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无垠,浪涛翻涌。
鲁肃所乘的快船,如同一片孤叶,在浩瀚的东海之上奋力北行。
海风带着咸腥之气,吹动他宽大的儒袍,却吹不散他眉宇间化不开的凝重。
离了吴国故土,前路未知,肩上却担着孙氏基业存续的重担,此行成败,关乎百万吴国子弟的命运。
与此同时,神都洛阳,紫微宫。
李世民于两仪殿内批阅奏章,袁天罡静立一旁。
殿内香炉青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与东南即将爆发的战火形成了鲜明对比。
“陛下,”
袁天罡忽然开口,指尖有微光流转,乃是“前”字秘在自行推演天机,
“臣方才心有所感,东南气运剧烈动荡,杀伐之气冲霄,隐有血光之灾。而北方……狼烟之中,似有狡狐暗渡。”
李世民放下朱笔,目光锐利:“东南?可是朱元璋对孙权动手了?”
他对此并不意外,大明整合完毕,下一步必然是吞并近在咫尺的东吴。
“那北方狡狐又是何意?”
袁天罡沉吟道:“天机混淆,难以看清具体。但此‘狐’之行踪,似与东南动荡相关,正向北而来。”
正说话间,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启禀陛下,东吴孙权特使,鲁肃,于宫外求见!”
李世民与袁天罡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了然。
果然来了。
“宣。”李世民淡淡道。
鲁肃步入两仪殿,依礼参拜,姿态放得极低:“外臣鲁肃,奉我主之命,拜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金安。”
“鲁子敬不必多礼,看座。”
李世民态度平和,“孙权遣汝远来,所为何事?”
鲁肃落座,深吸一口气,知道此行关键,在于坦诚与利益。
他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陛下明鉴。今明主朱元璋,不顾盟约,悍然兴兵十数万,以汤和为将,水陆并进,欲吞我吴国。我主虽据长江之险,有周瑜、陆逊等竭力效忠,然明军势大,火器犀利,长久相持,恐非东南之福,亦非神州之幸。”
他抬头,目光恳切地看着李世民:
“朱元璋起于草莽,性如虎狼,贪戾无厌。今日若容其吞并吴国,整合东南之力,其势必将更盛!届时,其兵锋北指,陛下以为,他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大唐雄踞中原,物阜民丰,岂不正是那朱元璋眼中最大的肥肉?”
“外臣此来,非为乞怜,实为陈说利害。”鲁肃语气加重,
“我主愿与大唐结为兄弟之盟,永为唇齿。若陛下肯施以援手,助我吴国渡过此劫,我主愿称臣纳贡,开放吴国所有港口与大唐互市,并愿为大唐屏藩东南,共抗暴明!”
他抛出了江东所能给出的最大筹码:
名义上的臣服,实际上的同盟,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缓冲地。
鲁肃退下后,两仪殿内只剩下李世民与几位心腹重臣。
“众卿以为如何?”李世民目光扫过李靖、房玄龄、杜如晦。
房玄龄率先开口:
“陛下,鲁子敬所言,不无道理。朱元璋若得东吴,如虎添翼,必成我大唐心腹之患。然,若此刻直接出兵干预,便是与大明彻底撕破脸,两国全面开战,时机是否成熟?北疆女真、突厥虎视眈眈,不可不防。”
杜如晦点头附和:
“玄龄兄所言极是。且援助东吴,如何援助?直接派兵跨越他人疆域?还是提供粮草军械?无论何种方式,都极易引火烧身。若援助不力,东吴仍败,我大唐徒损实力,还彻底得罪朱元璋;若援助成功,东吴得以保全,其‘称臣纳贡’又能有几分真心?恐是权宜之计。”
李靖则从军事角度分析:
“陛下,东吴水师确是一支劲旅,周瑜、陆逊亦是不世出的帅才,凭借长江天险,未必不能与汤和周旋。我军若贸然介入,战线过长,补给困难。依臣之见,或可采取‘有限介入’之策。”
“哦?药师详细道来。”李世民示意。
李靖走到疆域图前:
“我可派遣一支偏师,以‘巡防’或‘剿匪’为名,陈兵于与大明接壤的边境地带,做出威胁姿态,牵制部分明军兵力,令朱元璋不敢尽调精锐于东线。同时,可暗中通过海路,向江东输送一批他们急需的、如破甲弩箭、精良铁甲等军械,增强其抵抗能力。如此,既表明了态度,施加了压力,又未彻底卷入战局,留有转圜余地。”
李世民安静倾听,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
几位重臣的意见都很有道理,援助东吴符合大唐的长远利益,但直接卷入的风险太大。
半晌,他缓缓开口:“朕意已决。东吴,不能不救,但也不能明救。”
他看向房玄龄:
“拟旨,加封孙权为‘吴王’,赐九锡,承认其王位正统。此举,乃政治声援,可提振东吴士气,亦可在道义上给朱元璋制造压力。”
又看向李靖:
“依药师之策,命并州都督张亮,调三万精骑,移至与大明接壤的滁州边境,‘例行演武’。再命登州水师,抽调五十艘海鹘战船,满载弩箭、铁甲,由鲁肃引导,择隐蔽航线,秘密运往东吴。记住,所有军械,抹去大唐标识。”
“臣等遵旨!”几人齐声应道。
这是一种极其精妙的平衡术。
既给了孙权实质性的帮助,又避免了与大明直接开战,将干预控制在一定限度内,静观其变。
鲁肃得到大唐“有限援助”的承诺,虽与期望的直接出兵有差距,但已是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尤其是那批军械,堪称雪中送炭。
他不敢耽搁,立刻随登州水师将领前去安排接收转运事宜。
然而,就在大唐朝堂刚刚做出决策,援助行动尚未展开之际。
一匹来自北疆的八百里加急快马,踏着烟尘,疯狂冲入洛阳城!
信使浑身浴血,冲至两仪殿外,嘶声力竭地高喊:
“报——!北疆急报!女真完颜阿骨打与突厥伊利可汗,于漠南歃血为盟,集结联军超过二十万,号称三十万,已突破长城隘口,兵分两路,一路寇掠云中,一路直扑范阳!北疆告急!张世贵将军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消息传来,宛如一道惊雷,在刚刚定下东南方略的唐廷炸响!
李世民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袁天罡掐指急算,脸色愈发苍白:“陛下,北方的‘狼’与‘狐’,终究是合流了……而且,来得太快了!”
大唐,瞬间陷入了东南、北疆两面受敌的潜在危局之中!
援助东吴的计划是否会受影响?
北方的强敌,又该如何应对?
神州棋局,风云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