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进得内宫,气氛立时便凝重起来。
就如同原着中黛玉初入荣国府一般,处处无不是敛声屏气的。
方才宝钗和黛玉还能与林珂玩笑几句,现在却一个个都心生怯意,免不了沉默起来。
林珂见状便笑道:“之前不都嘴上厉害得很,每次都辩得我哑口无言么?怎现在话也不敢说了?便是丑媳妇见公婆也不必这样胆怯吧。何况与丑字一点也沾不到边呢。”
被他这么一打岔,两人多少也放松了些。
黛玉便道:“哥哥来的多了,自与我们不同。我不信你头一回来时便这样自在!”
宝钗也附和说:“皇后娘娘凤颜,寻常人一辈子也不能得见的。我们既是头一回,若是不觉慌乱,那才不寻常呢。”
她两个一旦统一阵线,就没林珂回嘴的机会了。
这时却见远处一人小跑着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太监,抬着一架轿子。
“侯爷,咱家来晚了。”
原来是夏守忠,他现在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
“夏公公怎么这么慌忙?”
林珂见他始终头也不抬,心知是躲着黛玉和宝钗,便觉得好笑。
夏守忠忙谄笑道:“侯爷,咱家领了皇后娘娘之命,特意备了轿子,来送两位姑娘的。”
“倒是辛苦你了。”
林珂也不多说,便扶黛玉和宝钗上了轿子。
至于紫鹃、雪雁和莺儿,自然上不了轿,只能跟着边上走。
林珂也在后面步行,又很随意地和夏守忠聊些宫里的事。
“哦?是说甄老太妃近来身子不大好么?”
他听得一件比较关心的事,记得原着里便是甄老太妃这甄家得保护神去世之后,甄家也跟着玩完了,贾家还曾帮忙藏匿财货来着。
而如今贾家已然落魄,甄家倒台是必然的,会不会再请贾家帮忙却不得而知了。
但即使贾家因此被株连,林珂也有自信保的下几位姑娘。至于旁的么,且随他们去吧。
夏守忠不知道林珂有这么多打算,语气淡淡的,仿佛在说一件完全无所谓的事情一样。
“甄老太妃已然近百岁高龄,这几年总是多病缠身,这回尤为猛烈,连孙老供奉都摇了头,恐怕......”
夏守忠适时止住话头,言下之意不言自明,甄老太妃没多久好活了。
他是在宫里混得久了的,身居六宫都太监之高位,又怎么可能毫无缘由的同林珂说这些话?
想来背后也有隆安帝的意思,或许是在提醒他和甄家保持距离?
若是如此,想必甄家马上便要遣人上京了。
甄家不像贾家一样多是傻子,他家是有些聪明人的,不可能不知道甄老太妃离世意味着什么,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又想到那日桃花林里的姑娘,林珂不由得叹了口气。
既然原着中都不曾赶尽杀绝,那林珂保她一个女子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很快便到了凤藻宫前。
夏守忠便道:“侯爷快些进去吧,皇后娘娘早就等着侯爷过来了呢。”
他一挥手,那些小太监便低着头离去,夏守忠也不进去,随之离开。
宝钗和黛玉下了轿子,面对金碧辉煌的凤藻宫,未免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尤其是黛玉,她想到自己将来可能就住在这里,内心想法更是难以言明。
“别担心,皇后娘娘人很和善的。”
林珂安慰一句,却没听着回应。
她两个却没说话的意思,相互看了一眼,便一起走了进去。
倒是后面的几个丫鬟更加怯场,虽说都是大户人家里教养出来的,可哪里来过这样的地方?
于是林珂笑道:“你们更不用怕,只消跟在后面垂着头就好。或是好奇得紧了,抬头偷偷瞧上一眼也是可以的。”
“珂大爷又骗人呢!”
若换了往前定会有这么一句娇嗔,可今日却是怎么也听不到了。
林珂暗自苦笑,果然身份不同就是不一般啊。只希望以后她们能尽早习惯,不然若一个个都跟木头人一般,又有什么意趣?
