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荷看了一眼那条羊腿点点头说道:“足够了,羊腿肉剃下来切薄片,等会做涮羊肉,羊骨头剁碎先把底汤熬着。
熬汤的时候先不要放大料,将煎好的鲫鱼放进去一起熬,味道会更鲜美。”
“夏天吃羊肉燥热,荨娘你把羊肉切好后,去后院的菜地摘几个西瓜回来放井里冰着,等会儿晚上榨果汁喝。”
“两只鸡,嫩的那只公鸡用开水烫做成白切鸡,老一点的那只母鸡煲鸡汤。
煲汤时放半截人参须子进去,然后再放一些红枣枸杞,喝着才滋补。”
“最大的那只大鹅就红烧,家里还有去年采摘的板栗,等会儿就用板栗烧。”
宋书宴他们回来的不是时候,家里也没买到猪肉,因此晚上的接风宴,顾青荷就只能从家里的鸡鸭鹅身上下功夫了。
好在她家里牲畜养的足够多,想吃什么都有,等池塘里的鱼苗长大了还能随时吃鱼。
顾青荷安排完这些,又转头看向厨房角落的青菜以及刚采摘下来的野菌子。
“荨娘,你把那些青菜摘了洗干净,等会儿要炒一个小菜,涮羊肉的时候能吃。
还有那些野菌子挑些新鲜的,等会烧鹅的时候放一些进去,涮羊肉也能吃。”
“哎,好。”荨娘忙不迭的点头,应了一声就开始动手。
等到厨房里的饭菜都忙的差不多了后,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顾青荷赶紧换了一身衣服,重新佩戴了首饰,这才带着三个孩子迎了出去。只见宋书宴这时带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清秀男子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容貌不俗的妇人,妇人衣着朴素简单头上也未带珠钗,只用一根木簪绾着,脸上却带着温和的笑。
她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孩子,最大的一个是女孩,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
然后是三个小男孩,一个九岁,一个七岁,最小的那个孩子只有四岁。
于此同时,秦毅江舒月夫妻二人也看见了顾青荷,以及她家的三个小男孩。
这三个孩子大的五六岁,两个小的两三岁,长的一模一样应该是双胞,三个小孩眼睛乌黑发亮,好奇地打量着秦毅等一行人。
最大的那个小男孩毫不怯场,走到秦毅面前张嘴就笑嘻嘻的说道:“夫子,爹说你就是我的夫子吗?你会教我本领吗?”
秦毅被这孩子的可爱模样逗笑,蹲下身子抬手摸了摸石头的脑袋温和一笑。
“是呀,夫子会教你很多本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算术你想学的夫子都能教。”
石头一听这话眼睛更亮了,当即立正身子,对着秦毅就深深一鞠躬。
“石头拜见夫子!”
“石头?你家这孩子还未有大名吗?”秦毅侧身问道,宋书宴点点头笑道。
“夫子给取一个名,再取一个字。”
秦毅看着眼前乖巧的石头,思索片刻说道:“这孩子如此聪慧,便取名为这孩子名唤宋瑾,字瑜之。
瑜乃美玉,瑾瑜连在一起,寓意他能如美玉般光彩照人,品德高尚。”
宋书宴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名字,多谢夫子,儿啊!你日后就有名字了。”
一旁的江舒月看着可爱的双胞胎,笑着问顾青荷:“这两个孩子还没取名吧?”
顾青荷笑着回应:“正等着夫子给取呢。”
秦毅看着这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说道:“这两个孩子生得可爱,大的这个就叫宋珩,字璟之,小的这个叫宋珵,字琦之。
珩、珵皆为美玉,愿他们日后也能有美好的人生。”
宋书宴闻言再次谢过:“好名字,就依夫子所言。”顾青荷也笑着道谢:“多谢夫子赐名。”
这时,宋瑾拉着秦毅的手,眼睛里满是期待:“夫子,我以后一定好好跟您学本领。”
秦毅慈爱地摸摸他的头:“好,只要你用心学,夫子定倾囊相授。”
随后,众人进了屋子。顾青荷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落座,又让荨娘赶紧上茶。
秦毅的娘子也带着几个孩子们也都乖巧地坐下。大家一边喝茶聊天,一边说着几个孩子。
秦毅的四个孩子,长女秦姝,礼仪得体文静有礼,小小年纪就有了大家风范。
长子秦岷成熟稳重,另外两个也活泼可爱,跟石头三个没一会儿就熟络了起来,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
顾青荷看着孩子们相处融洽,心里十分欢喜,对秦毅一家也越发满意。
不一会儿,荨娘过来告知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宋书宴笑着起身,邀请众人前往饭厅。
这会的饭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烤鸭、腊肉香肠拼盘、人参母鸡汤、白切鸡、烧鹅、葱爆羊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炒时蔬、涮羊肉一共十道菜。
最后的涮羊肉锅子一端上来那叫一个香气四溢。
江舒月看着这一桌子的饭菜,以及准备好的果饮的美酒,心中很是惊讶。
这宋家娘子果然不是一般人,她是大户出身,在食材有限的乡下田间,是绝对弄不出这样一桌丰盛的席面的。
“秦夫子,这边请。”
宋书宴热情的招待大家入座,并给秦夫子一家倒上了美酒,敬了一杯酒。
秦毅喝完酒后又尝了一口红烧鹅,随即不由赞道:“这鹅肉鲜嫩多汁,板栗软糯香甜,还有这野菌子,味道更是独特。
白切鸡肉质鲜嫩,皮滑肉爽,这白切鸡的做法甚是地道。还有这涮羊肉,汤底鲜美,羊肉片薄而入味,实在是美味至极。”
众人听了秦毅的夸赞,也纷纷动筷品尝起来,一时间饭桌上都是称赞声。
同时孩子们也吃得欢快,秦姝和秦岷还会帮着照顾小一些的孩子。一顿饭吃得十分愉快
饭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大人们则继续聊天,说着学堂以及读书事。
顾青荷见状心里美滋滋的,有秦毅这样的夫子教导孩子,这几个孩子必定能学有所成。
接风宴过后,学堂便正式授课了。
目前学堂就五位学童,秦夫子家的两个孩子,长子秦岷,次子秦晏。
宋书宴家里的长子宋瑾,顾青荷的小弟顾青石,以及赵锦的小弟赵钦。
这几个孩子都是不收学费的,然后是笔墨纸砚书籍这些东西要自己准备。
至于村里的其他孩子,目前还没有哪户人家愿意花大价钱,把孩子送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