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卷着制排箫营的稻穗香,龙弈刚将十六管竹排箫搁在木案上,就见部落农夫阿穗推着粮车跌撞进来,车斗里的稻穗撒了一地,穗粒竟泛着干瘪的灰黄色:“东齐兵把东坡粮道堵了!说要‘帮’我们运粮去北仓,可我偷偷跟着看,他们把粮往自己的营地运,还送了这捆‘早熟稻’,磨出的米又苦又涩!” 阿穗手里攥着张稻秆纸,写着 “北仓安全可存粮”,字迹是老排箫师穗伯特有的 “稻秆笔字”,却在 “仓” 字少写了宝盖头 —— 穗伯写字从无缺笔。
阿婷突然走到排箫旁,指尖探进最长的箫管。往日通透的竹管,今日竟摸出半粒干瘪稻穗 —— 管内藏着东齐特有的 “瘪粒稻”,按部落《排箫礼典仪》,瘪粒稻入管视为 “粮食受灾”。“这稻秆纸是假的。” 她用银簪挑出稻穗,放在阳光下,穗粒竟慢慢发黑,“穗伯说过,真稻穗遇阳光会显金黄,瘪粒稻会发黑,而且……” 她将排箫凑到唇边轻吹,箫音竟带着 “沙沙” 的涩响,“东齐改了粮道路线,真粮道旁吹排箫,音会清亮得能传五里!”
这时,营外传来竹管碰撞的声响。部落守粮人阿仓扛着粮袋跑进来,袋口沾着稻壳:“东齐兵把北仓的粮道挖断了!还说‘北仓漏雨不能存粮’,可我在粮道旁捡到这节排箫 —— 上面刻着稻穗纹,是穗伯的‘记粮纹’!” 箫管上的纹路刻得极细,展开竟像张粮道路线图,末梢指向西坡的隐秘粮仓,正是部落藏新收稻谷的地方。
苏雅蹲下身,将阿穗带来的 “早熟稻” 倒进陶盘,撒上点清水,稻粒竟浮起大半:“这都是没成熟的瘪粒!东齐想让我们把好粮运错路,再用瘪粒充好粮,让我们冬天没粮吃!” 她刚将西坡粮仓的好稻倒出来,阿豆领着几个孩子举着小排箫跑进来,小排箫上缠着熟悉的红绳:“穗伯爷爷被东齐兵关在粮道旁的草屋!他偷偷塞给我们这只‘稻穗箫’,说吹‘宫 - 商 - 角’三音,真稻穗会往粮仓的方向倒!”
孩子们立刻将小排箫举到唇边,阿婷按 “宫 - 商 - 角” 弹奏,粮道旁的稻穗果然慢慢向西坡倾斜,在地上画出淡淡的路线 —— 正好指向隐秘粮仓。龙弈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阿穗,你按东齐说的‘运粮去北仓’,假装不懂改道,引他们放松警惕;项老将军带二十人去西坡粮仓,加固粮囤防偷袭;凌丰,你跟我带三十人持排箫去草屋,按‘宫 - 商 - 角’箫音传信号,等穗伯回应就动手;阿婷,你和苏雅带着孩子们在营里吹箫,一是稳定人心,二是教大家辨好粮。”
未时刚过,东坡粮道传来粮车的轱辘声。阿穗赶着粮车往北仓走,东齐兵果然围过来看热闹,领头的笑着说:“还是你们识相,等好粮都到我们手里,你们冬天只能求我们借粮!”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 “宫 - 商 - 角” 的箫音,穗伯在草屋里跟着箫音哼唱,东齐兵刚要堵他的嘴,就见凌丰的人从粮道两侧冲出来,用竹杆挑飞他们的刀,没等反抗就被捆在稻秆堆里 —— 刀落在稻穗上,没伤着一粒粮食。
龙弈解开穗伯的绑绳时,发现他的手腕上有道划伤 —— 是东齐兵逼他写假稻秆纸时划的。穗伯从怀里掏出张稻穗图:“他们把瘪粒稻藏在排箫里,还想改粮道劫粮,让我们的粮食断供!还好阿豆带了稻穗箫!” 项老将军的人立刻将好粮运进西坡粮仓,苏雅则带着人用清水辨粮,将瘪粒稻挑出来喂牲口,营里满是新稻的清香。
阿穗看着西坡粮仓的好粮,愧疚地说:“我不该信东齐的话,差点丢了部落的粮食。” 穗伯拍了拍他的肩:“知道错就好,以后多认认稻穗,就不会再上当了。” 暮色漫进制排箫营时,阿婷已用真竹管制了三十支排箫,每支都藏着好稻穗,部落人拿着排箫,挨家挨户检查粮食,将瘪粒稻挑出来,确保每家都能分到好米。
龙弈坐在木案旁,看着孩子们围着穗伯学辨稻穗,突然对身边的阿婷说:“以前总觉得,守粮食只要护好粮仓就够了,现在才懂,真正的守护要懂分辨稻穗、记准粮道,就像这排箫,管是路,穗是记,缺了哪样都不行。” 阿婷点点头,拿起一支新制的排箫:“以后我们把辨稻穗、记粮道的方法教给其他部落,让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粮食。”