待他跟着进去之后,却见元春正迎出来。
“皇后娘娘问你们怎还未过来呢,便要我过来看看。”
见黛玉和宝钗都是疑惑地看着她,林珂便笑道:“大姐姐,我们这不就来了。”
黛玉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便是传说中贾家送入宫里的大姑娘贾元春?
于是行了个家礼:“见过大姐姐。”
元春盯着她看了看,笑道:“这便是林妹妹了吧,早听珂兄弟说是世间罕有的女儿,今儿才算见着面,却比他说的还要好呢。”
另一边宝钗同样看着元春,她觉得这位大姐姐和自个儿颇有几分相像,心道果真不愧是表姐妹呢。
元春也看向宝钗,同样笑道:“那这位便是薛妹妹?竟也是天姿国色。”
“大姐姐谬赞了。”宝钗想了想,还是学着黛玉行了家礼。
林珂看这几人相互介绍罢了,便催道:“好啦,还是快些进去吧,免得皇后娘娘再派人出来问。”
这时抱琴也到了紫鹃她们边上,示意三人过会儿只管跟着自己。
于是进得殿内,跟着林珂行礼。
黛玉余光却瞥见里面已不剩几个人了,心道应是为她们着想才特意屏退了下人,只留大姐姐招呼。
又难掩心中好奇,偷偷抬头瞧了一眼,只见堂上并没有设置帘幕遮挡,正好与秋皇后投来的目光相撞。
黛玉忙垂下头去,却听见一个和蔼可亲的声音。
“林家丫头,你过来。”
黛玉下意识先看了眼林珂,见他同样笑着看过来,才上前到了秋皇后身边。
秋皇后自是把两人互动看在眼里,心里很是高兴,伸手便拉住了黛玉。
“好个我见犹怜的姑娘,你娘和我也常说起你来,无需这般小心呢。”
或许是秋皇后的话起了作用,或许是她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又或许是她没用本宫而是以“我”自称拉近了距离,总之黛玉很轻松便放下了戒备,由着她拉自己坐下。
“娘也常与我说皇后娘娘是很好的人呢。”黛玉这才心平气和地说了句话。
秋皇后闻言笑道:“你娘怎么看我我可不在乎。你那哥哥私下里是怎么说我的?”
不等黛玉回话,她便又说:“不用怕他,有本宫为你撑腰,只管说实话便是。”
黛玉忍不住掩嘴偷笑,又忙恢复正经模样,答说:“哥哥总说娘娘待人和善,每每见着时,总像遇着了母亲呢。”
说罢,便小心翼翼地注意着秋皇后的反应。
秋皇后却展颜一笑:“他那猴儿性,到了我面前却收敛了不少,真是把我当母亲看?”
黛玉便道:“虽是心里这般想,可到娘娘跟前时,还是要以规矩为重的。”
秋皇后深深看了眼黛玉,又瞥了眼林珂,才道:“真是个聪慧的女孩儿,我若还有儿子在,说什么也要将你要作儿媳妇。”
黛玉却不敢言语了,一是觉得羞涩,二则是秋皇后说的毕竟是自己的伤心事,她也不知该如何答话。
“不过许给珂儿也好,他倒是一早就去求陛下赐婚了。”
秋皇后也不为难她,随手拿下腕上金镯,亲自给黛玉戴上。
“金最为贵重,你合该多戴些金饰才好,不然怎配得上玉儿?”
这话便几乎是明说了,饶是黛玉早有预测,却仍不由得生出许多心思。
强压住万千思绪,黛玉道:“多谢娘娘赏赐。”
“算不得什么,不过是见面礼罢了,我便取个巧,同样贺了你订婚罢。”秋皇后很是轻松写意道。
在场众人大约都只知道这金镯是秋皇后随身佩戴之物,定然是极为贵重的。
但只有元春知道的更多,自她入宫后被秋皇后选中在凤藻宫任职,就不曾见哪一天秋皇后不戴那镯子的。
想来若非太后所赠,便是当今圣上送的礼物了,其中含义又怎能等闲视之?
