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往后每座城都这么搞,咱们的火炮优势岂不是大打折扣?难道真要拿弟兄们的命去填?”又一人忧心忡忡地说。
帐内一时议论纷纷,弥漫着一股以往胜仗打多了之后罕见的焦虑情绪。
“大王到!” 随着帐外禁卫一声通传,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将领肃立一旁。
张行迈步走入,目光扫过众人脸上尚未完全散去的严肃和疑虑。
他不由笑了笑,语气轻松地说道:“都怎么了?一个个绷着脸,如临大敌,不过是今日攻城未竟全功,又不是吃了败仗,何须如此?”
他走到主位坐下,继续说道:“不过,今日之事,倒也给你们,上了一课。
近来,军中有些将领,仗着我大夏火炮犀利,连战连捷,便滋生骄矜之气,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认为光凭炮火便能横扫一切。
这样很不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也会学习,也会想办法,今日这土袋之法,便是明证!
另外方才城内听风司传来密报,西安城内管控极严,城内戒备森严,内应难有作为,指望里应外合开门已不现实。
若继续沿用寻找弱点、重炮轰城的老办法,一则浪费弹药,消耗巨大;
二则耗时日久,效率低下。
诸位试想,若陕西后续城池都效仿此法,那我大夏以往攻城拔寨的犀利,还能剩下几分?
一座县城或许就要耗费许久,一座府城便要半月一月,我大夏定下的年底前必须完全拿下陕西的战略目标,还能如期实现吗?”
张行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位将领的心头,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间,确实拖不起。
“因此,”张行站起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本王决定,各部今夜好好休整,养精蓄锐。
明日,便让西安城内的守军,见识一下本王与研究院诸位研究员心血的另一项新成果!
此法一出,任他城墙再坚,土袋再厚,也必叫他灰飞烟灭!明日,必下西安!”
虽然不知大王口中的新成果具体为何,但看着张行那充满自信的眼神,回想起以往大王拿出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器械和战术,众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期待和战意。
他们齐刷刷抱拳,声震营帐:
“末将遵命!”
众将领领命退出后,大帐内只剩下张行与禁卫统领张继宗。
张继宗脸上带着一丝疑虑,上前低声道:“大王,明日...真要用那个方法吗?是否再斟酌一二?”
张行目光坚定,不容置疑:“不错,必须用!时间拖不起了,西安只是一个开始,若此后都效仿此法,层层设防,我大军必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我们必须以雷霆之势,粉碎他们的侥幸心理!”他走到帐口,望了望外面尚算晴朗的夜空,“近几日天气不错,无大风也无雨水,正是使用此法的最佳时机。
天时在我,岂能不用?”
张继宗仍是有些担忧:“此法经过研究院多次试验,威力与效果自然毋庸置疑。
只是...其原理看似并不复杂,技术门槛似乎不高,末将是怕,一旦使用,被明军窥得奥秘,仿制了去,日后恐成我军隐患。”
张行闻言,微微一笑,拍了拍张继宗的肩膀:“继宗,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你要知道,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蕴含着不简单的门道。
此物乃本王提出构想,经由研究院众多能工巧匠反复试验、改进方得成功,其中的燃料配比、气囊材料、操控技巧,都不是看一眼就能轻易模仿的。
况且,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他们即便勉强学去一点皮毛,我们日后便会有更先进、更厉害的后续手段。
明日,就让这西安城,成为我大夏研究院的第一个祭品!”
次日,上午九时许。
西安城头,郑崇俭一夜未敢深眠,早早便来到城门楼督战。
他望着城下严阵以待、军容鼎盛的夏军,心中既有昨日扛住炮火的些许庆幸,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安。
夏军如此安静,与昨日的猛烈炮击形成鲜明对比,实在反常。
就在这时,城下传来劝降的喊话声,内容与昨日大同小异。
郑崇俭定了定神,走到垛口后(尽管视线被土袋阻挡大半),朗声回应,语气决绝:“不必多言!本官郑崇俭,深受国恩,唯有效死而已!
尔等乱臣贼子,休要猖狂!西安城高池深,军民一心,必叫尔等头破血流!”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城下的夏军阵营中便有了动作。
并未见大规模步卒冲锋,反而是在一阵掩护性的火炮射击后,数百名夏军士卒推着巨大的盾车,缓缓推进到距离城墙约两百步的距离便停了下来,迅速结成严密的盾阵。
紧接着,更令人费解的一幕出现了:上百名身着精良甲胄的禁卫军士卒,抬着十几个巨大的藤筐、一些奇特的铁架子和十数个密封的巨大铁匣子,以及类似于帐篷的帆布从阵后快速奔至盾阵之后。
夏军阵营中,第三镇总兵李铁柱看着这些前所未见的物事,忍不住好奇地向中军方向的张行问道:“大王,此...此乃何物?就凭这些东西,今日便能拿下这西安府?”
张行嘴角微扬,目光紧盯着那些正在快速组装的器械:“此物,名为热气球,有它在,今日必下西安!”
“热气球?”李铁柱茫然,“为何?”
张行看着他,一字一句道:“因为,热气球,它会——飞。”
“飞?!”李铁柱瞬间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在李铁柱震惊之际,禁卫军士兵们已经熟练地将铁架子组装成稳固的基座,将那巨大的、涂有防火涂料的厚重幡布展开,连接在吊篮里铁匣子上方的烟囱口。
随后,他们取来粗壮结实的绳索,将绳索的一端牢牢系在热气球基座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后方沉重的重炮炮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