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刚才在办公室看您一直在研究那个‘城西系列案’,这案子……很棘手?”
李南适时地将话题引向王洛关心的方向。提到案子,
王洛眼镜后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放下了筷子:
“岂止是棘手!简直成了我的心病!从99年初到现在,两年多时间,
城西老居民区,类似手法入室盗窃,发生了七起!案值累计超过二十万!”
他语速加快,带着技术型人才特有的专注和一丝不甘:
“嫌疑人手法极其专业!专门挑那种老式的‘十字锁’、‘月牙锁’防盗门下手!
技术开锁,速度极快,几乎不留痕迹!我们痕检的兄弟把现场翻遍了,
毛都找不到一根!没有指纹,没有脚印,没有撬压痕迹!就跟鬼进去了一样!”
“而且反侦察意识超强!本来新区就没两个监控,还专挑监控死角,
作案时间都在白天住户上班时间,得手就走,绝不逗留!
对地形熟悉得可怕,每次都能完美避开巡逻人员和可能的目击者!”
顿了顿,王洛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我们排查了全市所有有盗窃前科、特别是会技术开锁的人,筛了好几遍,
没一个对得上!也尝试蹲点守候,但他像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我们蹲哪里,他就不在哪里作案!邪门得很!”
王洛越说越激动,显然这个案子让他这个科班出身、自视甚高的刑警感到了极大的挫败。
赵刚也皱着眉头补充道:“这案子影响太坏了!新区这片人心惶惶,老百姓骂我们警察无能!
分局压力也很大,限期破案令都下了好几次了,可就是没辙!成了积案中的积案!”
李南认真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轻轻敲击着,眼神深邃。
他脑海中迅速过滤着王洛描述的每一个细节:
技术开锁、老式锁具、不留痕迹、反侦察强、熟悉地形、白天作案……
这些特征,结合前世的一些模糊记忆,一个名字和一段背景信息,
如同沉船般缓缓浮出水面……
“王哥,您刚才说,嫌疑人只针对老式‘十字锁’、‘月牙锁’?”
李南突然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有没有可能……嫌疑人本身,或者他接触的环境,就与这些老式锁具高度相关?
比如……锁厂的退休工人?或者,专门维修这类老锁的师傅?”
王洛一愣,随即摇头:
“这个方向我们查过。新区这片几家老锁厂、还有几个有名的修锁匠,
我们都摸过底,没发现可疑的。而且,这种开锁技术,修锁匠未必有,
更像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专业训练……”
李南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个词,目光扫过赵刚,
“赵哥,您侦察兵出身,对追踪和反追踪在行。您觉得,
嫌疑人这种对地形和监控、巡逻规律的熟悉程度,像不像是……踩点踩出来的?
而且是经过了极其专业和长时间的踩点?”
赵刚眼神一凝,仔细想了想,缓缓点头:
“像!非常像!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性、专业化的踩点,
才能把时间、路线、躲避点卡得这么精准!这绝不是普通小偷能做到的!
更像是……有预谋的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四个字,让李南心中那个模糊的名字瞬间清晰起来!
一个前世在几年后才被挖出来的、有着特殊背景的独行大盗形象,跃然眼前!
但他没有立刻点破。时机还不成熟,证据链更是空白。
他只是顺着赵刚的话,抛出一个更具体的思路:
“王哥,赵哥,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既然嫌疑人如此专业,踩点如此周密,
那他必然会在案发区域有较长时间的‘合法’停留。
除了修锁匠、推销员这些常见身份,有没有可能……
是某种流动性强、需要深入社区、且不太引人注意的职业?
比如……收废品的?送煤气的?查水电表的?甚至是……
社区聘用的临时巡逻队员?”
李南提出的这几个职业,都是2000年前后能自由出入老旧社区且不易被怀疑的身份。
尤其是‘社区临时巡逻队员’,这个角度非常刁钻,是王洛他们之前排查的盲区!
王洛和赵刚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王洛猛地一拍桌子:
“对啊!社区巡逻队员!这个身份我们还真没重点筛过!
他们有正当理由在社区长时间逗留、熟悉地形、掌握巡逻规律!
而且流动性大,很多都是临时聘用的,背景审查不严!这个方向……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