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降书?
汉家人民军在南洲田大败卢象升大军后。
高迎祥这狗头军师顾恩君,就到黄州府求见晏羽。
可高迎祥要求在占据襄阳府发育,还美其名曰为汉家人民军守住湖广北大门。
晏羽也懒得搭理顾恩君,连面都未见。
现在又送来请降书?
这倒让晏羽深感意外。
眼下襄阳城已拿下,又有承天府、汉阳府与长沙府等官员家眷在手。
汉家人民军可以安心分兵鲸吞湖广了。
但高迎祥、张献忠等流寇,现在也必须收拾了。
若是放任不管,腐明有没有兵力遏制流寇祸乱。
那陕西、河南与南直隶等省,都不敢想象会被流寇祸乱成什么样子。
又会有多少底层人民,会沦为流民,需要汉家人民军的粮食救济。
晏羽向丁二狗说道:“让那顾恩君来临汉门,看看我汉家人民军是如何屠杀士绅权贵。”
有了多次士绅权贵的屠杀经验。
再加上汉家人民军内部的思想灌输,哪怕是面对老人孩童。
汉家人民军战士,也是丝毫没有犹豫落下砍刀。
顾恩君看到数千权贵,一排排的砍头,再踹进汉江中。
猩红的汉江水,让身为流寇军师的顾恩君,心中也莫名生起胆怯之心。
“外臣顾恩君,叩见校长!”
外臣?
听到顾恩君的称呼,晏羽一愣。
这是啥称呼。
他晏羽又没称王称帝,何来臣子一说。
晏羽收回观看砍头目光。
回头俯视身后跪拜的顾恩君说道:“别跪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汉家人民军不兴跪拜。”
顾恩君抬头说道:“校长军威以震慑腐明不敢出兵,如今又拿下襄阳、武昌等重镇,天下人心尽归校长,校外登临九五至尊,也就差个良辰时日。”
“良辰时日!怎么?顾先生有好日子推荐?”
“眼下已入十月,外臣觉得校外可在来年正月初一,登临宝座,新年新朝新气象。”
“来年正月初一,也就两三个月,时间太仓促了,腐明未灭,流寇未除,我可不敢窃据宝座。”
顾恩君抬起的脑袋,又降了下来。
好你个山匪晏羽,你说腐明未灭就腐明未灭呗!
扯什么流寇未除啊!
这请降的话还未开口,就被你堵回去半截。
眼下需要背靠晏匪壮大义军。
顾恩君也不顾尴尬。
便双手捧上信封。
说道:“在下奉闯王之令,向校长递上请降书,我百万义军愿为校长马前卒,推翻腐明暴政。”
“客套话少说,说说高迎祥的要求吧!”
“闯王愿归顺校长,替校长镇守南阳府、汝宁府等地。”
“怎么?上次不是说要襄阳府吗?”
“校长兵威以抵襄阳府,我家闯王怎敢与校长争锋?”
“你回去告诉高迎祥,若真心归顺,就带着流寇来襄阳城受降,加入流寇前是种地的接着种地,是驿卒的继续做驿卒,我汉家人民军对你们的过往,可以既往不咎。”
听到晏羽的无理要求。
顾恩君缓缓站起身来。
冷笑道:“看来校长对我义军偏见颇深,这是要与我义军不死不休吗?”
“偏见?我汉家人民军渡江以来,已安置两百多万流民,这些流民,可都是托你们流寇的福。”
顾恩君看向汉江边的血腥砍头。
说道:“我义军数年来,转转陕西、山西、河南、南直隶与湖广,一路上杀富济贫,屠杀士绅权贵,与校长今日所为,又有何区别!”
“区别?我汉家人民军每杀一地士绅权贵,就安置好一地底层人民,你们流寇了?是如何处置底层人民的?”
“校长不过是凭借手中火炮鸟铳,能击败官兵围剿,若是校长没有火器优势,不能战胜官兵围剿,校长又会妥善安置底层人民吗?”
“呵呵…可以我有火器优势,能妥善安置人民。”
“既然校长都承认与我义军是一路人,为何就不能接纳我义军了?”
一路人?
晏羽什么时候说过与流寇是一路人。
耍嘴皮晏羽还真感觉自愧不如。
晏羽也懒得继续耍嘴皮子。
挑明问道:“高迎祥这么想加入我汉家人民军,是为了图一些火器装备,还是想背靠我汉家人民军发展,免得又遭到腐明官兵围剿?”
顾恩君甩了一下衣袖。
气愤回道:“即使校长已把请降的路堵死,在下也没必要多费口舌,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安身,我义军远离湖广便是。”
“且慢!天下也是我汉家人民的天下,流寇若是敢祸乱其他地方汉家人民,天涯海角,我汉家人民军必追之、屠之。”
“校长莫不是自信过头了,腐明官军围剿我义军数年,我义军不照样在绝境中发展壮大,校长可别忘了,我义军可没城池拖累,可没有田地家宅要守护。”
这是又要玩一路劫掠裹挟那一套。
真要是让流寇逃到河南腹地,逃到陕西、山西等地。
短期内,好家人民军确实没有好办法应对。
“你回去告诉高迎祥,我确实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去处。”
“哪里?”
“交趾、暹罗。”
“海外?校长莫不是在说笑?”
“北方连年干旱,天灾频发,若是能去交趾、暹罗夺些粮食回来,进可在海外称王,退可荣归故里。”
“先不说我义军如何穿过两广,抵达交趾、暹罗,就交趾那瘴气之地,校长莫不是想让我义军在海外自生自灭?”
“你可回去与高迎商量商量,若是敢再为祸我汉家人民,普天之下,就再无尔等流寇生存之地。”
见顾恩君走远之后。
丁二狗问道:“校长!第四旅炮兵营已赶往谷城县归队,第二旅炮兵营也赶往郧西县,校长真打算收编流寇吗?”
晏羽看向丁二狗问道:“你认为高迎祥愿意去交趾、暹罗吗?”
“职下对交趾、暹罗了解不多,但自汉唐以来,交趾失而又得,得而又失,一直无法融入中原王朝,想来确实如顾恩君所言,那里是瘴气之地,职下认为高迎祥等流寇,不肯去交趾、暹罗,为我汉家人民开疆拓土。”
“我也猜测高迎不肯去,不过是给他说条退路,是好掩护我第二旅与第四旅,突袭流寇争取时间。”
“只是北方大地,处处是饥民,没了高迎祥,还会有张迎祥、李迎祥。”
听到丁二狗的顾虑。
晏羽叹息道:“若想一劳永逸解决北方饥民,要么让流寇继续祸乱,减少人口,要么!快些打通交趾、暹罗和古里(印度)等国航道,用海外粮食,供给北方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