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计划”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林晚晚和核心团队的心头。人选、方案、风险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会议室内争论不断,气氛凝重。
沈怀安虽然未被允许参与核心讨论,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围绕着自己的某种微妙氛围。林姨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的考量,雷叔的叮嘱也比以往更加细致,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沈怀安内心:那个“诱饵”…难道和我有关?)
这个猜测让他有些不安,却又隐隐夹杂着一丝被需要的异样感觉。他不想再做一个只能进行基础数据筛选的“编外人员”,他渴望更深入地参与,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弥补内心深处对沈默那份复杂情感带来的愧疚。
他将这份焦躁转化为了更投入的工作。在“蛛网”小组,他几乎废寝忘食,除了完成指派的任务,还主动利用自己快速学习的脚本知识,尝试编写更复杂的程序,用于自动抓取和初步分析深网中与“Kaleido Scope”关键词相关的碎片信息。
这天深夜,其他成员都已下班,只有沈怀安还留在办公室,对着屏幕上一行行自己编写的、尚显稚嫩的代码进行调试。他试图构建一个爬虫,专门搜索那些使用特定老旧协议或加密方式的论坛和隐蔽聊天室。
(沈怀安内心:既然他们喜欢用老东西,说不定在那些不被关注的角落里,还能找到他们不小心留下的痕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的日志不断滚动,大部分都是无效信息和报错。沈怀安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正准备放弃,回去休息。
突然,爬虫日志中跳出了一行与众不同的反馈——它成功连接上了一个位于东欧某个小国、几乎被遗忘的匿名服务器节点,并在其一个极其隐蔽的子目录下,嗅探到了一段使用那种古老校验码进行封装的、极其短暂的数据交换!
(沈怀安内心:找到了?!)
他心脏狂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立刻尝试追踪数据交换的双方,但对方显然使用了更高级的隐匿技术,源头和目的地都如同幽灵般消失在数据海洋中,只留下那短短一瞬的连接记录。
然而,这段记录本身,就是重大发现!它不仅证实了沈怀安之前关于“老旧协议”猜测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是“清道夫”计划启动以来,第一次捕捉到“Kaleido Scope”相关成员可能正在进行的、近乎实时的活动迹象!
对方没有完全沉寂!他们还在活动,只是更加隐蔽!
沈怀安强压下激动,立刻将这段日志、服务器Ip、时间戳以及数据包特征全部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份紧急报告。他没有权限直接联系林晚晚或雷烈,便立刻发给了他的直接负责人——小陈研究员,并标注了“最高紧急”。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
小陈被加密通讯的紧急提示音惊醒,睡眼惺忪地打开报告,只看了一眼,睡意瞬间全无!
“我靠!”他忍不住爆了句粗口,立刻从床上弹起来,一边拨通雷烈的电话,一边冲向电脑。
十几分钟后,林晚晚、雷烈、白瑾等人全部被从睡梦中唤醒,紧急接入线上会议。
小陈将沈怀安的报告投射到共享屏幕上,语气激动地解释了这一发现的意义。
“干得漂亮!这小子…真是个福星!”小陈难掩兴奋。
(白瑾内心:利用对方的技术路径依赖…逆向追踪…这个思路非常巧妙!怀安这孩子,确实有天赋。)
雷烈看着报告,目光锐利:“能定位到具体位置吗?”
“很难,对方跳板很多,而且这个节点可能只是临时中转站。”小陈摇头,“但我们可以监控这个节点,等待他们下一次活动!这是我们现在最清晰的线索!”
林晚晚沉默地听着,目光落在报告末尾沈怀安的名字上,心中百感交集。他们一群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动用庞大资源苦苦搜寻多日未有突破,却被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用自己摸索的方法,在深夜偶然捕捉到了那一闪而逝的信号。
(林晚晚内心:是他…又一次。)
这让她既感到欣慰,又加深了那份关于“诱饵计划”的忧虑。沈怀安展现出的潜力和敏锐,让他价值倍增,但也可能让他成为对方眼中更具吸引力的目标。
“立刻组织力量,24小时监控该节点及其所有关联Ip。”林晚晚压下纷乱的思绪,果断下令,“分析这段数据交换的内容,哪怕只能破译出几个字节!同时,追溯这条线索被发现的全过程,评估其可复制性,看看能否扩大搜索范围。”
“明白!”
会议结束,林晚晚独自坐在书房,毫无睡意。沈怀安的意外发现,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暂时驱散了迷雾,也打乱了她原有的计划。
“诱饵”还需要吗?或许,现在有了更直接、风险也更可控的追踪方式。
她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雷烈。
“雷烈,‘诱饵计划’暂缓。集中所有精力,沿着怀安发现的这条线追下去。”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加强对怀安的保护,非必要,不要让他再接触过于核心和危险的信息。他这次…已经立了大功了。”
她希望保护这份难得的天赋和纯真,不希望他过早地完全卷入这无尽的黑暗漩涡。
然而,林晚晚并不知道,当沈怀安在凌晨发出那份报告时,在他连接的网络另一端,某个黑暗房间的屏幕上,一个代表着“数据嗅探触及警戒线”的红色标记,也悄然亮起,伴随着一行冰冷的日志记录:
[目标关联嗅探器已被触发。信号源定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