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一架飞往国内的波音777客机,在跑道上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昂首冲入云霄。
经济舱内,林浩将舷窗的遮光板拉下,隔绝了窗外刺眼的阳光。持续了近一周的、高强度的精神紧绷,终于在此刻,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他靠在舒适的座椅上,很快便沉沉睡去。
身旁的陈默、高翔、徐涛和苏晓月,也都在闭目养神。
这场波士顿之行,他们赢得了一切。
学术的声望,同行的敬畏,对手的溃败,以及一个更加清晰、也更加宏伟的未来。
现在,是时候,回家了。
……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江北国际机场。
当林浩一行人,带着一身旅途的疲惫,走出通道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让他们瞬间清醒,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通道外,早已拉起了一条红色的欢迎横幅,上面用醒目的宋体字写着:“热烈欢迎我校陈默教授团队在世界材料科学大会载誉归来!”
横幅下,站着一群人。
为首的,是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振国院士。他的身后,是江北大学的校长、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机械工程学院的院长……几乎学校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头面人物,都悉数到场。
甚至,连省科技厅的一位领导,都赫然在列。
“哈哈哈!陈默!小林!你们可算是回来了!”王院士看到他们,立刻满面红光地迎了上来,他没有先和陈默握手,而是直接一把抓住了林浩的胳膊,用力地晃了晃,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好小子!干得漂亮!你们那场报告的视频,我反反复复看了三遍!太提气了!太给咱们中国学者长脸了!”
校长也走上前来,紧紧握住陈默的手,激动地说道:“陈默教授,你为学校,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啊!学校研究决定,要给予你们团队,最高规格的支持和奖励!”
面对如此高规格的欢迎仪式,林浩和高翔他们,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习惯了在实验室里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何曾见过这般众星捧月般的阵仗。
唯有陈默,依旧保持着他那份沉稳。他与各位领导一一握手,不卑不亢地说道:“谢谢王院士,谢谢校长。我们只是做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乘坐学校安排的专车,返回江北大学。
当车队,缓缓驶入那熟悉的、阔别了一周的校园时,林浩的心中,才终于涌起了一股“回家了”的踏实感。
车辆,在学院楼前停下。
“来,跟我来。”王院士笑着,走在前面。
一行人,乘坐电梯,直达八楼。
电梯门打开,眼前的景象,让林浩、高翔、徐涛和苏晓月,都惊呆了。
整个八楼,除了他们原来所在的805办公室和806实验室的门牌还在,其余所有房间的标识牌都已被摘下,显得空空荡荡。
原本属于其他几个课题组的实验室和办公室,此刻,已经被彻底清空。地面铺上了崭新的防静电地板,墙壁也重新粉刷过。在楼层的入口处,一面崭新的、由拉丝不锈钢打造的金属铭牌,已经被挂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铭牌上,镌刻着一行大气磅礴的、隶书字体的烫金大字:
江北大学 先进材料研究所
“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地盘了。”校长指着这空旷的整整一层,豪气干云地说道,“整个八楼,一千五百平米的空间,全部划归给你们先进材料研究所!除了现有的805和806,其他房间你们自己规划!缺什么设备,直接打报告,写清单,学校给你们配齐!”
一千五百平米!
一整层楼!
林浩和高翔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们想起了,两年多前,他们还挤在那间不到五十平米、终日不见阳光的地下室里,为了修复一台报废的电弧炉而绞尽脑汁。
而今天,他们拥有了,一整层楼。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他们一时间,竟有些恍如隔世。
王院士和校长又勉励了几句,交代了一些后续的行政事宜,便带着其他领导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他们知道,对于这群刚刚结束长途飞行的功臣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和安静。
领导们前脚刚走,806实验室的门,就“吱呀”一声,被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推开了一条缝。
韩立阳和秦峰,探出了两个脑袋。
看到外面只剩下林浩他们几个熟悉的面孔,两人才如释重负地走了出来。
“师兄!你们回来啦!”韩立阳挠着头,憨厚地笑道。
秦峰也推了推眼镜,酷酷的脸上,难得地带上了一丝激动:“林师兄,你们的报告……太牛了。”
徐涛走过去,一人给了一拳,笑骂道:“好啊你们两个,刚才领导在,一个个都当缩头乌龟是吧?胆子也太小了。”
韩立阳不好意思地解释道:“不是啊徐涛哥,刚才外面乌泱泱全是人,又是校长又是院士的,我跟秦峰哪见过这场面啊,就没敢出去。”
这番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刚才那份因高规格接待而产生的些微不适感,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烟消云散。
“好了,庆功的话,以后有的是时间说。”陈默教授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了回来,“都进来吧,我们现在,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去做。”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学生们,语气,重新变得严肃而专注。
在806实验室内,一场关于顶级论文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波士顿的胜利,是舆论上的胜利,是声望上的胜利。但要将这场胜利,彻底地、永久地,镌刻在世界科学史的丰碑之上,他们还需要,一篇无可争议的、发表在最顶级期刊上的、奠基性的学术论文。
团队的所有核心成员,围坐在了一张临时拼起来的会议桌前。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陈默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一个单词——《Science》。
“这篇论文,必须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集大成者。它不仅要展示我们所有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更要把我们在波士顿,用以反击的那三记‘王炸’,也就是我们所有的证据链,都完整地、系统地,毫无保留地,写进去!”
