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事务暂告一段落,许昊没有片刻停歇,将目光投向了供应链根基最为深厚的珠三角地区。
接下来的一周,他的行程密集得如同作战。
他没有选择前呼后拥的视察,只带了高杰、张志远等少数核心保镖,以及一位从昊天科技临时抽调、对供应链极其熟悉的资深工程师。
一行人轻车简从,如同特种部队般,精准地穿梭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工业园区。
这一周,许昊的身影出现在十几家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企业里:
在深圳龙华一家为ht手机供应金属中框和玻璃后盖的精密结构件工厂,他没有直接去会议室,而是径直走进了注塑和cNc车间。
空气中弥漫着切削液的味道,机器轰鸣。
他拿起一个刚刚下线的中框样品,对着光仔细检查边角的处理,询问厂长关于良品率、产能爬升速度以及应对ht-two新设计可能带来的挑战。
在东莞长安一家专攻柔性电路板(Fpc)的上市公司,他戴着防静电手套,在工程师的陪同下,透过显微镜观察线路的精密程度,详细听取了关于新材料应用和信号完整性测试的汇报。
在广州开发区一家为平板电脑项目配套液晶显示模组(Lcm)的合资企业,他花了大半天时间,深入了解了当前良品率低下的具体环节——是背光均匀性问题?
还是驱动Ic bonding的工艺不稳定?
他与对方的技术总监反复探讨,甚至现场观看了改进后的实验批次测试数据。
他还走访了摄像头模组厂、声学器件厂……所到之处,他问的问题都极其专业和内行,直指核心成本和技术的痛点,让不少原本还想打些马虎眼的工厂负责人冷汗直流,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诚意和真实数据来应对。
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世界首富,展现出的不是财大气粗的傲慢,而是对制造业细节的深刻理解和一种迫人的务实精神。
他不需要听华丽的ppt,他要看产线、看数据、看良品率曲线、看库存周转。
在一家企业的会议室里,面对对方总经理关于“成本压力巨大,能否适当放宽某个非关键尺寸公差”的建议时,许昊放下手中的样品,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李总,昊天选择合作伙伴,看的不是最低价格,而是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交付和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价格可以谈,但质量标准,一寸也不能退。你们现在遇到的工艺难题,如果需要,我的昊天研究院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我们可以联合成立攻关小组。但我要的,是百分之百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
那位李总愣了片刻,随即肃然起敬。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要构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组装帝国,而是一个从底层技术、核心部件到最终产品都拥有极强掌控力的生态。
这种合作,虽然要求苛刻,但一旦跟上,前景无限。
一周的奔波,风尘仆仆。
每天晚上,许昊都会与周韶宁以及京都的核心团队进行视频会议,将当天考察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初步的解决思路进行同步,并要求团队立刻跟进。
当周五傍晚,许昊的车队从最后一家位于深圳宝安的连接器工厂驶出时,他靠在车后座上,微微闭上眼。
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清明。
这一周的深入一线,让他对平板电脑供应链的困境有了最直观和深刻的认知。
问题具体在哪儿,哪些环节可以优化,哪些供应商值得大力扶持,哪些可能需要备选方案,在他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图谱。
“告诉周韶宁,”
他没有睁眼,对前排的王楠楠吩咐道,
“下周一的供应链专项会议,我亲自主持。另外,通知乔晚,准备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三家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确定的、有核心技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供应商,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
“是,许董。”
王楠楠利落地记录着。
结束了在珠三角地区马不停蹄、深入一线的供应链考察,许昊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制造业重镇——长三角地区。
他又花费了数日时间,密集走访了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多家精密加工、传感器和芯片封装测试企业。
当车队最终驶入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时,连日的奔波与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紧绷感,似乎才被这座城市特有的、沉静而深厚的历史气息稍稍中和。
在最后一家位于江宁开发区、专注于工业级传感器制造的企业考察完毕,听完负责人关于技术突破和产能规划的汇报后,许昊站在工厂的露台上,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紫金山轮廓,缓缓地、几乎是微不可察地松了一口气。
核心供应链的实地摸底工作,总算是暂告一段落。
脑海中,一张覆盖珠三角、长三角,涉及数十家核心供应商的清晰图谱已然形成,优劣短板、合作潜力、风险节点都已了然于胸。
这为他下一步做出精准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许董,接下来是直接去机场吗?”
王楠楠在一旁轻声请示行程。
许昊收回望向远山的目光,沉吟了片刻。
南京,这座承载了太多历史积淀的城市,他前世今生都未曾好好停留感受过。
连续的商务征战,即使是以他的精力,也感到了一丝心神上的疲惫。
他需要一点不同的东西来涤荡一下风尘。
“不急了。”
许昊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闲适,
“在南京住一晚。明天,逛逛再说。”
第二天,天色方熹微,许昊便已起身。
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让高杰和张志远开着车,如同普通的游客一般,融入了南京的清晨。
他们首先来到了明孝陵。
行走在巨大的石象路神道上,两侧历经六百余年风雨的石兽沉默肃立,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为这片皇家陵寝增添了几分苍茫与神秘。
许昊的脚步很慢,他用手轻轻触摸着冰凉的、布满苔痕的石刻,感受着那粗糙质感下流淌的历史厚重感。
这与他在实验室里触摸精密元器件、在谈判桌上运筹资本的感觉截然不同,一种更宏大、更接近时间本质的感悟悄然涌上心头。
“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最后打下这座江山,定都于此,其气魄与艰难,非同一般。”
许昊望着前方巍峨的陵宫,轻声自语。
高杰和张志远沉默地跟在身后,保持着警惕,同时也感受着老板身上难得流露出的、不同于商界杀伐的沉静气息。
离开明孝陵,他们驱车来到了中山陵。
沿着漫长的台阶一步步向上攀登,两侧松柏苍翠,视野愈发开阔。
登顶祭堂,俯瞰整个南京城,紫金巍巍,秦淮如带,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一种“天下为公”的博大气象扑面而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许昊站在这里,心中感慨。
孙先生致力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统一,而他许昊,这一世的使命,则是要用科技与资本,让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未来的星辰大海中占据先机。
方式不同,但其志向之远、责任之重,或许有某种精神上的共鸣。
午后,他们去了夫子庙一带。
这里的气息与陵寝的肃穆截然不同,充满了市井的繁华与人间烟火气。
他们乘坐画舫,泛舟秦淮河上。
河水悠悠,两岸是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历史上才子佳人的笙歌箫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许昊看着眼前歌舞升平的景象,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
历史的兴衰更迭,与眼前这永恒的、追求现世欢乐的人间烟火,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照。
他追求的科技帝国,最终不也是要服务于这具体而微的人间生活么?
船靠岸后,他甚至在王导谢安故居附近的巷弄里,寻了一家老字号,品尝了地道的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
味道鲜美,接地气,让他感觉自己也从云端稍稍落回了地面。
这一天的游览,没有紧张的行程,没有复杂的谈判,只有与历史的对话和对一座城市气息的沉浸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