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谋与吴用从隐蔽处走出,夜色已深,梁山的营帐中大多已熄了灯火,只有巡逻的喽啰偶尔走过,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伍谋抬头望向天空,繁星点点,却似隐藏着无数危机。他低声对吴用说道:“军师,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但为了梁山兄弟,这改革势在必行。”吴用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伍兄弟放心,我等携手,定能想出万全之策。”两人身影在月色下渐行渐远,而那未知的挑战,正悄然潜伏在暗处。
回到营帐,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略显疲惫却又充满决心的面庞。自那夜商讨后,伍谋与吴用便不顾部分人的反对,全身心投入到改革方案的谋划之中。白日里,他们穿梭于梁山各处,观察着梁山现有的军事部署、管理运作;夜晚,就着昏黄的灯光,伍谋结合自己所知的现代军事与管理理念,在羊皮纸上奋笔疾书,吴用则在一旁不时提出见解,两人常常为此争论到深夜。
数日后,一套初步的改革方案终于在两人的努力下成形。伍谋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看着桌上那叠厚厚的纸张,心中既有几分欣慰,又多了一丝忧虑。这方案涉及军事、管理等诸多方面,虽能为梁山带来新的生机,但也必然触动一些梁山旧有的习惯和利益,如何让众人接受,成了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吴用似乎看出了伍谋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伍兄弟,方案既已拟定,接下来便是如何推行的问题了。”伍谋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说道:“军师,我先给你详细说说这方案。”
伍谋拿起那叠纸,缓缓展开,神情严肃:“军师,这改革方案,首当其冲便是优化军事编制。如今梁山兄弟作战,虽勇猛有余,但章法不足。我打算将兄弟们按照擅长的领域,重新整编为不同的队伍,如长枪队、弓弩队、骑兵队等,每个队伍设立专门的教头,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此一来,作战时便能各司其职,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吴用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想法甚好,只是重新整编,涉及众多兄弟的调配,恐会引起一些不满。”
伍谋接着说道:“这我也考虑到了。所以在整编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尊重兄弟们的意愿,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而且,通过训练提升战斗力,对兄弟们自身和梁山整体都有益处,相信大多数兄弟会理解的。”
伍谋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二,便是设立情报机构。在如今复杂的局势下,情报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各地安插眼线,及时掌握朝廷、周边势力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吴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伍兄弟此计,与我不谋而合。只是这情报机构的建立,需挑选可靠之人,且要保证消息传递的隐秘性与及时性。”
伍谋点头称是,又道:“最后,便是改善后勤管理。梁山的粮草、兵器等物资,一直以来虽有专人负责,但管理混乱,浪费严重。我们要设立专门的后勤部门,制定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用到刀刃上。”
吴用听完,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伍兄弟,此方案若能顺利推行,梁山实力必将大增。只是,这涉及面太广,推行难度着实不小。”
伍谋苦笑一声:“我知道,所以才需军师与我一同努力。我想,我们先与几位威望较高的好汉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一来,推行起来或许会容易些。”
吴用点头道:“此法可行。像卢员外、花和尚等人,在梁山威望颇高,若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兄弟也会更容易接受。”
两人商议已定,决定次日便去找卢俊义、鲁智深等人沟通。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梁山的营帐上,驱散了些许夜的寒意。伍谋与吴用早早来到卢俊义的营帐。卢俊义正在擦拭自己的长枪,见两人前来,忙放下手中之物,热情相迎:“两位兄弟,今日怎有空来我这?”
伍谋与吴用对视一眼,伍谋开门见山地说道:“卢员外,我与军师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如今梁山局势严峻,我们拟定了一套改革方案,想听听员外的看法。”
卢俊义微微一愣,示意两人坐下,说道:“哦?改革方案?伍兄弟不妨详细说说。”
伍谋便将改革方案的内容,又详细地向卢俊义阐述了一遍。卢俊义听完,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说道:“伍兄弟,这方案从长远来看,确对梁山有益。只是,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兄弟的利益,引发内部动荡,这一点不得不慎重考虑。”
伍谋诚恳地说道:“卢员外所言极是。但如今梁山面临朝廷与各方势力的压力,若不做出改变,恐难以长久。我们会尽量在推行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减少动荡。还望员外能支持我们。”
卢俊义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伍兄弟,我认可这改革的方向,但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你们不妨再完善完善方案,多考虑兄弟们的感受。”
伍谋与吴用又去找鲁智深。鲁智深正在营帐外舞着禅杖,见两人前来,收了招式,笑道:“你俩咋来了?是不是又有啥大事要商议?”
伍谋笑着将改革方案告知鲁智深。鲁智深听完,挠了挠头,说道:“伍兄弟,你说的这些,俺听着是挺有道理,可咋感觉这么复杂呢?俺就怕兄弟们理解不了,到时候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伍谋耐心解释道:“鲁大哥,这改革虽复杂,但都是为了梁山好。我们会一步步来,先给兄弟们讲清楚其中的好处,再慢慢推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
鲁智深拍了拍伍谋的肩膀:“行,俺信你。但你可得把这事办好咯,不然兄弟们可不好交代。”
虽然方案有了雏形,且获得吴用支持,但尚未在梁山公开。一旦公布,势必引发更大争议。伍谋深知,若不能尽快说服其他好汉,让改革方案顺利落地,一切都将是泡影。而此时,高俅细作是否已探听到改革风声,又会如何行动,更是让他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