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黎明”暗网平台核心数据尚未完全解析,抓捕行动传来关键突破——根据平台用户数据库锁定的线索,警方在边境口岸截获了试图偷渡出境的第二个黑市接头人高明。与首个接头人仅负责终端交易不同,高明的身份是“数据中转专员”,其随身携带的加密U盘内,存储着Y-327最新优化实验数据及非洲秘密据点的部分运营参数,是连接陈景明研发端与顾维安交易端的关键数据枢纽。
高明被截获时,正试图通过伪造的商务签证通关,加密U盘被藏在行李箱拉杆的中空夹层内,外层包裹着防磁屏蔽材料,若非海关安检设备的高精度扫描,几乎无法被发现。现场初步检测显示,该U盘采用军用级硬件加密,内置指纹识别模块和自毁程序,一旦连续三次指纹验证失败,或检测到暴力拆解行为,将自动烧毁存储芯片。
“这个U盘的加密级别远超之前查获的所有存储设备。”技术组负责人在临时检测点对U盘进行初步拆解分析,“硬件层面采用AES-256加密芯片,软件层面叠加了自定义的加密算法,且与高明的指纹绑定,只有他本人才能解锁。更棘手的是,U盘内置电量监测模块,脱离人体接触超过24小时,也会触发低电量自毁程序。”
林砚通过审讯室的单向玻璃观察高明的状态:他双手紧握,眼神游离,频繁摩挲手指关节,呈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抗拒心理。“从侧写来看,高明并非核心成员,而是被利益捆绑的中间环节。他熟悉加密U盘的解锁流程,但缺乏破釜沉舟的决心,心理防线存在薄弱点——大概率是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或害怕顾维安的报复。”林砚对江澈说道,“审讯策略应围绕‘分化瓦解’展开,明确告知他配合解锁的法律后果,同时承诺保障其家人的安全,打破他对顾维安的侥幸依赖。”
审讯正式开始,江澈直接出示加密U盘的物证照片:“你很清楚这个U盘里的东西意味着什么——Y-327的实验数据,足以让你面临无期徒刑。但如果你配合我们解锁,提供数据内容和背后的交易网络,我们可以为你申请立功表现,同时保证你和家人的安全。反之,顾维安不会因为你保守秘密而放过你,他只会担心你泄露信息,提前对你和家人动手。”
高明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但仍嘴硬道:“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这只是普通的商务数据U盘,我只是帮朋友转交。”
林砚随即进入审讯室,将一份打印好的证据放在他面前:“这是我们从‘血色黎明’平台调取的交易记录,你的账户在过去两年内收到了顾维安转来的12笔资金,共计860万人民币,每笔资金都与数据中转时间高度吻合。此外,我们已经找到了你的家人,目前他们处于安全保护之中,这是你家人的视频。”
视频中,高明的妻子和孩子向他报平安,劝他配合警方调查。看到视频后,高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泪水夺眶而出:“顾维安威胁我说,如果我泄露任何信息,就杀了我的家人。我也是被逼的,我只是个跑腿的。”
在警方的承诺和家人的劝说下,高明最终同意配合解锁加密U盘。但他提出一个关键条件:“解锁必须在我指定的笔记本电脑上进行,U盘内置的驱动程序只有在这台电脑上才能正常运行,否则无法完成指纹验证和数据读取。”
警方立即调取高明的住所,查获了他所说的笔记本电脑。技术组对电脑进行全面安全检测,未发现病毒或远程控制程序,确认安全后,将加密U盘接入电脑。高明按要求进行指纹验证,U盘指示灯从红色变为绿色,解锁成功。
但当技术组尝试读取数据时,发现U盘内的核心数据仍被二次加密——所有实验数据文件均以“*.y327”为后缀,需要输入动态密码才能解密。“动态密码由顾维安的核心助手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实时发送,每次解锁都需要新的密码,有效期只有10分钟。”高明解释道,“我每次中转数据前,都会收到密码,用完后立即删除,没有备份。”
这一情况让数据读取陷入僵局。林砚结合高明的供述和陈景明的加密逻辑,推测动态密码的生成与特定时间节点、数据文件名称相关。“顾维安的团队不会用完全随机的密码,大概率是基于当前时间、文件校验值等信息生成的动态密钥。”他建议技术组,“提取所有加密文件的校验值(md5、ShA256),结合高明接收密码的历史时间记录,构建密码生成模型,尝试反向推导。”
