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子行政部的电话打到研发部时,建军正在调试抗干扰模块的波形。
“李主管,您来趟行政部,有好消息。” 张姐的声音带着笑意,透过听筒传过来,像颗小石子,在他心里漾开涟漪。
放下烙铁,建军快步走向行政部。走廊里的阳光正好,落在 “自主可控” 的标语牌上,亮得晃眼。他想起上周提交宿舍申请时的忐忑 —— 怕名额不够,怕审核不通过,现在看来,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
“李主管,恭喜!” 张姐递来一串黄铜钥匙,上面挂着个小木牌,写着 “家属院 3 栋 201”,“职工宿舍空出一套两室一厅,明天就能搬进去。” 她拿出张宿舍平面图,“你看,主卧带飘窗,次卧能放张书桌,阳台还挺大,能种点花花草草。”
建军接过钥匙,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心里却暖得发烫。钥匙沉甸甸的,比他之前拿过的任何技术证书都更让他踏实 —— 这不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而是能让家人安稳落脚的凭证。
“家属院离公司步行只要 10 分钟,” 张姐补充道,“楼道每天有人打扫,水电按国企内部价算,水 3 毛一吨,电 5 毛一度,比外面便宜不少。月租 800 元,比你现在住的龙辉花园(月租 1800 元)能省 1000 元,还不用每年跟房东谈涨租。”
建军攥着钥匙,突然想起 1993 年在罗湖租民房的日子 ——10 平米的小房间,月租 500 元,夏天没有空调,热得只能在楼道里铺凉席;冬天没有暖气,裹着两床薄被子还冻得发抖。现在,终于能住进两室一厅的宿舍,有阳台,有厨房,还有属于李梦的小房间,这十年的苦,好像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谢谢张姐。” 他把钥匙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口袋,“我明天就搬家。”
回到研发部,建军忍不住给秀兰发了条留言:“宿舍申请通过,明天搬新家,两室一厅,月租 800 元。”
没过多久,bp 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出秀兰的回复:“真的?太好了!我现在就收拾东西,晚上给你做红烧肉庆祝!”
他仿佛能看见秀兰在出租屋里忙碌的样子 —— 把李梦的衣服叠整齐,把自己的缝纫机擦干净,眼里满是期待。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连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搬家那天,天刚亮,研发部的同事就来了。小王一边扛着李梦的电子琴,一边手里提着一包衣服,累得满头大汗,却笑着说:“李主管,以后梦梦练琴不用怕吵到邻居了!”
老张拎着个大纸箱,里面装着建军的技术书籍:“我跟你说,职工宿舍的书架我都帮你看好了,放在客厅角落,既能放书,又不占地方。”
秀兰系着围裙,在楼道里招呼大家:“辛苦各位了,中午我做油泼面,大家都在这儿吃。” 她看着同事们忙前忙后,眼里满是感激 —— 在原公司,搬家时只有她和建军两个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在南方电子,团队像家人一样,主动来帮忙,这份温暖,比任何物质都珍贵。
同是两室一厅的宿舍比龙辉花园的宽敞多了。墙面刷得雪白,地板擦得发亮,主卧的飘窗能看到家属院的小花园,次卧放张儿童床和书桌还有富余。阳台朝南,阳光洒进来,暖融融的,秀兰摸着阳台的瓷砖,笑着说:“这里能摆我的缝纫机,还能种点小葱和薄荷,以后做饭就能用新鲜的。”
李梦跑进次卧,在小床上跳来跳去:“我有自己的床啦!以后我要在这里画画,在这里写作业!” 她从书包里掏出画笔画纸,趴在书桌上,当场画了张 “新家全家福”—— 爸爸举着钥匙,妈妈抱着缝纫机,她站在中间,手里拿着电子琴,背景是个大大的太阳。
“画得真好。” 建军走过去,摸了摸女儿的头,“以后这就是咱们的家,不用再搬家了。”
中午,秀兰在新厨房做油泼面。厨房不大,却五脏俱全,煤气灶、抽油烟机都是新的。她从老家带来的花椒粉撒在面上,香味飘满整个屋子,同事们围着餐桌,吃得满头大汗,却直呼 “过瘾”。
“嫂子的手艺真好,比外面餐馆的还香。” 小王抹了把嘴,“以后李主管加班晚了,能吃上这么一口热面,太幸福了。”
老张也跟着说:“等你们收拾好了,咱们再聚聚,我带瓶好酒来,庆祝李主管乔迁之喜。”
下午,同事们走后,建军和秀兰开始收拾房间。他把技术书籍摆在客厅的书架上,从《电子电路基础》到《北斗卫星定位原理》,一本本排得整齐;秀兰把李梦的衣服放进次卧的衣柜,还在衣柜上贴了张女儿画的太阳,瞬间添了几分温馨。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阳台的窗户,落在地板上,像铺了层金箔。秀兰在阳台种上小葱,建军帮她把缝纫机摆在旁边,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满足。
第一晚在宿舍,秀兰做了四菜一汤 —— 红烧肉、西红柿炒蛋、凉拌黄瓜,还有碗冬瓜丸子汤,都是建军爱吃的。餐桌上摆着瓶啤酒,是他特意买的,庆祝乔迁之喜。
“这房子虽然是租的,但比任何出租屋都踏实。” 建军打开啤酒,给秀兰也倒了杯,“以后咱们就是‘有宿舍的人’了,不用再担心房东涨租,不用再担心搬家。”
秀兰端起酒杯,跟他碰了碰:“是啊,终于有个安稳的家了。” 她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甜腻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以前在罗湖租民房,总觉得自己是‘外来户’,现在住进职工宿舍,终于有了归属感。”
李梦坐在儿童椅里,手里拿着个鸡腿,边吃边说:“妈妈,以后我要在自己的房间弹电子琴,弹《歌唱祖国》给爸爸听,还要弹给邻居听。”
“好啊。” 秀兰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夜里,李梦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攥着她的 “新家全家福”。建军和秀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家属院的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落在楼下的小花园里,偶尔传来邻居的谈笑声,温柔得像首歌。
“等安定下来,我想再去找找工作,看看有没有好点工作。” 秀兰突然说,“现在有了宿舍,不用再为搬家操心,争取多挣点工资,帮你分担分担。”
建军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好,我支持你。”
他想起白天在实验室,小林拿着抗干扰模块的测试报告说:“用国产元件的精度稳定在 ±30 米,比进口的还稳!” 心里突然充满了干劲 —— 工作上,模块化设计稳步推进,“中国芯” 的梦想越来越近;生活上,住进了安稳的宿舍,家人在身边,未来的日子,满是希望。
第二天早上,建军去公司上班。路过家属院的小花园时,看见几位老人在打太极,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他想起自己刚到深圳时的迷茫,想起在原公司的委屈,再看看眼前的安稳生活,突然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了。
走进研发部,团队成员都笑着跟他打招呼:“李主管,新家住得还习惯吗?”
“习惯,特别好。” 建军笑着点头,走到自己的工位前。桌上摆着模块化设计的最新图纸,屏幕上的北斗信号正在闪烁。
他知道,搬进职工宿舍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 他要带着团队,把模块化设计做得更好,让 “中国芯” 更硬气;也要守护好这个小家,让秀兰和李梦,在深圳这座城市,真正扎根。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图纸上的 “中国芯” 三个字上,亮得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