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县委办的走廊里寂静无声,只有陆远办公室的门缝下,还透出一线顽固的灯光。
桌面上,两份文件并排摆放着,像是一篇荒诞的寓言。左边,是某县直单位申请更换“高性能办公电脑”的报告,预算是三十万;右边,是教育局递交上来的全县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总,其中一行字被陆远用红笔圈了又圈——“安河县尚有三所山区小学,因经费、线路等问题,未实现网络覆盖”。
三十万,可以为那三所学校,拉起连接世界的光纤,可以建起三个最先进的电脑教室,可以让几百个山里娃,第一次看到屏幕那头的广阔天地。
而现在,这笔钱,可能只是变成几十台崭新的机器,用来打字、做表,或者……玩蜘蛛纸牌。
陆远靠在椅背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成为高建功的“二号首长”之后,他接触到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全面,也更触目惊心。他像一个坐在总控室里的调度员,能看到整个安河县这部庞大机器的运转。他能看到哪里齿轮咬合,高效运转;也能看到哪里锈迹斑斑,濒临崩溃。
他看到了周海山暂时收敛了爪牙,县政府那边风平浪静,一派祥和,完美印证了他之前的预判。
他也看到了高建功在常委会上日渐强势,自己的每一个“建议”,都通过书记的口,变成了县委的决策。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陆远心里,却越来越沉重。他发现自己像一个裱糊匠,哪里漏了就补哪里,哪里破了就糊一层新纸。可墙体内部的腐朽,却在暗中蔓延。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他不仅仅想当一个看管好书记“一亩三分地”的管家,他想做的,远不止于此。
“叮——”
脑海中,久违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宿主强烈的情绪波动与表达欲望。】
【特殊剧本生成中……】
【剧本名称:《执笔者》】
【剧本类型:影响力扩张型】
【核心目标:将你的声音,传递到能改变棋局的人耳中。】
【可选角色:暂无。本剧本需要宿主以‘本我’出演,用最真实的思想,锻造最锋利的武器。】
陆远微微一怔。
本我出演?
他看着桌上那两份文件,忽然笑了。是啊,有些时候,最强大的力量,恰恰来自于真实。他不需要扮演任何人,他只需要把那个被他隐藏在层层角色之下的,最真实的陆远,释放出来。
他拉开抽屉,拿出了一沓厚厚的稿纸,拧开了那支陪他签过无数文件的钢笔。
窗外,月凉如水。
接下来的几天,县委办的人发现他们的陆主任变得有些“反常”。
他不再频繁地召见下属,也不再事无巨“细”地检查每一份文件的标点符号。除了必须他亲自处理的紧急公务,他几乎将自己锁在了办公室里。
李卫是最着急的一个。
这位新晋的“情报小组组长”,感觉自己快要失业了。周县长那边风平浪静,连请客吃饭都少了,他手下那些“线人”传回来的消息,都是些鸡毛蒜皮。
“主任,您喝茶。”李卫轻手轻脚地走进办公室,把一杯新泡的龙井放在陆远手边。
陆远的眼睛布满血丝,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疯魔的专注里。他的面前,散落着十几份不同部门的报告,有财政的、农业的、教育的、工业的,桌角的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蒂。
“主任,您这又是熬了一宿啊?”李卫看着陆远憔??悴的样子,心里直打鼓,“是不是周县长那边又有啥小动作了?您放心,我派人二十四小时盯着呢!他今天早上吃了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咸口的!连他家司机昨天去洗车店多花了二十块钱,我都记下来了!”
陆远从稿纸堆里抬起头,茫然地看了李卫一眼,眼神像是刚从另一个世界回来。
“咸口的?”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对!咸的!”李卫斩钉截铁,仿佛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我寻思着,他一个南方人,突然改吃咸豆腐脑,这里面肯定有事儿!是不是代表他要‘咸鱼翻身’?主任您放心,我一定深挖!”
陆远哭笑不得,摆了摆手:“行了老李,辛苦了。最近没什么大事,让你的人都歇歇吧,别把弦绷得太紧。”
“那哪儿行!”李卫一脸忠心耿耿,“对敌斗争,怎么能松懈呢?主任您忙您的,我就不打扰了。哦对了,这是我让食堂给您炖的猪脑汤,以形补形,您趁热喝。”
李卫放下汤,又跟做贼似的退了出去。
陆远看着那碗热气腾腾的猪脑汤,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李卫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在憋着什么大招,准备跟周海山决一死战。
他们猜对了一半。
他确实在憋大招,但这颗“炮弹”的目标,却不是小小的周海山。
他将李卫的关心抛在脑后,目光重新回到稿纸上。
这几天,他几乎翻遍了自己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料。高建功赋予他的权力,让他得以像拼图一样,将安河县最真实的一面,一块块拼接起来。
他写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带血的现实。
他写乡镇财政的“吃饭困境”,为了发工资,不得不挪用项目款,寅吃卯粮,恶性循环。
他写基层干部的“责任无限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份文件下来,不管现实条件如何,完不成就是一票否决,逼得下面的人只能在数据上“下功夫”。
他写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省市的文件精神再好,到了下面,层层打折,最后变成一阵风、一场秀,老百姓什么实惠都没得到。
每一个问题,他都配上了最详实的数据和最生动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于那些堆积如山的报告和文件,真实得不容置疑。
但他没有止步于揭露问题。如果仅仅是抱怨和批评,那这篇文章就只是一份高级的“牢骚”,除了激起一些水花,毫无用处。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陆远话锋一转,开始提出他的“破解之道”。
针对财政困境,他提出了“县级财政统筹与乡镇项目打包”的新模式。
针对责任怪圈,他设计了一套“正向激励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针对政策梗阻,他大胆建议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政策落地督导与反馈机制”。
每一个方案,都逻辑严密,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他结合前世的见闻和这一世在官场中的实践,呕心沥血的结晶。
整整一个星期,陆远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桌上,是一沓厚达三十多页的稿纸,标题被他用黑色的墨水写得力透纸背——
《基层之困:悬浮的政策与失声的土地》
署名,只有一个字:远。
他反复读了几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心头剜下的肉。他知道,自己写的不是文章,是一颗重磅炸弹。
这颗炸弹一旦引爆,打中的可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僵化保守的体系。当然,也可能提前炸膛,把他自己,连同信任他的高建功,都炸得粉身碎骨。
普通报纸,发不了。也不敢发。
县里市里的媒体,更不可能。这篇文章,几乎把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得罪了个遍。
陆远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很明确。
只有一个地方,能承载这颗炸弹的威力,并把它精准地投送到该去的地方。
省报内参。
全称《南江内参》,由南江省日报社内部编辑,不公开发行,只呈送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各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
上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可能影响一项政策的出台,甚至一个干部的命运。
这才是他真正的舞台。
陆远将稿纸仔细整理好,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用胶水封好。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办公室的休息间,用冷水狠狠泼了一把脸,刮掉胡子,换上一身干净的衬衫。镜子里,那个双眼通红、不修边幅的“研究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永远沉稳干练的县委办陆主任。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
“喂,王书记,您好,我是安河县的小陆,陆远。”
电话那头,传来了市纪委王书记那熟悉而威严的声音:“哦,是小陆啊,有事吗?”
陆远脸上露出了一个谦恭而诚恳的笑容,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与一丝“不好意思”的赧然。
“王书记,冒昧打扰您了。是这样的,我最近在工作学习中,写了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斗胆想请您这位老领导给斧正斧正,指点迷津。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有空?”