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志强将自己的发现和判断汇报给了李南:
“李局,这个郑鹏,很可能是一个内心仍有原则、且可能掌握某些内部情况的‘异类’。
或许,他可以作为我们未来从内部攻破的一个潜在支点。”
李南听取了全部汇报,沉思良久。陈铭生和贺思伟的线索至关重要,指向了直接知情人“小霞”;
荣志强的发现也极具价值。但对于接触郑鹏,李南保持了极大的谨慎:
“荣哥,你的判断很可能是对的。郑鹏或许是一把钥匙。但现在还不是接触他的时候。
我们无法百分百确定他的真实立场,也无法确保接触的绝对安全。一旦他是秦伟民故意留下的‘反诱饵’,
或者我们的接触被察觉,整个行动将前功尽弃,甚至可能给他带来危险。”
“当前,所有重心,必须放在寻找‘小霞’上!只要找到她,拿到直接证言,很多谜团就能解开,
我们也能更有把握地判断内部人员的可靠性!”
李南当即下令:
“贺思伟、陈铭生,你们两人准备一下,立刻动身,前往汉川县石家坳村,寻找关键知情人小霞!
杜江、伍建国,你们负责外围策应和安保。关劲松、叶嘉,你们继续监控蒋雄等人,防止其闻风逃窜。
徐晶晶,提供一切必要的技术支援!荣哥,你坐镇分析所有汇拢的信息!”
“记住!”
李南目光锐利如刀,
“寻找小霞的过程,必须绝对保密,行动要快,手段要巧!既要问出真相,也要保证她和你们自身的安全!
汉川不是我们的地盘,高启强的触角未必伸不到那里,一切小心!”
接到命令后,贺思伟和陈铭生没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准备。他们深知,时间就是一切,
消息的传递速度可能远超他们的行动速度。两人仔细斟酌了伪装身份。
最终决定扮演成“省城关爱女性权益基金会”的调研员,以“调研偏远地区外出务工女性权益保障状况”为由,前往石家坳村。
这个身份既合理,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对方戒心,且与寻找小霞的目的有间接关联。
徐晶晶为他们准备了仿制了相应的工作证、介绍信和调查问卷。他们驾驶一辆毫无特征的普通桑塔纳,
徐晶晶为他们配备了录音笔和微型相机,以备不时之需。杜江和伍建国作为后援,在定城市区待命,
随时准备响应支援请求,并监控定城方向的任何异动。出发前,徐晶晶通过有限的户籍系统权限,
初步核实了“汉川县石家坳村”确实存在,但关于“小霞”的具体信息大名、年龄、家庭情况则一无所知,
这需要他们到当地后细致排查。汉川县距离定城市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多为崎岖山路。一路上,
陈铭生负责驾驶,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后视镜,确保没有被跟踪。贺思伟则不断模拟着进村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
到达石家坳村所在地的乡镇时,已是下午。这是一个典型的偏远乡镇,街道狭窄,人流不多。他们没有直接进村,
而是先在乡镇上唯一一家像样的招待所住下,并尝试从侧面了解情况。贺思伟以基金会调研员的身份,
去了乡镇妇联和派出所进行“报备”,这是为了身份更真实,也顺便观察反应。乡镇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到来并未表现出过多惊讶,
只是例行公事地登记了一下。陈铭生则留在招待所附近,看似闲逛,实则观察有无可疑人员注意他们。
第二天一早,两人开车前往石家坳村。村子坐落在山坳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稀疏,显得有些闭塞。
他们首先找到了村委会。村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皮肤黝黑,看起来颇为朴实。贺思伟再次亮明身份,
说明了“调研”来意。村支书接过介绍信看了看,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但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喝茶。
“调研好,调研好,关心妇女同志嘛。”
村支书笑着,但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村这几年出去打工的姑娘不少,具体都在哪,干啥,家里人也未必都清楚。你们这一个个问,恐怕不太好找啊。”
贺思伟立刻接话:
“没关系,支书,我们就是抽样调研。您看能不能提供一份近几年外出务工的女性名单?或者我们先找几家聊聊?”
村支书面露难色:
“名单啊…这个可能不太方便。要不这样,你们先在村里转转,看看想找哪家了解情况,我再帮你们联系?”
这个反应看似合理,但贺思伟和陈铭生对视一眼,都感觉到了某种不寻常的“保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