“我们要的,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陈默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光芒,“我们要的,是一本,足以定义这个新领域的……教科书!”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都进入了一种比在波士顿备战时,还要紧张和专注的“闭关”状态。
806实验室内学生工位区,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林浩,作为总设计师和实验核心,负责梳理和撰写论文最核心的“实验”部分。他将那874次实验的“数据洪流”,以及“阿基米德”系统的全部设计思路和性能验证,都以一种极其详实、却又逻辑清晰的方式,整理了出来。
高翔,则和秦峰一起,负责“理论与计算”部分。他们将“声子聚焦”的物理模型,以及“数字孪生”系统的算法核心,用最严谨、最无懈可击的数学语言,进行了完整的推导和阐述。
徐涛,则发挥了他那无与伦比的AI和数据可视化能力。他将所有枯燥的数据,都转化成了清晰、直观、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表和动画,作为论文的支撑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s)。
苏晓月和韩立阳,则承担起了最繁琐,也最考验耐心的工作——他们负责校对数百篇参考文献,确保每一个引用,都精准无误;他们也负责将所有中文的实验记录和讨论,翻译成最地道、最专业的学术英语。
这是一个庞大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像一颗颗高速运转的齿轮,天衣无缝地,啮合在一起。
在论文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后,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论文的配图,尤其是那张将决定文章“门面”的toc图(table of contents),该找谁来设计?
“我们现在的图,虽然清晰,但……总感觉少了点艺术感和冲击力。”徐涛看着自己做的几张示意图,不太满意地说道。
林浩的心中,瞬间,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他拿出手机,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那个,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的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就传来了那个熟悉而爽朗的声音。
“喂?林浩?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是李静师姐。她毕业后,考取了家乡的公务员,已经离开学术圈挺久了。
“师姐,没打扰你工作吧?”林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有点事,想请你出山,帮个忙。”
当林浩将他们的需求,以及这篇论文的重要性,简单地介绍了一遍后,电话那头的李静,沉默了片刻。
“把你们现有的素材和论文初稿,发我邮箱。”她的声音,干脆利落,不带一丝犹豫,“别的我不敢保证,但让你们的成果,以最帅的姿态,登上世界最高舞台。这事儿,师姐我,包了!”
两天后,一封来自李静的邮件,出现在了林浩的邮箱里。
当林浩点开附件,看到那张toc图的设计稿时,整个801教研室,都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
那是一张,堪称艺术品的杰作。
在深邃的、如同宇宙般的黑暗背景下,一块冰冷的、象征着传统材料的灰色金属,正在崩裂。而在它的内部,一道道璀璨的、如同金色星河般的声子能量流,正在汇聚、重生,最终,凝聚成一个全新的、闪耀着生命光芒的、完美的晶体结构!
整个画面,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和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
“就用它了!”陈默当场拍板。
最后,是作者署名的问题。
经过团队内部的讨论,最终,一个最能体现所有人贡献的方案,得到了全票通过。
高翔,作为理论模型的构建者,和徐涛,作为AI系统和所有视觉证据的实现者,并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林浩,作为整个研究的总设计师和实验核心,和陈默,作为把握方向、指导全局的总导师,并列为共同通讯作者。
苏晓月、韩立阳、秦峰,作为重要的贡献者,依次挂名。
当林浩打电话,想把李静师姐也作为共同作者挂上时,却被她笑着拒绝了。
“我就一个画图的,哪能跟你们这些真正的大科学家相提并论。”李静在电话那头说道,“能在致谢(Acknowledgement)里,提一句我的名字,我就心满意足了。”
同样的,当陈默将论文初稿,发给罗西和霍夫曼两位教授,并征询他们是否愿意作为共同作者时,也收到了两位老牌科学家,同样谦逊而高尚的回绝。
“这是属于你们团队的、百分之百的荣耀。我们,不能掠人之美。”
至此,这篇凝聚了整个团队心血、承载了无数人期望的、奠基性的旷世之作,终于,完成了它最后的一块拼图。
一个晴朗的下午,在806实验室内,林浩坐在电脑前,在所有核心成员的注视下,郑重地,点击了《Science》期刊投稿系统上,那个绿色的“Submit”(提交)按钮。
随着页面的跳转,一个“Submission Successful”(提交成功)的提示,弹了出来。
房间里,一片安静。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如释重负的、疲惫而又满足的笑容。
波士顿的硝烟,已经散尽。
新的战争,尚未到来。
而此刻,是属于他们的,一段难得的、宁静而又美好的,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