现在就这般给了黛玉,可见秋皇后对她是极为满意的。
秋皇后和黛玉又聊了几句家常,才又道:“薛家丫头,你也过来。”
宝钗心中一振,她一直有在偷眼观察,从进殿到现在,除却最开始扫了一眼,秋皇后再没正眼看过自己。
宝姐姐差点儿就以为皇后娘娘瞧不上自己,还在担心要如何应对呢,便被秋皇后叫过去了。
“民女薛宝钗拜见皇后娘娘。”宝钗很得体的又行了一次礼,之后才走了过去。
秋皇后这次就没那么和善了,毫不忌惮的上下打量宝钗几次,才缓缓点了点头。
“也是个好的,坐下吧。”
宝钗暗自咬了咬唇,便坐了下来。
“薛家如今便是由你做主?”
换做往时,宝钗定是要推说做主的是薛姨妈或者薛蟠,但此刻显然不能这般谦逊,只得点了点头。
“回娘娘,民女倒有一点儿能力,便暂时掌着家事。”
秋皇后点点头,却道:“商贾之业终究是外道,实不必太过精通,姑娘家还能抛头露面不成?”
宝钗闻言,面色都白了三分。
林珂便皱了皱眉,他本来是一句话都不该说的,但实在见不得宝钗被这么欺负。就算是自己老娘,其实也不用这样的吧?
只是还没等他说话,黛玉便先开了口。
“娘娘或许不知道,宝姐姐同哥哥合作,才赢得哥哥立家之本。其中宝姐姐更是费心费力,事必躬亲,没少为此出力呢。”
秋皇后不由得苦笑,她如何不知道林珂是怎么起的家?但凡是和他相关的事,自己都看了许多遍的。
她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为了黛玉?薛家丫头工于心计,现在或许甘居人下,未来有了子嗣可就不一定了。
秋皇后见过太多曾经的好姊妹为了孩子反目成仇,各种宫斗手法更是司空见惯。
于是便要杀一杀宝钗的心气,以此确立黛玉独一无二的地位。
本来是想着由自己来说出宝钗和林珂合作之事,再褒奖几句的。
总不好把人家欺负得太狠了不是?没见下面珂儿都要忍不住反驳自己这个做娘的了?
只是任她怎么想也没想到,头一个为宝钗说话的竟然会是自己想要为之袒护的黛玉。
这叫什么事嘛,坏人都给自己一个人做了。
没办法,秋皇后只能顺着黛玉的话说下去。
“原来还有这么一节?倒是本宫忽略了。”秋皇后又拉起宝钗的手,“珂儿常说行商如何如何有利,本宫并不知其中门道,但见他言之凿凿,想来是有道理的。你既然深谙商事,往后须得好好辅佐珂儿。”
宝钗忙道:“娘娘说的是,便是帮不上忙,民女也定然不遗余力。”
心里更是窃喜,皇后娘娘并非看不上自己嘛,只是存了敲打之意。
而又金口玉言地让自己辅佐珂儿,岂不就是定下了位份?
“不必这样谦逊,薛家能发展至如今地步,离了你是断然不可能的。”
秋皇后摆了摆手,元春便双手捧着一个盒子过来。
“既是见面礼,自然也有你的。”
宝钗忙双手接下,却是一对儿耳环。
林珂见那股子相看儿媳妇的氛围终于散去,便适时开口调节气氛。
“娘娘未免忒偏心,既然见面礼见者有份,怎我头一回拜见娘娘时就什么也没有?还是说娘娘只肯给好颜色的姑娘?”
秋皇后失笑道:“你们瞧瞧他,本宫才刚说他在这里不敢随性,他便记恨般这样说,可见不是个好的,往后别给他哄了去!”
紧接着又说:“倒是本宫疏忽了,你们早被骗的心甘情愿了!”
黛玉和宝钗闻言脸上尽是一红,连元春都染了红霞。
秋皇后暗自惊奇,本来指元春给林珂不过是政治考虑罢了,元春这样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才是。
怎现在看来竟也像是心甘情愿一般,珂儿究竟学了什么功夫,竟能这样哄得姑娘找不着北?
不过她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天家嘛,不怕你多情,就怕你寡意。
秋皇后对隆安帝当然是很希望他只爱自己一个的,但对儿子就完全不同了,恨不得他选上千八百个秀女,狠狠地开枝散叶。
到时候自己膝下孙子孙女儿成堆,那才叫真的得享天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