夜色渐深,制排箫营的灯火亮了起来,箫音混着稻穗的轻响飘向远方。阿豆拿着小排箫跑到龙弈身边,指着箫里的稻穗说:“龙弈哥哥,以后我也要像穗伯爷爷一样,用排箫和稻穗保护部落的粮食!” 龙弈摸了摸他的头:“会的,等你学会了,就教更多人辨好粮,让所有部落都不怕东齐的阴谋。”
第二天清晨,部落人扛着好稻种、背着排箫往邻近部落送,远远就听到箫音。穗伯站在东坡粮道旁,看着重新畅通的粮道,对龙弈说:“你看这粮道,平平整整的能通粮车,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再毒的劫粮计也抢不走我们的粮食。” 龙弈望着远处的稻田,突然明白:真正的天下,不是靠武力赢来的,是靠每个部落都能守住自己的粮食供应链,守住自己的农耕根基,守住彼此的信任,这样才能让粮食的种子,在每片土地上丰收。
午后,邻近部落的农夫也赶来学制排箫、辨稻穗,穗伯手把手教他们制竹箫、认好粮,阿婷则在一旁吹箫,箫音传遍整个粮道。龙弈站在西坡粮仓旁,看着粮囤里堆得满满的好稻,听着清脆的箫音,突然觉得无比安心 —— 他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守护,一起学习,一起传递好的方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劫粮阴谋,没有实现不了的和平。
夕阳西下时,农夫们将最后一车好粮运进粮仓,孩子们举着小排箫在稻田里玩耍,箫音和稻穗的 “沙沙” 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阿婷走到龙弈身边,轻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要的天下,对不对?” 龙弈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是,这就是我们要的天下 —— 每个部落都能安全地种粮、运粮、存粮,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过冬天,再也没有瘪粒稻,没有阴谋,没有战争。”
晚风拂过稻田,带着箫音的余音,带着稻穗的清香,带着属于大天下的希望,飘向更远的地方。穗伯的箫音还在响,稻穗还在晃,部落人的笑声还在传,这一切,都在告诉所有人:只要心在一起,用智慧守护彼此,和平就会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哪怕是最险的劫粮计,也挡不住粮食丰收、人心向暖的秋天。
入夜后,制排箫营的竹排箫突然响起 “宫 - 商 - 角” 的节奏。部落人听到箫音,纷纷走出家门,举着火把走向粮仓 —— 穗伯说,今夜的月色最适合晒粮,是上天在保佑他们的粮食。阿豆拉着穗伯的手,指着粮仓说:“爷爷,以后我们的排箫和稻穗,是不是能让所有部落都有吃不完的粮食呀?” 穗伯摸了摸阿豆的头,笑着说:“会的,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再远的部落,都能听到我们的箫音,都能种出好稻,都能有装满粮仓的粮食。”
龙弈站在木案旁,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无比坚定。他知道,只要部落人团结一心,用智慧守护自己的粮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这,就是他们统一天下的底气 —— 不是靠武力,是靠每个部落对农耕的热爱,对粮食的敬畏,对和平的向往,是靠所有人一起,把好的方法、好的稻种、好的希望,传递到每一片需要的土地上。
秋风还在,箫音还在响,带着部落人的希望,飘向了远方的稻田,飘向了更广阔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