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会带来的短暂宁静,如同暴风雨眼中虚假的祥和。林舒安回到老宅书房,刚将顾怀笙给的那份关于海外基金会的文件袋放下,内线电话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是大哥林书鑫,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与焦虑:“舒安!你看新闻了吗?”
林舒安心头一沉,立刻打开平板。不用特意搜索,财经版块头条赫然是一篇重磅报道——《深扒林氏新能源:光环下的阴影?》,文章详尽地“揭露”了林氏新能源项目在某个偏远地区的试点工程,存在“未批先建”、“环评数据疑似造假”、“与当地官员关系暧昧”等问题,并配上了几张角度刁钻、显得混乱不堪的施工现场照片。文章笔锋犀利,直指林氏为追求速度罔顾法规,质疑其管理能力和商业道德。
这篇报道比之前那些含沙射影的攻击狠毒十倍。它直接瞄准了林家目前最核心、也最受瞩目的业务,一旦坐实,不仅项目可能搁浅,林氏声誉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连带着刚刚稳住的市场信心也会崩塌。
“纯属污蔑!”林书鑫在电话那头气得声音发颤,“那个试点项目所有手续齐全,环评报告是权威机构出的,和当地也是正常合作关系!这些照片根本是断章取义!”
“大哥,冷静。”林舒安强迫自己迅速镇定下来,“立刻让公关部和法务部准备回应声明,措辞要强硬,直接驳斥不实信息,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联系出具环评报告的机构和当地政府,请求他们尽快出具官方澄清证明。”
“我知道,已经在做了!”林书鑫急道,“但这报道来势太凶,几家主流媒体都转了,股价已经开始波动!我担心……”
“担心也没用。”林舒安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我们现在不能乱。你稳住公司,对外口径一致。家里和舆论这边,我来处理。”
挂了电话,书房里陷入一片死寂。林舒安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这一击,又准又狠。对方显然做了充分准备,时机也抓得极佳,正是在她基金筹备的关键期和林氏业务扩张的节点。
她立刻联系了周谨,将情况简要说明。
周谨的回应很快:“顾总已经知道了。他让我转告您,对方手段下作,但证据链未必经得起推敲。建议林氏除了官方声明,可以主动邀请几家有公信力的媒体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地探访那个试点项目,用事实说话。另外,网络上的负面舆情,我们会协助监控和引导。”
顾怀笙的反应依旧迅速而精准。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给出了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替我谢谢顾总。”林舒安说道,随即又补充了一句,“这次,林家会自己扛过去。”
她需要向顾怀笙,也向所有暗中窥伺的人证明,林家不是一推就倒的架子。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舒安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她坐镇书房,电话、邮件、视频会议接连不断。与林书鑫保持紧密沟通,确认公司层面的应对措施;与公关团队打磨声明细节,确保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甚至亲自与一位相熟的、以敢言着称的财经记者通了电话,客观陈述了情况,并未要求对方站队,只是提供了核实信息的渠道。
她的冷静和条理感染了所有人。原本有些慌乱的团队逐渐稳了下来,各项反击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
傍晚,林氏集团的强硬声明率先发出,直指报道失实,并附上了部分审批文件的扫描件。紧接着,两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发布了相对客观的跟进报道,提及了林氏方面的澄清和邀请实地考察的意愿。周谨那边也传来消息,几个跳得最凶、有明显水军痕迹的营销号被平台限制了流量。
局势,暂时被稳住,但远未到放松的时候。
夜深了,书房里只剩下林舒安一人。高强度的工作和神经紧绷让她疲惫不堪,她靠在椅背上,揉着刺痛的太阳穴。平板电脑上,关于那篇不实报道的讨论仍在发酵,质疑的声音并未完全消失。
她知道,这只是一场漫长战役的开始。对手躲在暗处,手段层出不穷。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顾怀笙发来的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定位——是市中心那家以宵夜闻名的“李记”粥铺。时间显示是十分钟后。
他约她去喝粥?在这种时候?
林舒安看着那个定位,怔了片刻。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诧异,有疲惫,还有一丝……被这突兀的邀请悄然熨帖到的暖意。
她没有犹豫太久,回复了一个「好」字。
拿起外套和包,她悄然离开了老宅,没有惊动任何人。
“李记”粥铺藏在一条老巷深处,这个时间点依旧灯火通明,烟火气十足。林舒安推开有些油腻的玻璃门,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顾怀笙。他脱了西装外套,只穿着件深灰色衬衫,袖子随意挽到手肘,正低头看着手机。与周围嘈杂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他抬头看到她,微微颔首。
林舒安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桌上已经摆好两碗热气腾腾的鱼片粥,几样清淡小菜。
“这里……不太像顾总会来的地方。”林舒安看着眼前滚烫的粥,轻声说。
顾怀笙拿起勺子,语气平淡:“累了的时候,这里比米其林舒服。”
他没有问报道的事,也没有谈任何公事,只是将一碟拌好的爽口黄瓜往她面前推了推:“尝尝,解腻。”
林舒安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粥送入口中。粥熬得恰到好处,米粒开花,鱼片嫩滑,暖流顺着食道滑入胃里,驱散了部分寒意和疲惫。她确实饿了,低头默默吃起来。
两人相对无言,在充斥着市井喧闹的小店里,安静地吃着最简单的食物。
一碗粥见底,林舒安感觉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不少。
“谢谢。”她放下勺子,这次的道谢,含义复杂。
顾怀笙也吃完了,用纸巾擦了擦嘴角,看向她:“压力很大?”
林舒安没有否认,轻轻“嗯”了一声。
“正常。”他声音低沉,“扛得住吗?”
“扛不住也要扛。”林舒安抬起头,目光与他相接,里面是未曾动摇的坚定。
顾怀笙静静看了她几秒,深邃的眼底似乎有什么情绪掠过,最终只化作一句:“那就继续扛。”
他结账,起身。两人并肩走出粥铺,夜风带着食物残留的香气拂面。
“我送你回去。”他说。
“不用了,我让司机在前面路口等。”林舒安拒绝。她需要一点独自整理思绪的空间。
顾怀笙没有坚持,点了点头。
看着他转身走向另一个方向,挺拔的背影很快融入夜色,林舒安站在原地,轻轻吐出一口气。
这一天的惊涛骇浪,似乎都被那一碗简单的热粥,和那个男人沉默的陪伴,冲淡了些许。
裂痕依旧存在,危机远未解除。但在这浓重的夜色里,似乎有那么一束微光,穿透了层层阴霾,悄然照了进来。
那束光,来自于一种超越利益算计的、难以言明的默契与支撑。
林舒安拢了拢外套,向着司机等待的方向走去。步伐,比来时轻快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