门,但于他而言,数寒九天被老师罚,只有师兄会陪他。
师兄永远是师兄。
宋洵习惯了和稀泥,师兄年轻气盛,意见不知,所有人都没错,都是为了百姓。
这些年,这些话,他不知说了几遍。
皇帝轻哼一声,扔下一个惊天大雷。
“宋院首今日为皇后诊脉,皇后已经遇喜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