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的丧期未过,萧影儿的灵柩还在殿中停放,云岚与萧月儿便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举行了简朴却庄重的继位大典。太和殿内,云岚身着十二章纹的帝王冕服,一步步走上丹陛,接过内侍手中的玉玺,转身面对满朝文武。他的脸上没有新帝登基的喜悦,只有失去亲人的沉郁,唯有看向立于阶下的萧月儿时,眼神才会泛起一丝暖意。
登基仪式刚毕,云岚便拿起案上早已拟好的圣旨,声音洪亮地宣布:“朕承父皇遗命,登基为帝。感念皇后萧氏,自巫溪相识,伴朕历经战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今朕在此立誓:此生唯有皇后一人,永不纳妃,后宫只设中宫,不立贵妃、妃嫔之位,以慰皇后多年相伴之情,以表朕此生不渝之心!”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瞬间陷入寂静,随后便是一片哗然。文武百官纷纷出列,跪在丹陛之下劝谏:“陛下,万万不可!帝王多子,方能稳固社稷。若只守皇后一人,恐子嗣单薄,日后引发储位之争,动摇国本啊!”
“陛下,历代帝王皆有三宫六院,非为私欲,实为江山传承。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为大云江山着想!”
面对群臣的恳切劝谏,云岚却面色坚定,缓缓抬手示意众人平身:“诸位卿家的心意,朕明白。但朕认为,社稷稳固,不在子嗣多寡,而在君明臣贤、百姓安乐。皇后与朕情深义重,朕此生绝不负她。此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说罢,他亲自走下丹陛,扶起身着皇后朝服的萧月儿,目光温柔而坚定,“月儿,委屈你了。”
萧月儿望着眼前的男人,眼眶微微泛红。她知道,帝王立誓不纳妃,是何等惊世骇俗之事,也明白他为自己承受了多少压力。她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温婉却有力:“陛下心意,臣妾知晓。往后臣妾定当辅佐陛下,打理后宫,不让陛下分心,与陛下共守这大云江山。”
登基之后,宫中的氛围依旧沉重。萧影儿的葬礼按照巫族圣女的规格举行,萧月儿穿着素色孝服,每日守在灵前,泪水几乎未曾断过。就在这时,萧丽珠突然变得格外 “贴心”—— 她日日守在坤宁宫,亲自为萧月儿熬制安神的汤药与安胎药,每一碗都要先尝过才递给她;萧月儿思念萧影儿时,她便柔声安慰,细数萧影儿的乖巧懂事;甚至连萧月儿的衣物起居,她都亲自过问,仿佛真的是疼爱外甥女的亲姨母。
萧芝芝也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她不再躲在母亲身后,而是主动上前照料萧月儿的起居 —— 每日清晨端来温热的参茶,午后为她铺好软垫,傍晚还会亲自为她揉腿捶背。她的动作轻柔,脸上总是挂着温顺的笑容,说话也细声细气,一口一个 “皇后娘娘”,显得格外乖巧懂事。
萧月儿本就沉浸在失去妹妹的悲痛与对腹中孩子的期盼中,见姨母与表妹如此 “真心” 待自己,渐渐放下了戒心。尤其是在云岚忙于处理朝政,无法时时陪伴在侧时,萧丽珠母女的陪伴,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开始将两人视为身边最可信赖的人,甚至会与她们分享腹中孩子的胎动,诉说对未来的期许。
几个月后,坤宁宫终于传来喜讯 —— 萧月儿历经三个时辰的阵痛,顺利诞下一名皇子。婴儿哭声洪亮,眉眼间竟有几分萧月儿的温柔。云岚守在产房外,听到哭声的那一刻,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快步冲进殿内,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眼中满是喜悦与珍视。他为皇子取名 “云曦”,寓意 “晨曦破晓,照亮大云”,希望这个孩子能为大云王朝带来长久的太平。
皇子降生的消息传出,举国同庆。云岚下旨大赦天下,减免全国半年赋税,还亲自带着萧月儿与皇子云曦,前往太庙祭拜先祖,告知这一喜讯。一时间,百姓们纷纷称颂皇帝与皇后的仁德,大云王朝的民心愈发稳固。
而就在此时,巫族内部却因圣女萧影儿的离世,陷入了混乱。按照巫族规矩,圣女离世后需尽快选出新的圣女,主持巫族的祭祀与医药事务。萧丽珠得知消息后,立刻开始四处活动 —— 她凭借 “皇后姨母” 的身份,频繁出入巫族长老的府邸,诉说自己如何 “悉心照料” 皇后与皇子;又在长老面前夸赞萧芝芝 “聪慧懂事,精通巫族草药,有圣女之姿”,极力推举女儿继任圣女之位。
萧月儿念及萧芝芝这段时间的 “乖巧” 照料,又碍于姨母的情面,便亲自出面,向巫族长老举荐萧芝芝。长老们见皇后亲自举荐,又听闻萧芝芝平日表现尚可,便不再反对。最终,萧芝芝在巫族的祭祀大典上,正式继任圣女之位,戴上了象征圣女权力的银冠,地位尊崇,仅次于巫族族长萧云芝。
大典结束后,萧丽珠悄悄拉着萧芝芝的手,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芝芝,你可记住,圣女之位只是个虚名,没有实权。唯有当了巫族族长,咱们母女才能真正在巫族立足,没人再敢轻视咱们,也没人再敢和咱们抢东西!”
萧芝芝轻轻点头,抬手抚摸着头上的银冠,眼中闪过与年龄不符的阴狠与野心。这些日子,隐月教的教众已遍布京城周边,圣女的身份又让她得到了巫族部分族人的拥戴,权力的滋味早已让她迷失。她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容,低声说道:“娘放心,女儿知道该怎么做。萧云芝年事已高,这族长之位,迟早是我的。”
母女俩相视一笑,眼中的算计与野心,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她们不知道,这份贪婪的欲望,终将把她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远在坤宁宫的萧月儿,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对姨母与表妹的阴谋,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