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泰囧》在影院里高歌猛进,狂揽票房的同时,昊天集团另一枚酝酿已久、承载着许昊移动互联网野心的战略棋子,终于落在了棋盘上。
十二月底,一个寒冷的冬日,一款名为 “微光” 的移动应用,在经历了数轮严密的内测和优化后,正式在pc端、各大手机应用平台(主要以塞班S60系统、黑莓系统以及崛起的windows mobile平台为主)开启公测。
它的启动画面简洁而充满寓意:
一片幽深的蓝色背景上,一点柔和的绿色光晕如同星火般亮起,随即化作一个简洁的、带有对话气泡轮廓的绿色图标。
下方是一行清晰的小字:
微光,连接彼此。
这看似平静的登场背后,是昊天集团整合所有资源发起的、一场立体而狂暴的推广风暴。
昊天音乐的pc客户端和wAp手机端,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强力弹窗推送。
“免费语音对讲,随时随地联系tA!”
的广告语极具诱惑力,点击直接跳转下载页面。
许昊的歌手身份和影响力在此刻发挥到极致,他在个人主页和粉丝俱乐部发布了唯一一条置顶消息:
“我在微光,等你。”
并附上了一个微光号的二维码。
晋江文学城作为文字内容源头,在所有热门小说的阅读页面嵌入了精心设计的横幅广告——
“用微光,和书友零距离聊剧情,偶遇同好!”
许昊麾下所有能动员的艺人,胡歌、杨密,景甜、刘诗诗、陈晨、陈楚生、杨洋、王鸥、谭维维等,统一在她们活跃的博客、论坛等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微光号,并分享使用体验。
景甜晒出了一张通过微光“免费”发给经纪人的语音消息截图(“姐,我到剧组啦!”),附言:
“话费省下来买糖吃~”;
陈晨则用微光的“状态”功能,发布了一条《泡沫》的歌词片段,瞬间引发粉丝在微光上创建群组讨论。
雇佣的资深网络推手和内测期积累的忠实种子用户,如同水银泻地般涌入当时最火爆的天涯社区、猫扑、各大高校bbS以及无数的qq群。
他们不是生硬地发广告,而是制造场景:
“和女朋友异地恋,微光语音聊天简直救命!”
“发现一个超好用的软件,能看见附近也在用的人,嘿嘿……”
此前招募的“校园大使”们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食堂门口支起易拉宝,在宿舍楼道张贴设计醒目的海报,口号直接戳中学生痛点:
“微光,打电话不要钱!”
简单、粗暴、有效。
地推人员拿着印有下载二维码和简单教程的宣传单,见人就发。
吴宵光团队谈下的几家国内主流中低端手机厂商的出厂预装开始显现效果。
无数用户打开新手机时,会发现一个名为“微光”的应用已经安静地躺在应用列表里,降低了初次使用的门槛。
在京都、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地铁通道、公交站牌,微光的广告一夜之间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
“免费语音”、“发现身边的人”成为最核心的宣传诉求。
当用户被各种渠道吸引,下载并打开微光后,他们发现,这确实不是一款普通的软件。
革命性的免费语音对讲:
这是微光最锋利的长矛。
在短信尚需收费、长途话费昂贵的年代,清晰、稳定、几乎无延迟的60秒语音对讲功能,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
用户第一次发现,原来可以像对讲机一样,又比对讲机更自由地随时发送语音消息,而且完全免费!
这瞬间抓住了所有需要频繁沟通又顾虑成本的用户,尤其是异地恋情侣、学生群体和业务联系频繁的年轻人。
基于基站定位(LbS)技术实现的“附近的人”功能,为微光注入了强大的陌生人社交基因和荷尔蒙气息。
用户可以选择开启,查看附近同样开启此功能的微光用户。
这种带有一定神秘感和窥探欲的功能,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猎奇心和社交欲望,成为了用户增长和粘性的超级引擎。
初生的社交苗圃在核心的通讯功能之外,微光创新性地加入了“状态”功能,类似于一个简化版的微博。
用户可以在此发布文字、表情和手机拍摄的图片(尽管此时手机摄像头像素不高,但分享生活瞬间已然足够)。
用户可以关注好友、明星(昊天系艺人率先入驻并频繁更新),评论点赞。
这里成为了信息分享和轻度社交的场所,为微光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演进埋下了伏笔。
针对当时五花八门的手机系统(尤其是塞班),张维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极其艰苦的适配和优化,保证了微光在大部分主流机型上运行流畅、稳定,且耗电量、流量消耗都控制在了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种专注于用户体验的细节,成为了微光口碑传播的重要基础。
《泰囧》现象级成功带来的品牌热度,线上线下无死角的推广轰炸,以及产品本身精准切中时代痛点的颠覆性功能……多种力量汇聚成一股洪流。
微光公测的效果,堪称核爆。
公测首日,新增用户数如同坐上了火箭,直接突破 50万 大关!昊天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警报频传,张维带领团队顶着血红的眼睛连夜扩容,确保用户体验。
三日,用户数势如破竹,突破 300万!“微光”、“免费语音”、“附近的人”等关键词以碾压之势,横扫各大应用商店和wAp下载站的排行榜,强势登顶!
一周,用户增长曲线非但没有放缓,反而因为强大的口碑效应和“邀请有礼”的裂变机制变得更加陡峭,用户总数狂飙至 1200万!
数据后台显示,用户日均发送语音消息数量惊人,“附近的人”功能使用频率极高,用户粘性远超预期。
媒体惊呼:
“移动社交新王者降临?”
“微光: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业界同行,尤其是那些依靠pc端社交产品的巨头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刺骨的威胁。
他们紧急召开高层会议,屏幕上微光那几乎垂直攀升的增长曲线,让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得如同结冰。
昊天集团内部,则是一片沸腾。
吴宵光几乎是以冲刺的速度闯入许昊的办公室,汇报着每一个里程碑数据,声音因激动而沙哑。
张维虽然疲惫不堪,但脸上洋溢着技术人独有的、产品获得巨大成功后的自豪与红光。
乔晚则已经开始冷静地核算着微光恐怖的流量背后,未来可能的增值服务收入和巨大的资本想象空间。
许昊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正在被无数“微光”点亮连接的城市,眼神平静如水,唯有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微光的成功,完全在他的预料和规划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款应用的胜利,更是他 “应用生态先行,硬件终端跟进” 战略的关键落子。
微光,将作为他未来移动互联网生态最底层的入口和护城河,为他即将到来的硬件并购(摩托罗拉)铺平道路,成为连接他旗下文娱内容(音乐、影视、文学)与用户的最直接、最高频的通道。
《泰囧》点燃了线下娱乐的烽火,证明了他在内容制作领域的统治力;
微光则开启了线上社交的革命,展现了他对互联网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强大的产品能力。
他的商业帝国,内容与渠道的双翼已然展开,开始爆发出令人战栗的力量。
资本的雪球,在加入了“用户规模”和“流量入口”这两股堪称恐怖的润滑剂后,其积累速度和体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量级。
公测的辉煌仅仅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社交战争,随着微光这头凶猛的跨界巨兽闯入赛场,已然硝烟弥漫。
而许昊,正立于潮头,冷静地审视着这片由他亲手搅动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