技术组立即行动,提取了U盘内28个加密文件的校验值,同时调取高明的手机通讯记录,还原了他过往接收动态密码的时间规律——均在北京时间凌晨2点、上午10点、下午6点三个固定时段。结合这两个关键信息,技术组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动态密码的生成模型,推测密码由“时间戳后6位+文件md5值前8位”组合而成。
“尝试生成当前时段的动态密码!”技术组负责人输入算法推导的密码,加密文件的解锁进度条开始滚动。30秒后,首个文件解锁成功——这是Y-327 V3.0的优化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最新的配方调整、副作用抑制效果和人体适配数据。报告显示,陈景明通过调整神经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的比例,成功降低了Y-327的成瘾性,但对神经系统的长期损伤仍无法完全消除。
随后,技术组按相同方法,成功解锁了所有加密文件。U盘内的核心数据包括三部分:一是Y-327 V3.0的完整实验数据,涵盖12名最新实验对象的临床观察记录、副作用表现及数据曲线;二是非洲秘密据点的部分运营参数,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周期、试剂存储条件、安保人员的换班规律;三是顾维安与“灯塔”机构的最新交易洽谈记录,显示双方已达成协议,计划首批交付100份Y-327 V3.0试剂和20套神经控制芯片,交易金额高达1.5亿美元。
“这些数据填补了关键空白!”江澈看着解锁后的实验报告,“Y-327 V3.0的优化方向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一致,而非洲秘密据点的运营参数,为我们制定突袭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与‘灯塔’机构的交易记录,证实了顾维安的犯罪活动已对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林砚补充道:“从数据来看,陈景明的研发进度比我们预想的更快,而顾维安的交易计划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不能尽快采取行动,首批优化后的Y-327试剂流入‘灯塔’机构,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U盘内的交易记录,警方锁定了“灯塔”机构在中国境内的联络人,并迅速展开抓捕。同时,技术组将非洲秘密据点的运营参数与之前掌握的坐标、建筑结构图纸整合,形成了完整的情报包,移交至国际刑警组织和非洲当地警方,为突袭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高明的配合还提供了另一个关键线索:他曾在中转数据时,无意中听到顾维安的助手提及“非洲据点的核心实验区位于地下三层,由重兵把守,且安装了炸药引爆装置,一旦遭遇突袭,将销毁所有实验数据和设备”。这一信息让警方意识到,突袭行动不仅要精准打击,还要做好防爆和数据保护准备。
临时指挥室的墙面被最新的情报覆盖,Y-327 V3.0的实验数据、非洲秘密据点的运营参数、“灯塔”机构的交易网络,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即将到来的终极对决。江澈拿起对讲机,声音沉稳而坚定:“各小组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技术组完善突袭方案,重点规划地下三层核心实验区的攻坚路线;国际刑警那边,协调非洲当地警方做好配合,务必在顾维安完成交易前,摧毁他的秘密据点。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远在非洲的顾维安得知高明被截获的消息后,立即下令提前执行与“灯塔”机构的交易,并启动秘密据点的“应急销毁预案”。他站在地下三层的核心实验室内,看着眼前一排排即将交付的Y-327 V3.0试剂,眼中闪过一丝疯狂:“没有人能阻止我,即使是毁灭,也要拉上垫背的。”
一场关乎全球安全的跨国突袭行动,已经箭在弦上。江澈与林砚带领攻坚团队,带着所有受害者的期盼和正义的使命,向着非洲大陆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