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堂”的医术实践让江流对血肉之躯的运作有了更深理解,但江流深知,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仅凭医术尚不足以应对所有危机。灵躯虽强,能量虽沛,却缺乏系统的发力、运劲、御敌之法,如同空有宝山而不善开采。尤其是在越州城这等龙蛇混杂之地,掌握一定的搏杀技巧,既是自保之需,亦能更好地伪装融入。
越州城武风颇盛,不仅有众多武馆开门授徒,街头巷尾亦不乏切磋较技之人,甚至军中操练有时也会在特定区域公开演示。江流便成了这些场所的常客。
他首先选择了几家规模较大、教授基础拳脚与兵器的武馆,缴纳束修,以“强身健体、增长见闻”为由,成为了编外学员。他并不显露超凡之处,只是以略优于常人的身体素质(灵躯基础)和学习能力,混在普通学徒中,从最基础的马步、冲拳、踢腿、身法学起。
这对他的灵躯而言,是种新奇的体验。他需要精确控制每一块模拟肌肉的发力顺序,调整龙血木骨架的重心与平衡,感受能量脉络在特定动作下的流动变化。起初,他那精确到刻板的动作常引得教头皱眉,觉得他“有形无神,僵滞不堪”。
但江流并不气馁。他强大的精神力与【微澜】感知,让他能清晰“内视”自身发力过程,并细致观察教头与其他优秀学徒动作中蕴含的细微劲力变化、肌肉震颤频率以及气血奔涌的节奏。
他很快发现,凡人武技的核心在于“劲”——一种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瞬间爆发,或如波浪般层层递进传导的技巧。这需要肌肉、骨骼、气息乃至精神的高度协调。
“我的灵躯无有真正气血,但能量流转,亦可模拟此‘劲’!”江流心有所悟。
他开始尝试。演练一套基础的“开山拳”时,他不再单纯模仿动作,而是引导体内那丝蕴含百濮篝火生命力的热流,按照拳法发劲的路线,在能量脉络中加速运转、凝聚,最终通过拳头轰出!
“呼!”
一拳击出,与之前徒具其形不同,空气中竟发出了一声轻微的爆鸣!拳锋处热浪隐现,将练功桩上的灰尘都震得飞扬起来!虽然威力远未达到他能量直接外放的程度,但这种将能量与招式结合的发力方式,无疑更加隐蔽、高效,且极具欺骗性!
教头与其他学徒皆是一惊,难以置信地看着他。江流只是平静收拳,解释道:“偶有所悟,气息运转顺畅了些。”
此后,他更加沉迷于此。白天在武馆学习招式、观摩他人,夜晚则在“回春堂”后院独自揣摩、演练。
他学习刀法,便引动地火雷罡的暴烈之力,模拟刀势的霸道与锋芒,一刀斩出,隐有风雷之势,灼热刀风能在地面留下焦痕。
他学习枪术,便结合水流的穿透与灵动,枪出如龙,劲力凝于一点,穿透力极强,且招式连绵不绝。
他学习身法,则以水体轻盈特性为基础,融合雷霆的瞬间爆发,动若鬼魅,静若处子,腾挪转折间,带起道道残影与水汽。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不同的“火意”融入不同招式:
· 以长明灯火的“守护”意蕴,融入防御格挡的招式,使防御圈固若金汤,带着一股令人心安的韧性。
· 以野火的“毁灭”意志,融入重击绝杀之术,一拳一脚,皆带有焚尽一切的惨烈气势。
· 以玄冰幽焰的“冰燃”特性,融入擒拿封闭的手法,中者如坠冰窟,气血凝滞。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同属性的能量与招式结合,时常产生冲突,导致能量紊乱,甚至反伤灵躯。但他凭借【心垣】稳固意识,以及冰火枢的调和之力,一次次调整、优化,逐渐找到了平衡点。
他还发现,【溯影】能力在观摩高手演练或古武遗迹时,偶尔能捕捉到前人留下的武道意念碎片,虽模糊不清,却往往直指核心精义,让他受益匪浅。
数月过去,江流虽未修炼出凡人的“内力”或“真气”,但他以水火之力驱动的武技,已然登堂入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动静之间,水火相随,或刚猛暴烈,或阴柔诡谲,劲力吞吐莫测,远超寻常武者理解范畴。
这一日,他在城郊僻静处演练。但见其身形如风,拳脚交错间,时而烈焰奔腾,时而寒潮席卷,时而水汽氤氲,时而雷音隐隐。一套自创的、融合了多种拳法精华的“水火七击”施展开来,方圆数丈内气流激荡,草木低伏,地面留下灼烧与冰蚀的杂乱痕迹。
收势而立,江流气息平稳,灵躯光华内敛。他感受着体内圆融流转的水火之力,以及那与武技完美结合的畅快感,心中颇为满意。
“武技之‘形’为架,‘意’为魂。我以水火为力,虽无气血之基,却另辟蹊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劲’之路。”他深知,这只是起点,未来若能获得更高深的武学理念,甚至修真战技,必能演化出更强大的攻伐手段。
掌握了足以在凡人界自保乃至称雄的武技后,江流感觉时机已然成熟。医术与武技的积累,让他对生命的认知与自身的掌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是时候,去揭下那张皇榜,直面那场关乎生命奥秘的挑战了。他收拾心情,目光坚定地望向皇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