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梅抿嘴忍住笑,继续从收纳箱里拿东西,“这个是水彩笔,我买的是八十种颜色的,这里面还给你放了画纸,里面还有个填色书,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写写画画。”
“画笔?”赵石榴昨日才买了十八两银子的绘画工具,今天刘新梅就送了自己,而且还是八十种颜色,要知道她昨天买的才几种颜色,那这八十种得多贵啊?
“刘奶奶,这个多少钱我给你吧,这个肯定很贵。”说着手就伸向口袋里准备掏钱。
刘新梅按住她要拿钱的手,“几十块钱的东西,不用给我了,你留着自己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或者小零食。”
“那好吧,那谢谢刘奶奶。”现在赵石榴已经不像一开始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敢收不敢要,因为她怕自己回不起礼,可现在她跟刘新梅关系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知道互相送礼,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关系更好的发展。
况且这个画笔只卖几十块钱,赵石榴觉得确实没必要把这钱给刘新梅,反而拉远了关系了,而且她也不觉得刘新梅是为了让她安心收下画笔才特意把画笔价格说低的,因为刘新梅看起来不像是这种人。
“好了,就这些了,你先学着,要有啥问题你就直接来问我。”
“嗯,好的。”赵石榴把这些学习的认字的东西放到了收纳箱里,准备搬走,但却被刘新梅又拦下,“等下我忘了这个点读机充电,这个是充电线,这头插在这里,这头插在插座上。”
“插座?”
听到赵石榴疑惑的问句,刘新梅瞪大眼睛,“你家不会没通电吧?”
这个问题,赵石榴之前被问过,她知道这里的人驯服的闪电,但她家那边可没有,所以赵石榴摇摇头,“没有,我家还在用蜡烛。”
“噢,那还真是个问题,不过这点读机待机时间很长,你等没电了,就是这个点读机你打开没有反应了你就来我这,我给你充电。”刘新梅把点读机的充电线收了起来。
“好的。”
离开刘新梅的水果店,赵石榴脚步轻快,像一只雀跃的小鹿,她可以学认字啦!
赵石榴心里觉得雀跃不是因为她可以认字了,而是她为她要改变她的人生又多了一份底气。
按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来说赵石榴并不想认字,因为她印象里读书认字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了解书本里的一点点东西,因为赵三宝就是这样的,天天在学,但好像学那么长时间也没见他多有知识的样子。
但为了让家里生活条件更好,为了能和更高层级的人交往,能看懂账本,契书不被坑骗,学习认字和读书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情。
到了车库,赵石榴打开卷帘门坐在门边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打开点读机开始从刘新梅交代给她的书上开始学习,顺便等送陈粮的人来。
一开始学习,赵石榴就沉浸在这个新奇的学习氛围了,对着书上点一下,点读机老师就会发出声音教她怎么念,她再跟着念,念了几遍之后赵石榴翻出来本子,开始在本子上练习刚才跟着念的内容,模仿着本子上的拼音字母,指尖用力的在纸上画出来,对是照着画下来,赵石榴觉得这个一个圈,两根棍的,根本不像是字的样子,她感觉自己还是在画画。
正沉浸在怎么把‘e’上的半圆画的规范的时候,一辆很大的汽车驶入她的眼前,她立马站起来对着汽车摇手,“是送粮食的吗?”
“对,你是买了一吨那个,收货人叫赵,石榴,对吧?”车窗里探出来了一个头问道。
“对对,我就是。”
“好嘞。”司机收回头,往前又开了开,调转了方向,倒着靠近赵石榴站着的车库的位置,赵石榴看着这个庞然大物一点点靠近,生怕下一秒就砸在自己身上,赶紧往后退了几步。
然后就从驾驶室上下了两个工人,其中一个人问赵石榴,“卸哪里?”
“哦哦,沿着墙放就行了。”赵石榴指了指提前空出来的位置说道。
工人打量了一下位置点点头说了句行,就抓着把手跳上车斗,打开了车斗的卡扣。
一个工人从车斗拿出来了一个长的木板一头卡在车斗上,一头挨着地,做成一个简易地运输带,就开始一袋接一袋的往下运粮,另一个工人则在地面上把滑下来的粮食扛起来运到赵石榴刚才手指的地方。
装陈粮的袋子很大,赵石榴估摸着一袋得有几十斤,不像她之前在张海权那里买的五斤或者十斤一袋的粮食。
本来赵石榴想上去帮忙一起搬运,毕竟是两千斤的粮食,快点弄完她也能快点回家,但是上前试了试,发现自己竟然拉不动,这时候在车斗里往下运粮食的工人笑着说,“小姑娘,这一袋得有八十斤,估摸着比你还重,你肯定拉不动,就在旁边等着吧。”
赵石榴摸了摸鼻子,“哦好的。”通常她拿这么重的东西的时候都是把东西放进脑子里,所以也觉得没多重。
赵石榴感觉也就两刻多钟的时间,两千斤粮食就被卸完了,卸下来的粮食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赵石榴对两个卸货工人道谢并把准备好的四千三交给其中一人,那工人接过钱先在手上吐了口唾沫,便开始一张一张的数起来,反复数了两遍后,把钱装在系在腰间的小包里,“对着呢。那我们走了。”
装好钱后,工人把车斗的卡扣重新扣上,两个工人一左一右的上了车,片刻后汽车发动的声音响起,然后缓缓驶离梧桐苑。
赵石榴看着他们消失在自己视线里之后转身回了车库,关上卷帘门,赵石榴先把学习的收纳箱收了起来,又把苏蒂给的首饰图稿装了进去,最后把从张海权那买的全麦粉全部装进了脑子之后赵石榴才回到了自己家。
她感觉自己现在脑子里能装的东西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