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钧严令沈如晦不得再插手南洋之事后,便将她牢牢护在了帅府的核心保护圈内。沈如晦虽心系陆文清的处境,却也明白此事牵涉甚广,凶险异常,自己若再贸然行动,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成为顾长钧的软肋,遂按下心中焦虑,依言不再过问,只更加细心地照料他的起居,稳定后方。
顾长钧则加紧了部署。他并未因愤怒而立刻对南洋方向采取强硬手段,反而更加沉潜。他命令情报部门,对“三合公司”及其关联势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不仅要查清其军火走私的链条、与冯天魁的具体勾连方式,更要摸清陆文清在其中扮演的确切角色,以及他被卷入的程度和原因。
同时,他对外放出风声,称少帅夫人因前番劳碌过度,加之偶感风寒,旧疾复发,需要长期静养,闭门谢客。甚至刻意让府中下人“不经意”地透露一些夫人忧思少帅伤势、精神不济的模糊信息。
这是一招险棋,意在迷惑对手,示敌以弱,让对方以为沈如晦心神脆弱,有机可乘,从而诱使其采取下一步行动,暴露更多破绽。
果然,不久后,顾长钧安插在“三合公司”内部的眼线传回密报,称公司高层在得知沈如晦“病重”的消息后,似乎颇为意动,几次密议,认为这是进一步接近、甚至控制这位“关键人物”的绝佳时机。他们似乎坚信,通过沈如晦,能够极大地影响甚至钳制顾长钧。
而关于陆文清的情报也逐渐清晰起来。原来,陆文清在南洋行医时,因医术高明,曾被“三合公司”一位重要头目的独子诊治过急症,算是救了那孩子一命。那头目表面上感激,实则以此为由,软硬兼施,将陆文清裹挟进了他们的网络。一方面是利用他医生的身份和良好声誉作为某些隐秘活动的掩护,另一方面,似乎也确实看中了他与沈如晦的那段过往,想将他作为一枚关键时刻可能用得上的棋子。
据眼线观察,陆文清对此并非心甘情愿,行动时常有挣扎犹豫之态,但似乎受制于人,有难以言说的苦衷,无法脱身。那个寄给沈如晦的包裹,经多方查证,确实系陆文清暗中托人辗转寄出,动机不明,或许是想提醒,或许是想寻求解脱,但此举显然已引起“三合公司”的警觉,对他监视更严。
“身不由己……”顾长钧看着密报,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锐利如鹰。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陆文清并非主动为恶,而是被胁迫卷入。这让他处理起来,多了几分顾忌——并非顾忌陆文清本人,而是顾忌沈如晦的感受。若陆文清因此丧命,她心中难免留下阴影。
但“三合公司”对如晦的觊觎,触犯了他的逆鳞,绝不能容忍。
他沉吟良久,最终定下计策。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三合公司”和冯天魁的军事与经济打压,让他们自顾不暇;另一方面,设法与陆文清建立一条绝密的、单向的联系渠道,传递一个信息——若他想摆脱控制,保全自身,并弥补因他(哪怕是被迫)而可能对沈如晦造成的潜在伤害,他需要配合顾长钧,提供“三合公司”核心的罪证和与冯天魁勾结的关键情报。
这是一场豪赌。赌陆文清尚存良知与挣脱束缚的勇气,赌他能拿到足够分量的证据,也赌顾长钧的人能在他暴露之前,将他安全接应出来。
命令被悄无声息地传达下去。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向着南洋悄然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